分享

青年型卒中——卒中患者中不可忽视的人群

 新用户36184400 2021-08-06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青年型卒中的发病率上升显著。这一现象提示对于青年型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的发现与干预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对于传统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发现新的卒中危险因素青年型卒中的危险因素谱与老年人有所差别,往往包括一些少见的危险因素,例如:主动脉夹层、PFO、偏头痛、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遗传性疾病等,需要特定检查才能明确病因。                                        近年来,青年型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中有显著进展的为PFO。相比单纯抗血小板治疗,PFO封堵术可以降低再次卒中的发生率,但是PFO封堵术也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并发症,例如术后出现新发心房颤动(PFO封堵+药物治疗组5.9%-6.6%vs 药物治疗组0.9%)。普通人群中伴有PFO的比例不低,并非所有PFO人群都必须进行PFO封堵术。目前认为,年轻、没有血管危险因素的皮层梗死患者中较多为PFO所致卒中对于隐源性卒中伴有PFO的患者,是否进行PFO封堵术需要权衡每个患者的获益和风险情况,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包括:年龄、PFO的分流程度以及是否有房间隔瘤等

原因不明的栓塞性卒中(ESUS)在最近几年获得较大的关注,其在青年型卒中患者中占9%-25%。目前,对于ESUS的治疗存在争议:ESUS潜在原因可能为心源性例如心房颤动等,因此,认为抗凝治疗效果可能优于单抗血小板治疗目前对于ESUS的治疗仍是以抗血小板药物为主

除了传统的卒中危险因素、PFO、不明原因的栓塞外,青年型卒中患者的遗传学方面研究也有了较多进展,尤其是遗传性卒中的致病基因和关联因素之间有了更多研究,为青年型卒中的个体化预防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其中,最重要的证实卒中家族史是卒中危险因素的弗洛明翰(Flamingham)研究,当父母在65岁之前有卒中病史时,后代的卒中危险比增加2.79倍;当父母在65岁以前有缺血性卒中病史时,后代的缺血性卒中风险为3.15。这项研究结果的重要价值在于提示临床应该提早有针对性地为那些有卒中家族史的个体进行预防

总体来说,目前青年型卒中的研究存在机遇与挑战。青年型卒中的危险因素隐匿的原因之一为主动脉夹层、血管炎等血管病变,传统影像诊断技术对这些危险因素的诊断存在局限性。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较早地出现传统血管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对于这部分人群的关注同样非常重要。目前对于卒中的治疗,青年型卒中和老年型卒中的治疗无异,但是青年型卒中治疗的最佳策略仍不明确。期待随着研究的进展,未来会有针对青年型卒中的治疗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