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巧施计,司马懿忙撤兵?三国时期是否真有“空城计”?

 昵称v3C3lRo9 2021-08-06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作为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一旦说到诸葛亮,人们首先就会想到著名的空城计。而一旦说起空城计,就会展现出诸葛亮超高的军事天赋。

《空城计》又被称作《抚琴退兵》,它是我国京剧的传统剧目,源自于《三国演义》中的《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此剧目是讲述马谡由于违背了诸葛亮的指示,因而丢掉街亭之后,司马懿便带领着大军前来攻打诸葛亮所驻扎的西城。当时,诸葛亮的身边一个兵士也没有,所以只能以空城为计,并大开城门故弄玄虚。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生怕城内有诈,因而撤兵离去的故事。

那么,家喻户晓的空城计在历史上是否是真实发生过的呢?

西晋时期,有个叫做郭冲的文人,可谓是诸葛孔明的铁杆粉丝,在郭冲看来,那时人们对于诸葛亮的推崇还远远不够。因此,他就下笔写了一篇文章:《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以此来向大家公布诸葛亮五件不为人知的事情。

后来,郭冲所写的这五件事情,也在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的时候引用了进去。并且,还一一做出了驳斥,以此来说明郭冲所叙述的这五件有关诸葛亮的事情,其实都是虚构的。而其中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空城计。

因此,空城计并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编造而来,其来源还是出自郭冲的那篇文章中。据郭冲的文章所述,当时的司马懿率兵攻打阳平,诸葛亮因为手下无兵可用,便设了一个空城计,司马懿怕其中有诈,便草草退兵了。

而裴松之之所以驳斥郭冲的理由就是:据考证,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人在宛城驻扎,又怎么可能去到阳平的战场?既然司马懿不在阳平,空城计一事又怎么可能发生?

退一步说,就算是诸葛亮设下了埋伏,司马懿带领的可是二十万大军,完全可以派一小路兵马上前查探,完全没有必要匆匆撤军。另外,司马懿既然已经到了城下,眼看着诸葛亮在城楼之上抚琴,身边也只有两位琴童陪伴,他可以派大军将城池围上三天三夜,以断其粮草,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匆匆撤兵。

所以说,空城计只是一个虚构而来的故事,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还是很精彩的!

不仅如此,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所看到的火烧博望、草船借箭,以及借东风等事件,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也都是没有确凿根据和记载的。

实际上,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非常杰出和伟大的一位政治家。他为刘备制定了一套非常好的战略发展规划,并且还促成了刘备与孙权间的联盟,在三国时期,由诸葛亮治理的蜀国是最好的。所以说,最能体现诸葛亮才能的地方,其实还是在政治方面,而并非影视剧中所演绎的军事天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