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理解的中庸,都是错的

 剽悍晨读 2021-08-07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8月7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当哲学家遇上心理医生》。

这本书是由英国畅销哲普天王朱利安·巴吉尼和英国知名心理治疗师安东尼娅·麦卡洛所写。作者为所有想要摆脱人生困境的读者,献上了最精妙的哲学智慧与最有效的心理疗法。他们为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20个人生困惑给出了精彩解答,带给你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原料的人生疗愈“处方”。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理解中庸?”


理解中庸

“那么着急干什么,你就不能中庸点?”

这句话一出口,就是错的。

但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境下,就是这么使用“中庸”的,这么理解中庸的。

一般人理解的“中庸”是指做人做事“差不多就行了”,做事不求极端,大差不差就好了。

再差一点的理解是,“马马虎虎”“和稀泥”“不用上进”,做什么都随随便便,不确定清晰的努力方向,以致总是碌碌无为。

但是不管是第一种理解,还是第二种理解,背后都有很多支持者。

他们觉得凡是有度就是中庸,但问题是:什么才是合适的度呢?

比如,口淡的人,觉得盐放少点,是合适的度;口重的人,觉得盐放多点,是合适的度。怕冷的人,觉得屋里不开空调,是合适的度;怕热的人,觉得屋里空调开到16度,是合适的度。

这个时候,怎么理解中庸呢?

所以,出于主观理解的中庸都是错的。

换句话说,中庸,不依赖于主观,它只对客观负责。


客观 

来,我们聊聊客观世界的中庸。

以体重为例,一个身高一米八几的人,他应该多重呢?

可能,你会觉得50公斤太轻,但是100公斤又太重了,那好,我们中庸一下取个平均数吧,75公斤,这次应该没问题了吧?

还是有问题。比如,一个185的模特和一个185的铁饼运动员,他们的体重能一样吗?

肯定不一样,一样了,看起来就太怪了。

所以,取中位数不是中庸,相对的适合才是中庸。

所以,像美好生活中的其他东西一样,关于中庸,是没有什么运算法则可以把它计算出来的。所谓中庸式的一刀切,是非常低级的。

就比如,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批评,大马路上的一些要饭的年轻人不去工作,而是要饭,特别没骨气。

但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人的精神崩塌后,身体再健壮,人再年轻,也没有劳动能力。

这种中庸式的积极鼓励,就显得有点以己度人,不客观,不适合。

还是那句话,中庸不是数学层面的平均数,而是相对的适合。

这才是对中庸的正确理解。

 
自我

我们要清楚,别人眼中的中庸,只是他自己的认知喜好而已。何况,很多时候他自己也做不到他“信守”的中庸标准。

在利益面前,他也会着急,也会乱了分寸。

所以,对每个人来说,找准中庸这个度是非常难的。

而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教给了我们两条经验法则,来帮你找到中庸的平衡点。

第一条法则是:远离更具伤害性的极端情况。

比如,你看到前方警示牌写附近有熊出没。你是转身就走,还是勇敢地继续前进呢?本着第一个中庸原则:远离伤害性情况,那么你就得放弃一次林中漫步,迅速离开危险的环境。

同样道理,在职场,什么是正确的中庸之道?答案是:不给自己被伤害埋下种子。比如,说人坏话、摸鱼浪费自己的成长时间、一直做低技术含量的工作,都属于给自己埋下了被害的种子。

另一条法则是:避免自己的极端表现。

比如,如果你倾向于过度谨小慎微,那你就可以朝着更大胆的方向尝试迈出几小步;再比如,你非常勇敢,但是总是为此付出代价,那么你就得谨小慎微一点,接近属于自己的中庸。

总结一下,很多人下意识地会把中庸,理解成软弱和退缩,或者冷静和安定。但其实,对每个个体来说,中庸只意味着一件事:适合。统一标准的理解,或者统一标准的解读,都违背了中庸的本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