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人买重疾险,可参考这个顺序!

 保什么 2021-08-06

新规落地至今已半年时间,各家保险公司陆陆续续推出不少新定义重疾险产品,市场上产品形态也逐渐稳定。

在度过所谓的观望期后,新定义下,重疾险怎么买划算?怎么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重疾险?

搞懂重疾险意义


首先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买重疾险,是因为大家都买,所以就跟风买?买重疾险有什么作用呢?

之前文章有写过,设计重疾险的初衷,就是预防收入损失风险,提供康复休养费用,因此重疾险又称“收入损失险”

相关阅读:重疾险起源:说出来没人信,居然不是保险公司发明!

既然重疾险是收入损失险,其性质就决定了重疾险并不是主要用来应对医疗费用。

换个思路理解就是,重疾险不一定非要买。

这个看法肯定跟大部分人的认知相反,但事实确实如此。

众所周知,重疾险并非确诊即赔,但很多消费者甚至从业者都误以为重疾险就是确诊即赔。

以新规中前28种重疾为例,赔付条件可分为3类:



比如严重脑中风后遗症,需诊断满180天且达到3种障碍中至少一种,才可获得赔付。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达到赔付条件就无法获得理赔金,医疗费用都需要自行承担。

碰到这类情况,买了保险用不到,岂不是坑?

这类情况,可以考虑百万医疗险, 百万医疗险能够报销住院期间,免赔额以上的医疗费用,且不限社保。

而且很多公司支持医疗费用垫付、甚至费用直付,无需自己垫钱治病再报销。

病治好了,人活着才有希望,真发生不幸,重疾险没达到赔付条件,有多少家庭能短时间内拿出十几二十万来治病?

因此,个人建议大家不必盲目追崇重疾险,在购买优先级上,医疗险一定大于重疾险。

确定保额

行业里有一句话人人皆知“买保险就是买保额”。

重疾险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金融工具,用于转移家庭可能遭受的经济风险。

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买多少才既能转移风险,又不造成经济压力?

建议重疾险保额做到年收入的3-5倍。

年收入3-5倍,代表3-5年内哪怕不工作,家庭开支也足够正常维持,给到自己3-5年的康复时间,对于大多数病情来讲,足够。

确定预算

一定不要让保费成为家庭经济压力,是买重疾险的核心之一。

有人年收入3万,每年却要交2万元保费,最后导致家庭生活都有困难,被迫退保。


每个人情况不同,并没有统一标准,大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千万别有缴费压力。

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是所有健康险的核心,很多拒赔案件就是没有如实告知,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

一般来说,在选择重疾险的时候尽量选择能正常通过健康告知的产品,特别是身体有异常情况的朋友。

比如乳腺结节3级,有的重疾险直接拒保,有的重疾险可以除外,但也有的重疾险可以正常承保。

这时候,肯定是选择能够正常承保的产品,当然不排除有产品优秀到能够让你接受除外承保。

确定产品

在以上3点都确定后,才到最终选择产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有2个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大致可分为2点,重疾险买单次赔付还是多次赔付,选择带身故责任还是不带身故责任,定期还是终身。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长,一生中罹患2次重疾的可能性还是存在。

伴随着多次赔付重疾险的出现,关于重疾险是单次赔付好还是多次赔付好的话题也一直争论不断。

无论赔1次、赔2次还是赔付多少次,这都是一个概率问题,毕竟谁都无法预知未来。

有人喜欢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是因为无论是罹患重疾还是身故,都能从保险公司获得一笔理赔金。

而有人不喜欢,是因为大部分产品重疾和身故二者只赔其一,而且附加身故后保费高出不少,影响预算。

很多人选择定期产品是因为预算不够,保证保额的情况下只能缩短保障期限,后期经济允许再补充;有人觉得定期产品到期后就没有保障,更偏向保终身产品。

选择单次赔付还是多次赔付,带不带身故责任,定期还是终身,准确来说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喜好不同,大家根据自身需求购买即可。

在次要矛盾里,大多数人关心的就是保障疾病数量。

行业统一规定的28种重疾,占据了重疾理赔90%以上,因此重疾数量并不是大家需要特别关心的地方。

对于轻中症而言,除恶性肿瘤-轻度、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中风后遗症是行业统一规定外,其他疾病均由各家保险公司自行定义。

因此,对于成人重疾险,一定要关注高发轻中症全面性;而对于少儿重疾险,一定要关注少儿特定疾病全面性。


按照上述顺序,一步一步筛选,到最后就能顺利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虽然产品永远在更新换代,但方法不会错,掌握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