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立秋

 zhangshoug 2021-08-07

中医养生 2021.08.07  土豆微信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 526分享  收藏  赞3在看9

明日立秋,忌食二瓜,多吃三宝,预防四种疾病,为过冬打好基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立秋将至,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秋”意味着暑去凉来。从立秋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便会由最热,逐渐下降。

那么,立秋时节,人们应该如何养生呢?

立秋将至,忌食二瓜,多吃三宝,做到四防,为过冬打好基础

立秋将至,忌食二瓜

1、西瓜

俗话说,秋瓜坏肚。也有说法指出,立秋后的西瓜最好不吃。

相关专家表示,西瓜属寒性。立秋将至,气温逐渐降低,胃肠道对寒凉食物的适应力会有所下降。

此时吃过多西瓜,会刺激肠胃功能,易引起腹痛腹泻。

所以,建议根据气温的高低,和各人的体质,选择少吃,或是不吃。

2、丝瓜

老一辈人有讲,立秋后不能吃丝瓜。

这是因为,立秋后的丝瓜开始变老,丝瓜老后纤维化,称丝瓜络。丝瓜络本身可以吃,但是老丝瓜既硬又厚。

口感不好,也咀嚼不动,所以就没人吃了。

立秋将至,多吃三宝

1、莲藕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在秋令时节,是吃莲藕的最佳时节。

立秋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

在莲藕的选择方面,尽量不要选择纯白色的,因为可能是被处理过的;最好选择米黄色的莲藕食用。

2、龙眼

龙眼,又叫福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立秋吃福圆的习惯。

立秋将至,吃些龙眼进补,是非常有益的。

可以缓解大脑疲劳,起到提高精神状态的作用,还能有效缓解秋乏的症状。

3、秋梨

《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良心、消痰降火”。

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可清热解毒,润肺生津,缓解秋燥,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如果平时,嗓子不太好的人,可以多吃些秋梨,对嗓子大有益处。

立秋将至,做到四防,为过冬打好基础!

一防:秋燥

立秋将至,空气的湿度逐渐减少,皮肤、鼻、咽容易感觉干燥。

很多人,会在此时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建议:

1、吃黄色

立秋将至,可以多吃一些黄色的蔬果。

黄色蔬果,可缓秋燥,其中部分蔬果含水量高达90%,是补水大户。

胡萝卜、芒果等黄色蔬果,还富含β胡萝卜素,有助于维持皮肤、嘴唇和咽喉上皮细胞完整性,从而缓解秋燥。

2、喝茶水

想要预防秋燥,清除火气,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补水,尤其是清热去火的茶水最为适宜。

谷谷丁菊花茶:谷谷丁、菊花、金银花、桂花,搭配而成。可清火润燥,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喉不适等症。

谷谷丁,有“天然抗生素”之称,被中药界誉为清热解毒的“八大金刚之一”。有清热、解毒、利尿之效。

用其泡水喝,可泻火除湿,降秋燥、去秋火等。可泻火除湿,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

菊花能够疏风,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功效,桂花有润燥作用,对皮肤干裂、声音沙哑、口腔炎等有一定疗效。

桂花,性质温和,拥有独特的花香,可舒缓情绪,消除沮丧、缓和压力,帮助身体对抗秋燥。

二防:感冒

有关数据指出,立秋将至,是感冒的高发期。

虽然进入了秋季,但高温仍在,不论大人或是孩子,依然喜欢吃冷饮,喝冰水,吹空调。

这样一冷一热,便会增加感冒发烧的几率。

建议:

1、加强锻炼

中医讲,久坐伤肉,久卧伤气。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坐着,躺着,不锻炼,会导致昏沉,萎靡不振。

久而久之身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抵抗外界病毒和细菌的能力减弱,进而导致感冒频发。

所以,想要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就要坚持锻炼身体。

2、按摩鼻子

研究显示,有约5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的。

由于鼻咽部是最初感染的部位,所以,日常多按摩鼻子两侧,能够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

三防:风湿

不少中年人最近常觉得关节疼。为什么夏天对着空调吹一点事儿都没有,而夏天一过,这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

进入立秋之后,很多人会觉得关节酸胀、疼痛,最终引发风湿疾病。

这是因为,在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

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连走路都会觉得不舒服。

建议:

1、热水泡脚

经常用热水泡脚,可促进足部,和腿部的血液循环。

对预防和缓解关节炎、风湿病有很大的好处。

注意泡脚水温在38℃左右,时间保持在30分钟左右即可。

2、注意保暖

立秋将至,天气转凉。人们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更要注意保暖。

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更不要贪凉,暴饮冷饮等。

四防:脾胃病

立秋将至,热度尚未褪去,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而众所周知,脾伤于湿,很多人便会在此时,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等症。

所以,立秋将至,更要养护脾胃,助力身体健康。

建议:

1、生活规律

都市人的常态:三餐不规律,熬夜,通宵,晚睡晚起等等。

其实,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这样毫无规律的生活习惯,会慢慢损伤脾胃的健康!

