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我国研制出的“宝塔糖”,很多80、90后吃过,为何突然消失?

 艺苑小屋蓉 2021-08-07

引言

学过哲学的人肯定都知道,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什么,那就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不争的事实,新事物基于旧事物之上而产生,旧事物则不可避免地开始过时乃至腐朽最后被人遗忘,最后,新事物必然会产生,旧事物必然会灭亡。可能会有读者觉得这段话晦涩难懂,文绉绉,那就把这段话化入一个真实案例里吧。相信年纪稍大的人,在小时候都吃过一种叫做“宝塔糖”的东西,这是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非常流行的“糖果”,之所以打双引号,是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糖果,而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

01

现如今基本上没有孩子吃过“宝塔糖”了,因为它早已在岁月的长河中被人遗忘——那么,为什么曾经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为什么突然就消失了?这其实是中国制药史上的一大悲剧。

上述已经提到,宝塔糖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熟悉历史的人大多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连满足温饱都是问题,遑论其他?长期下去,许多人都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再加上环境卫生也不好,许多人都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蛔虫病。

蛔虫病是什么?这是一种寄生虫病,现在可能很少有人患上寄生虫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患这种病的人多如牛毛,几乎每个人都深受其害。蛔虫病的厉害之处在于蛔虫可以在人体内部生存,它寄生于肠道当中,想想看,体内有无数只虫子在里面,分食营养,不但让你没有食欲还让你面黄肌瘦,更让你产生腹痛,甚至再严重一些,还会在你脸上显出虫斑,可谓是无比吓人。

“寄生虫病”之所以在现在很少有人得,是因为凭现在的医疗手段,治疗这种病轻而易举。但是,在当初的年代里,得了这种病是非常棘手的,不论是卫生条件、医疗设施还是医疗人员都相对落后,缺乏各方面相应资源,治疗进度便滞后了许多。

再加上,蛔虫病患者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年龄很小的小孩子,如果说小孩是祖国的花朵,那么蛔虫病就是蛀虫,在啃食这些祖国的花朵们。因此,研究有效治疗蛔虫的药物刻不容缓。

02

最后,研究出来的治疗药物就是宝塔糖。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蛔蒿”,这种植物有着很强的驱虫效果,于是,医疗人员便从其中提取出了药效,考虑到患者大多都是小孩,良药苦口的道理他们还尚不得知,于是,便将糖果和蛔蒿合二为一,这便是宝塔糖的由来。

众所周知,当时与我国交好的国家有苏联,苏联看见我国被蛔虫病肆虐的现状伸出了宝贵的援助之手,宝塔糖的原料蛔蒿便是他们带到我国进行种植的。而蛔蒿这种植物在我国基本找寻不到踪迹,很大一部分依靠从苏联进口,价格自然也始终降不下来,除了家里有钱的人家,贫穷老百姓还是消费不起宝塔糖。

于是,后面我国开始尝试在本土种植蛔蒿,结果很成功。在成功种植蛔蒿之后,宝塔糖便从“奢侈品”的定位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人都能用得起的药物,因为味道不输其他糖果,还很便宜,并且有驱虫效果,也就成为了大人们乐意瞧见的小孩零食。

再到后面,资本家们看见种植蛔蒿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便纷纷下场种植蛔蒿,然而,市场经济是有着自己内在规律的,供大于求,就会出现不断贬值以求一占市场份额的结果。而资本家发现自己无法从中获取开始设想的利益,也就不再种植蛔蒿生产宝塔糖,就这样,蛔蒿烂在地里无人问津。没有了蛔蒿种子也就无法再次种植蛔蒿了,宝塔糖自然也无法生产,再加上当时更新型的驱虫药成功上市,于是“宝塔糖”逐渐销声匿迹。

结语

宝塔糖曾经治疗过无数深受蛔虫病的人,让他们不再受到此病的困扰,后面却因为没有人再种植蛔蒿,不得不退出市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宝塔糖究竟是什么了,宝塔糖也沦为了“时代的眼泪”。其实,说到宝塔糖的原料蛔蒿,我们还能从其中得到一些感悟。落后便要挨打的道理并不是历史书上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现实生活里,并且由上至下地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宝塔糖的原料蛔蒿依靠苏联的帮助,也告诉我们,凡事都要靠自己,而资本下场导致蛔蒿供大于求,也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过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