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处暑】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

 易道风水孙老师 2021-08-07

          七月事宜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

       《孝经纬》载大暑过后十五天是立秋,立秋是秋天的开始,气温开始下降,自然界的阳气渐 渐收敛,阴气渐渐生发。再过十五日是处暑。处暑是夏天的炎热气候的结束。立秋后,由于 气温只是下降,余热尚存,秋阳肆虐,仍然可见到夏天的影子,加上入秋后雨水较多,湿气 较重,湿热藴蒸,故有“秋老虎”之说。但处暑过后,气候便开始凉起来。 《提要》将七月称作兰月,又称作首秋、上秋、兰秋、肇秋。

七月天道东北行,作事、出行都宜往东北方向,吉。不宜用申日,用则犯月建,作事不吉。 《白云杂记》载:七月七日取麻勃一升,与人参半升合蒸,气尽后,服一刀圭,可使人心地 聪明。

《云笈七签》载:七月七日晒皮裘(衣物)。可以防蛀。

《家塾事亲》载:七日,取角膏置于毡诈褥、书籍中,可以避蠢。《法天生意》说还可以避 蛇。收芙蓉叶可以治肿(晒干为末,醋调,敷于肿处,可消)。

《常氏目录》载:七月的第一个甲日,采回枸杞花,八月的第一酉日制好,服之。又说;立 秋日当别人还没有起来时,汲回井水,合家大小都饮少许,可祛病。

《法天生意》载:七月七日取百合根熟捣,以新瓦器收藏,挂于屋内阴干百日,拔出白发后, 以此药掺于毛孔,可生黑发。又说:七日取蜂窝中的蛹子一窠,阴干为末,用蜜调涂,可面

上黑斑,还说:七日取萤火虫十四枚,燃白发自黑。

《常氏日抄》载:七月,采回蒺藜子,阴干捣末,饭后服,治眼失明。

《法天生意》载:七月、八月、九月的戌子日,乙亥日、庚子日、辛亥日,宜炼丹药,宜入 山修道。

《云笈七签》载:七月十六日,剪指甲烧灰,服后能灭三尸九虫。

又载:七月十一日,烧枸杞水洗澡,可令人不老不病,二十三日洗头,可使头发不白。二十 五日洗头,可令人寿长。

《千金月令》载:七月后,暑气将开始下降,宜吃稍凉的食物以为调摄。方法:用竹叶一把, 栀子两个,切碎,用水煎煮,然后澄清去渣,用淘粳米磨作泔粉服。

神仙饵松实法:七月,取松卵中的仁,去木皮,捣如膏。每次服鸡蛋大一团,每日三服。 久服身轻如燕,服至三百日,可日行五百里之远(此即指平常所见的松卵里面的小子,过了 七月后,即爆开那寻了,并非我们平常所食用的从北方来的大松子)。

竹叶粥,中暑的人宜服。其法:取竹叶一把,山栀一枚,煎汤去渣,再下米煮粥,候熟,下 点盐花,中暑的人服一二杯即愈。

立秋日,太阳未升时,采揪叶熬膏,搽疮疡,立愈。名为楸叶膏。熬时,叶多则膏稠。 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藕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实九分,阴干后捣细,炼蜜为丸, 服之令人不老,又说服了千叶莲的人可以羽化(成仙)。

七日取乌鸡血和三月三日收起的桃花片,为末,涂面,可令人莹白如玉。 七日取赤小豆,男女各吞七粒,令人终生无病。

《家塾事亲》载:七日,取蜘蛛一只置于衣领中,使人记忆力增强,七日取槐角子熟捣成汁, 放在与铜钵中晒成膏,捏为鼠屎大,塞入肛门内,每日三次,可治痔疮及百病,大效。 又载;七日取苦瓠白瓤姣汁一合,以醋一升,古钱七个,和匀,用火煎,使人不稀不稠。点 入眼角,可治眼睛黑暗。

又载:七月七日采麻花,五月五日采麻叶,捣作炷圆,灸生瘰疬疮上百壮,然后烧胡桃松脂, 研敷即愈。

《法生天意》载:七日采麻花,阴干为末,以乌麻油浸,每夜擦眉际,眉毛脱落者立生。 七月二十三日、二十八日拔白发,永不再生。

七月五日是三会日,宜修“迎秋斋”。

《修真指要》载:中元十五日,可修斋谢罪。

立秋日,用水吞赤小豆十四粒,一秋可免赤白痢疾。

《本草》载:七月七日采慎火花、苗、叶五两、盐三两,同捣绞汁,可治热毒及小儿逗疹不 出,在皮肤内的,以此汁(手蘸)摩涂,涂第二次时痘疹即出。丹疮也可用这种方法。



七月事忌

七月,择日、时不宜用申,用则犯月建,使百事不利。初八和二十二日两天,忌裁衣交易。 初七日不去联想邪恶之事。

白云忌载:七月忌食莼,因此时莼菜上有蠲虫,害人。不可食韭菜,损目。 《千金方》载:七月不可吃鹿、獐之肉,食则动气,忌食茱萸,否则伤神气。 孙思邈说:七月忌食雁,伤人,不可多食菱肉,动气;忌食生蜜,否则令人暴下霍乱;忌食 猪肺,忌多食新姜。

《法天生意》载: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

《月令》载:立秋忌食煮饼及水馊饼,不可多食猪肉,否则损人神气。

《杨公忌》载:初一日、二十九日不宜探望病人。

七月初七为道德日,十五日为中元,这两天戒夫妇同房。


七月修养秘法

进入七月之后,气温开始下降,气候转凉,人宜早起早睡,与鸡俱起,舒缓其形,收敛神气, 使志安宁。七月挂值否位,否者,塞也。天地闭塞,阴阳不交之时,所以不可轻举妄动,人 体内,午时是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辰,坐卧宜于面向正南方。

孙思邈在《养生论》中说,七月后,体内肝心少气,只有肺脏独旺,人宜安静性情。饮食上, 应多吃咸味的食物,少吃辛辣之味,这样才可以达到助气补筋,资养脾胃的目的,不冒极热, 勿贪凉冷,更不可发发汗,否则就难以保全元气。

附:《灵剑子》引导法

以两手抱头顶,婉转回旋俯仰,去胁、肋、胸、背间风气(肺脏有病,宜通项脉)。或以两手 相叉,从头上过去,神曳之,反复十遍,可祛关节的风气,治肺脏各病。 修养肺脏的方法是:在七八九三个月的初一合十五日,清晨,面向西方平坐,鸣天鼓七次, 饮玉泉三次(按:饮玉泉即是以舌抵上腭,候津生满口,便漱而咽之)。然后瞑目正心,想 象自己吸取了兑宫(正西方)的白气,配合呼吸,吞七次,闭气七十息(按:一呼一吸称为 一息)。

         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6][7]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在广东一代,到了寒露也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