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道】鲁迅的版画情结

 zdjphoto 2021-08-07


生活之美好,取决于对其热爱程度。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云:“鲁迅的爱好艺术,自幼已然,爱看戏,爱描画;中年则研究汉代画像;晚年则提倡版画。”

幼时的鲁迅也喜欢绘本,喜欢描画。据《阿长与〈山海经〉》云:“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此后,其又搜集到“石印的《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诗画舫》”,以及日本人小田海仙的《海仙十八描法》等。

对木版插图的热爱,终其一生。关于鲁迅嗜画,周作人的《鲁迅的故事》《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文中也有所涉猎。


胡一川·《到前线去》1932年,木刻版画,上海鲁迅纪念馆藏。反映“9·18”事变之后,抗日救国运动蓬勃发展,号召人民奔赴抗日斗争前线。画面线条有力,鼓动性很强,表现了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呼声。

1912年,鲁迅由许寿裳推荐,受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之聘,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科长,主管文化、科学、美术工作,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事宜,此为政府关于文化艺术方面社会教育的最高领导机构,致力推行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

鲁迅对域外绘画的敏感力,不亚于文学。1929年,其第一次看到珂勒惠支的作品,即认定此即一直寻找、最宜输入中国的版画,且为合适的艺术宣传工具。

文直事核,峥嵘圭角,珂氏绘画,一如鲁迅文字。珂氏作品刀法沉着,线条忧郁,对战争、饥饿、死灭的刻画,对妇女儿童不幸的凝视,极具大恨大爱的表现主义色彩。


江丰 《码头工人》1932年

木刻版画,中国美术馆藏

“就知道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声,挣扎,联合和奋起。”史沫特莱早在1925年就在德国认识了珂勒惠支,遂结为好友。

1931年9月20日出版的《北斗》创刊号上,即印有其木刻组画《战争》中的第一幅《牺牲》,此为第一幅介绍到国内的珂氏版画,创刊号为纪念“左联”五烈士的特选刊。

鲁迅还托史沫特莱购得《织工的反抗》《农民战争》等22幅珂氏原作。珂勒惠支作品在中国的首次展出,是在1932年6月4日开幕的德国版画展览会上,展品即由鲁迅提供。


鲁迅编选并自费印刷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插图

1936年5月,鲁迅在病中自费编印出版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且为此书作了长序,并对每幅作品批注说明。书扉则印有“有人翻印,功德无量”字样,鼓励“盗版”,希望此书广为流传。

1930年,鲁迅在《艺苑朝华》第一期第五辑《新俄画选》中写道:“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从1930年至1933年,其亲自租借场地,举办了三次外国木刻展览会。


张望 《负伤的头》1934年

木刻版画,上海鲁迅纪念馆藏

介绍珂勒惠支版画的同时,鲁迅筹划创办了中华木刻讲习会。1931年8月17日,鲁迅主办的“木刻讲习会”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幢三层楼房顶层授课,为期六天。

期间,邀请日本好友内山完造的弟弟内山嘉吉,为十三位青年艺徒讲授木刻技术,并亲自主持、翻译。此为新兴版画运动之发端。

中国现代版画不是古代版画的延续。由复制版画而创作版画,画与刻皆由艺术家独自完成,这种版画形式即被称作“新兴版画”,也即中国现代版画。

之后上海先后成立了“上海一八艺社”“野风画会”“春地美术研究所”“MK木刻研究会”“野穗社”“未名社”“木铃木刻研究社”“铁马版画会”等木刻团体,一批来自浙沪两地的左翼青年,如彦涵、力群、罗工柳、叶洛、胡一川、江丰、马达、陈铁耕等,开始致力于新兴木刻创作,并相继奔赴延安,成为解放区木刻的骨干。


李桦 《怒吼吧!中国》1935年

木刻版画,中国美术馆藏

新兴版画运动影响深远,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中国版画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据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云:

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不断地看着。这是苏联木刻家毕珂夫的《波斯诗人哈斐诗集》的首页,画着一个穿着大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上,还有小小红玫瑰花的花朵。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翻阅绘本的轻松,在阅读文字时恐难以找到。一杯茶压不下去浮躁,一幅画或可。

从汉画像拓片到历代佛经、碑帖,从欧洲版画到日本浮士绘,鲁迅收购的刻石画像拓片有6000多种。而收藏的外国版画原作达2100多幅,涉及16个国家的200余位版画家,可谓中国版画收藏第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