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特稿 | 温情的腊八粥

 昵称76496706 2021-08-08

腊八节这个民俗由来已久,上可以追溯至我国春秋战国以前的周代。当时的人们会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即十二月)以狩猎到的野兽举行大规模的祭神祭祖活动,既是一种庆祝,也祈愿来年风调雨顺,称为腊祭,史书上称之为“岁终大祭”。

汉末以后,由于与传统春节的间隔时间太近,腊祭渐渐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经中有牧羊女给释迦牟尼供奉乳糜助其在腊八日证道成佛的故事,腊月初八遂成为佛成道日被广泛纪念,寺庙还仿照牧羊女的故事以杂粮熬粥供佛,腊八节由此产生并在民间传播开来。

沈约《宋书》曰:“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因小会,其仪亚于岁朝也。又曰:冬至朝贺享祀,皆如元日之仪。又进履袜,作赤豆粥。”南朝梁《荆楚岁时记》曰:“十一月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疫。”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西安广仁寺位于西安明城墙内西北角,为中国唯一绿度母主道场,也是陕西地区唯一的一座藏传格鲁派寺院,是清康熙四十四年玄烨皇帝来陕西巡视时,拨专款敕建。

我的单位与广仁寺只是一路之隔,每年的腊八,寺院门口就支起两口大锅,锅口大得恐怕世间是少有的。天还没亮,这里已是热气腾腾了,两口大锅里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人们拿着碗来到这里,僧人们为来者舀着腊八粥。

每年的腊八,我都来得早早的,站在单位门口,看着人们在这里食粥的场景,体会的不仅仅是传统,还有暖暖的温情,人们来此也不只是为喝一碗粥,而是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我的记忆里,有腊八的概念,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家搬到了湖北房县的部队,此时,我九岁,腊八的头一天,母亲就准备明天熬粥的食材,花生、红小豆、葡萄干、大枣等,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里,寻找到这些食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稀罕的食材,是平时母亲为腊八积攒下来的。

过去,居家过日子,需精打细算。说实话,在当时,不是每家都能熬得起腊八粥。腊八粥里,也不是都能齐全地放入俗成的食材。在孩子们的意识里,过了腊八,新年就要临近,盼年的日子开始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是民俗的小年,春节就在眼前。

上个世纪的1979年底,我入伍来到了西北边陲。每在腊八的到来,连里炊事班也要熬腊八粥,物资极度匮乏的时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炊事班长东凑西凑,也凑不了多少食材,大米、高粱米、小米、黄豆等,战友们将其戏称为“大烩饭”,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津津有味地喝着,激动的迎接新年的即将来临。

腊八节的美食,虽然简单,但却蕴意深刻。传递的是温情,祈福的是吉祥,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一份浓浓的温情,如此甚好!

责编 / 西子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