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士庙里供和尚

 昵称76496706 2021-08-08

元朝的国师宰相刘秉忠留给人们的印象一直是个足智多谋的大和尚。众所周知,他曾在邢台大开元寺挂单,又由海云禅师引荐,作了忽必烈的“入幕之宾”。在金莲川幕府中,他也总是“缁衣示人”。因法号“子聪”,还得了个“聪书记”的诨名。明初的著名“妖僧”姚广孝更是出于对刘氏的崇拜才落发出家的。至今,其家乡邢台的“紫金花园”内还塑有刘秉忠的僧人铜像。一顶圆光,须眉皤然,一看就知道是位年高德劭的“有道高僧”。

但就是这么位如假包换的“禅和子”,却在去世数年后,被供入了上都和大都的“灵应万寿宫”。对,没错,是“宫”而不是“寺”。而且这两个“万寿宫”还是当时的“北方三大道教”中“太一道”的总坛!刘秉忠的身份更加吊诡,他是作为“太一道”的首代宗师去享受香火的!“和尚”占了“老道”的窝儿,不知道太上老君知道这事会不会气得亲自下凡,和刘大师PK一番。可事实上,无论僧、道两家都对此极为淡定。刘秉忠的神像安然无事地在香烟缭绕、《黄庭》声声的道观中端坐了数十年,直到元朝末年“太一道”并入“全真教”为止!

 刘秉忠和忽必烈

这种不可思议的“混搭”是如何形成的呢?其中奥妙还要从两方面说起。首先,是刘秉忠个人的原因。他出身官宦世家,早年学儒,后又入山学道。皈依佛门后不仅研习内典,涵泳三乘。更是打破教派畛域,拜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祖父郭荣学习天文、星算、占卜等“术数”。到二十多岁就已经是一个“天下事如指诸掌”的经世奇才。忽必烈在和刘秉忠共事的33年中,每每为他的“言事必中”、“未卜先知”所折服。二人结下了“如鱼在水”、“如虎在山”(徐世隆语)的深厚情谊。堪比历史上的刘备之于诸葛亮,符坚之于王景略(王猛)。但这一切都随着刘秉忠的去世戛然而止。最让忽必烈头疼的是,刘秉忠一身惊人的法术,特别是《易经》和《邵雍皇极》中的占卜术与遁甲术几成绝响。不要说他的在俗弟子张文谦、郭守敬等人,就是他的释门法嗣也只是继承了其道统而非那些“玄之又玄”的法术。

这里要多说一句,原始佛教的“天敌”是历史更悠久的“印度教”。而“印度教”因亚历山大的“马其顿东征”吸收了不少“希腊神教”的因子。在希腊神话中,即使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奥林匹斯诸神也无一不是“命运”(佛教称“业力”)的手下败将。所以为表示更高一筹,佛教在诞生之初便打出了“神通无用论”的大旗。主张寻找能彻底消除“业力”的“涅槃”境界。在宋朝重视思维逻辑的禅宗兴起后,僧人们更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法术”、“神通”斥为“外道魔障”。除了像刘秉忠这样敢于“三教圆融”的“异类”,还真没几个能窥得其中的只鳞片爪。

而这时,“太一道”被急于找到刘秉忠接班人的忽必烈发现了。和道教其他理论性派别不同,“太一道”从创立之初便将“巫祝之术”作为“御世之方”、“立教之本”。《元史·释老传》说它“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因名其教曰'太一’”,是个迷信色彩极为浓郁的民间宗教。在僧人系统无法接盘刘秉忠庞杂的“法术”知识时,“太一教”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果然,结合《元史》我们发现,历代元政府交给“太一教众”最多的任务便是“打醮”与“祭遁”。所谓“祭遁”,便是向“六壬遁甲神”上表祈福。希望能借助“遁甲”荫庇趋吉避凶,也是蒙古皇室最信服的一种汉族宗教仪式。皇帝的一力强推,再加上早年刘秉忠确实短暂学过道。所以即便是入主“万寿宫”,在道教徒中也没有激起多大的反弹。

还有,就涉及了忽必烈心中“不足为外人道”的小秘密。原来这“太一道”门户之见极深,独立性很强。首代教主萧抱珍便作出了“后代教主非萧姓者必改萧姓”的教令,使得“太一道”几乎成了家族式的私人产业。再加上它立身民间,影响极大。

《元史》上说它“远迩响风,受箓为门徒者,岁无虑千数”,渐渐拥有了一呼百应的政治势力。比如其五代祖师萧居寿就曾经策动朝臣董文忠参与忽必烈的建储问题,足见其能力之大。更让忽必烈感到不安的是,“太一道”并不像“全真道”那样,在蒙古草创之初便主动“投怀送抱”(丘处机见成吉思汗)。而是在元朝几乎底定中原的情况下,通过皇帝下诏宣请才来和政府媾和的。一个如此“牛气”的民间宗教会不会发展成“黄巾第二”,是谁也说不清的。所以很有必要在道统上给它来个“斩首行动”,以求瓦解其内部的独立性,同时增加它对政府的向心力。果然,在刘秉忠成功入主“万寿宫”后,据元人熊梦祥著、记录大都风情的《析津志》(“析津”为“北京”古称)所记,“灵应万寿宫,元自开国始创建于西山,赐上名额,实自太保刘文正公之主也。第二代李,第三代张,第四代林,第五代林,第六代毛,第七代谢,第八代郭,第九代刘,第十代谭,第十一代潘”。刘以后的历代教主都被恢复了“本姓”。所谓的二代“李教主”其实就是五祖“萧居寿”,只不过他继承刘秉忠的道统。而秉忠被派作“初祖”,他也就跟着破格超升,成了“新太一道”的二世祖。丧失“独立性”后的“太一道”成了皇家驯服的愚民工具。但同时也为自己失去民间活力,终被“全真教”吞并种下了“毒种”。

刘秉忠墓

经过种种政治“运作”,一代名僧刘秉忠竟堂而皇之地走上了道教的“神坛”,你说这有多“酷”!

(作者:安杰,河北邢台)

责编 / 西子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