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要一提到“生产队集体”有些人的反应就那么大? 昨天发布了一个视频,标题是《收回承包地重走集体道路,如果你是农民你同意吗?》 视频发布后,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不少农民朋友表示,在当前农村不景气的情况下,我的这个建议非常好,很多人非常赞同。 但其中也有人表示,如果是当年生产队集体那种模式,肯定不同意。 更有趣的是,有人竟然说我是想“走回头路”,表示坚决不从。 最为恼火的是,有人竟然把我当成一个农村经历全无,纯粹就是跑头条来混流量的主。 讲真,我的青少年时代,正赶上广大人民公社社员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时候。 非但见证过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辉煌历史,更是亲身体验和参加过双抢、秋收、挑塘泥等重体力劳动活儿的滋味。 在我的记忆中,当年的父老乡亲们,最让人崇敬的地方,就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拈轻怕重,挑精拣肥。 每天的农活,只要生产队长安排下来,绝没人会提半个不字。 当年的生产队,就是一个热闹非凡,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每一个社员都真心实意,把自己当成这个大家庭的成员。 对生活,他们没啥高要求,一日三顿能吃饱,年底分红能余点钱,一家老小添身新衣,出门拜年走亲戚,足矣。 每年的双抢、秋收,因队上有两台打稻机,必须将人马分成两拨。 按照惯例,先由大伙推选两名组长,然后再由组长挑选自己中意的人,组成各自的战队。 网上有人说,当年人民公社出集体工,都是混日子、磨洋工,出工不出力,吃大锅饭云云。 他们的这种说法,在任何一个曾经经历过那个火红年代的人看来,无疑就是胡说八道。 有人曾经分析,经常在网上否定过去,向人民公社集体泼脏水的那些人,要么是因当年家庭成分太高,曾经属于受管制的哪类人。 要么就是当年在生产队干过坏事,被开过斗争会,曾经被挂牌游街示众的鸡鸣狗盗之徒。 我一想,觉得这种分析,多少还是有些道理。 在我的记忆中,这两种人在当年的生产队集体,确实是经常抬不起头,处处遭人白眼的。 一般情况下,平时大伙出集体工,都不怎么喜欢跟这类人调侃搭讪。 特别是每到双抢、秋收,这种出大力流大汗的关键时刻,任他谁当组长,都是不可能挑他。 这就意味着,他只能单独去干点别的调工活,这种高劳动强度高工分的活,十有八九是轮不到他份上的。 这种人,因长年郁闷憋屈,心理早已扭曲,要么出工不出力,要么牢骚怪话连天。 如若哪个组长挑了这种人,其他组员铁定不干,非跑到另一个组不可。 当年,这种人虽然不多,但每个生产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 看了人们这番分析,再联想到生产队当年的情况,还确实象那么回事。 于是,心里也就释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