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承认自己是笨蛋才能成长

 凌宗伟 2021-08-08



前几天收藏了日本补习班教师坪田信贵的《所谓学习好,就是方法好》迅速翻了一下,感触最深的就是这句“承认自己是笨蛋,是成长的第一步。”一个人最难不过承认自己是笨蛋,最容易不过视别人为笨蛋。专家们之所以成为专家无非两种状况,一种就是承认自己是笨蛋,一种也是视他人为笨蛋。当下似乎第二种情况居多。一个人自以为聪明,就懒得学习;一个人一旦认为别人是笨笨蛋,其言辞必然会肆无忌惮。于是著作等身就成了必然,那著作不断重复也就成了自然。所以我还是建议朋友们不要质疑那些著作等身的著作的重复率为什么会那么高。我们承认是笨蛋就好。

还有一点感触比较深的就是,学习无非就是重复。他认为“头脑的好坏,并非靠才能的高低,而是靠'是否有积累’。不断地重复——不是'不情愿地’,而是自觉地不断重复——就能学到知识和技术。”“不管是语言、计算能力还是身体技能,人们通过不断重复习得要领,通过'积累’储备优秀的能力。越早进行这些重复工作的人,就成了我们常说的'聪明的孩子’”。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用了一个每个人都这样过来的经验“刚出生的时候,大家都用过尿布,拿掉尿布以后到十岁之前,或者甚至在那之后,大家应该还会无数次地尿床吧。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体会'我能忍耐到什么程度’,最后终于练就了不尿床的技能。”很通俗,很容易让人接受。由此我想到了那本《康德论教育》中的基本观点,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训练。人生下来是具有动物性的,这动物性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作为动物的兽性——争强好胜,贪婪自私,不讲道理……慢慢长大的小孩子即便没人教他,他觉得好玩、好吃的是一定要占有的,很少有孩子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时候愿意把他认为好吃的和好玩的给别人的。没有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巩固就是需要不断的重复的;能力的提升必然是在不断的训练当中实现的。这就是基本的教学常识,但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往往忽视了这样的常识。看完这本书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补习班并不是中国的特产哦,不是说校内为主阵地,校外围补充吗?

9:50左右医务人员又来敲门给我们做核检,问了一下,说需要连续检测三天。孩子和朋友们都建议有适当的运动,但是在房间里来回走会诱发夫人的眩晕症,于是尝试做了几个俯卧撑,感觉还可以。



饭午后好好的睡了一觉。醒来跟一位从事民办教育的朋友通了个电话,总体而言,民办教育已陷入了囚徒困境,还是谨慎一点好啊。

这些天一直在想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究竟该如何界定,查阅了顾明远主编的《教育辞典》中对这两个词语的介绍均不太满意。前天还和还跟岳、邝探讨了一下。岳老师的意思是学习任务这样的提法比较宽泛模糊,具体还是要定义“教学”“学习”才行,加上“任务”后,就得看具体的内容了。教学任务,学习任务最多是呈现一个指向,或者是设计者的期望。从学习者的角度说的,很难说有具体的定义。邝老师的建议是完全可以从个人的理解,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一个界定,做些比较。下午调动自己的个人知识尝试对这两个概念做了一个初步的界定,但还是不太满意,先放在那里吧,这几天再想想,反正有的是时间。这些天如果能把这个这两个概念给想清楚,这隔离也是值的,因为讨论问题首先必须界定问题的内涵与外延,否则就会胡扯。

一天两次的体温测量都正常。

下午,空调的滴水声又有了,看了一下,垫着的毛巾掉下来了,重新垫了一下,听不到响声了,估计每天要重新垫一下,就当运动吧。垫好了毛巾,又做了几个俯卧撑。

接到几个朋友的电话与微信的问候,原单位一些同事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跟他们讲,一切都好,需要什么会跟他们联系的。许多朋友最关心的是隔离收不收费,我还真的不知道。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要收是不可以不缴的。

下午5:00多的时候丫头微信视频电话,可是网络不好接不了,就微信聊了几句。
睡觉前看了一下她的朋友算,点了个赞:丫头说的是!抄录如下:

很烦得到大学和樊登读书会,他们贩卖的不是“读书”是“读过的书”。
就像举办了一个吃剩饭大赛,谁吃的泔水最多得冠军。然后他们就靠不断嚼馍反刍挣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