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的修行视角

 衆妙之門 2021-08-07

生活可以有不同视角:赚钱养家糊口、努力奉献社会、经历各种苦难、享受各种快乐、体验各种成功、丰富人生故事。

从修行的视角看,生活是不断提升、趋于完善、合于天道的努力过程。这个过程虽不轻松,但令人愉快。

修行的途径有两个主要内容:身体与心性。

修行的方向是追求身心自由度:身体免受病痛之苦,心性脱离困顿之羁。

心灵自由是古今中外都向往的境界。庄子在《秋水》中表示,自己宁可在泥水中自由自在,也不愿被供奉在庙堂中毫无生气。

汤因比晚年在《从东方到西方》中说:“如果我可以转世当一头牛,而且可以在印度和西方之间选择出生地的话,我相信我应该选择西方(而不愿被印度教徒供养)……在西方,我可能会在人类专横的双手中缩短生命,但是活着的时候大概会快乐的多。”

中国古代有一些传统的修行理念,各有特点:儒家讲修身养性,道家讲性命双修,释家讲明心见性。

儒家和道家之所以提倡身体与心性并重,是因为儒家以生存为维度,道家以生死为维度。佛教只重心性不重身体,是其以生死循环为维度。

“养心即是养生”也是一种理解方式。汉儒董仲舒认为,“仁者所以多寿,外无贪而内心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黄帝内经》是道家著作,提出养生的境界等级:少病长寿为“贤人”,长命百岁为“圣人”,修出神通为“至人”,寿敝天地为“真人”。

道医和中医认为养生最核心之处在于“不治已病治未病“,从饮食起居和精神心境两大方面,按照人体自然规律进行调节。

从道家的视角看,人生修行有四个境界:吃好喝好,得过且过——庸众;呼风唤雨,声名显赫——权贵;历史人物,流芳百世——英杰;无欲无求,逍遥无我——神仙。

维护好个人身体的同时,要顺应天地造福四方(保己利人,而非舍己为人),获得意识提升。修行没有终点。悟道特征包括:学识丰富,参透大道,不惑不忧,看淡生死。所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严复在《天演论》导言中说,“凡属生人,莫不有欲,莫不求遂其欲。” 人生常有不如意,往往是意愿太重,倘若无欲,何来不如意。无欲而为,并非无为——尽其所能,而不计成败。

隐士是一种修行生活方式的选择。隐士不是无所事事,只是不追求社会地位与人脉资源。在名望与人脉方面,隐士做的是减法而不是加法。隐士的修行目标是天人合一,而非人际关系。

生活的修行视角

田园竹舍着单衣

自在修行宾客稀

名贵府第神贤庙

何如烹茶看云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