所以,想要脾胃健康,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要做到作息规律,生活规律。

2、按揉穴位

中脘穴: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方法:用拇指分别对此穴进行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

作用:调理脾胃,辅助消化等。

“立秋到,四不要”,今日立秋,哪4件事不要做?看看解释就知道

  农民的小帮手     2021.08.07  01:43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之后,虽然天气还会炎热一段时间,但是,气候已开始变化,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

关于立秋,民间也流传着不少俗语,其中,有些俗语直到现在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立秋到,四不要”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就值得大家借鉴,即使放到现在,仍然值得大家谨记。具体所表达的什么意思?大家看完本篇内容后,就会找到答案了。


夏季的时候,人们睡觉不喜欢盖东西入睡,尤其是以前,没有空调和风扇,手拿一个蒲扇,一边扇一边睡,睡着也就不扇了,而身上也不会盖东西。立秋以后,由于天气还会炎热一段时间,仍然有不少朋友睡觉时身上不盖东西,就很容易着凉。第一,不要贪凉

虽然立秋之后天气还炎热,但是,立秋之后的温差逐渐加大,白天达到30多度,到了夜里只有20多度,甚至部分地区只有10几度,如果还是不盖东西睡觉,很容易着凉。再加上立秋过后出现降雨,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晚上稍加不注意就着凉。因此,立秋过后,睡觉要盖东西,避免着凉,尤其是现在的人们,开着空调和风扇睡觉,更应该盖东西。

第二,不要吃冰镇食物

夏季期间,很多人喜欢吃冰镇食物,喝冰镇饮料,现在有冰箱,可以冰镇。放在以前,没有冰箱的时候,人们会把食物放到井水里冰镇,比如西瓜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把篮子放到井里,以此来达到冰镇的效果。

不论以前还是现在,立秋过后,都不要再吃冰镇的食物了,或者喝冰镇水。原因是立秋之后,气温还是下降,虽然还会持续一定的高温天气,但是紫外线的照晒已经减弱,如果吃冰冷的食物容易伤到脾胃。

以前的人们干完农活,喜欢立即喝井水,喝过之后没多久,就出现肚子疼的现象。而现在的人们,不论是干完农活还是外出回家后,直接吃冰镇食物或者喝冰镇饮料,也有可能导致肚子疼的现象,严重的会导致肠胃不适,只能选择就医。因此,立秋之后,就不要吃冰镇食物了。

第三,不要洗凉水澡

炎热的夏季,运动完之后或者干完农活之后,冲个凉水澡,会感到非常舒服,炎热的感觉顿时消退很多,一般情况下,夏季这样做问题不大。但是,立秋之后,如果再冲凉水澡,就有可能发生意外。

干完农活之后或者运动完之后,皮肤的表面处于高温状态,此时,如果直接从凉水澡,皮肤表面短时间内经历了炎热到冰冷的感觉,如果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可以不会有明显的反应,如果身体素质较差,轻则会导致感冒,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晕倒的现象,甚至导致休克。因此,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立秋之后,就不要在冲凉水澡了。

第四,不要暴饮暴食

立秋到来之后,一些地区有“贴秋膘”的习俗,以前的人们认为,立秋之后需要多吃,让自己吃胖,这样的话,到了冬天,才能抵御严寒。原因是以前的人们没有过多抵御严寒的衣服,再加上茅草屋漏风漏雨,每年到了冬季,都是很难熬的季节,所以,从立秋开始,就要多吃,这也是“贴秋膘”的由来。

但是,到了现在,“贴秋膘”的习俗已经可以了意义,其一,现在的衣物已经足够抵御寒冷的冬天,其二,现在的房屋也都是楼房居多,冬天已经能够轻轻松松的度过。如果立秋之后,为了“贴秋膘”,开始暴饮暴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对人体的健康不利,如果由于“贴秋膘”而住进了医院,则会成为大家的“笑话”。因此,立秋之后,不要暴饮暴食,合理饮食最重要。


大家对此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欢迎评论中一起来讨论。以上就是关于立秋之后不要做的4件事,放在以前有一定的道理,放到现在一样有借鉴意义,对于“立秋到,四不要”这句话,不得不感叹老祖宗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