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庙会

 昵称76496706 2021-08-08

山东邹城的孟子庙会是由祭祀孟子而兴起的群众性庙会。会址设在县城南关的孟庙周围。作为鲁西南久负盛名的古庙会之一,孟子庙会至今延续千年之余。

孟子庙会为每年的正月十六日。这一天,平日里难得对民众开放的孟府、孟庙,就会打开那高大威严的庙门,让赶庙会的人们进入孟府孟庙,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庙门开启后,赶庙会的人不断从各地赶来,不一会,院内外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这些人或祭拜、或参观、或抱着不同的目的求福,都是一脸的肃穆和虔诚。

庙会起初,赶会的人大多是孟庙周围村庄的妇女,更远一些的会从四五十里路外的地方赶来。大多是一家人里,婆婆带着儿媳妇或侄女或孙女,喊着邻居,结伴而来。所以,最初又称为“妇女会”。是否缘于敬仰、怀念孟母,尚需考证。再后来,小男孩和成年男子的加入,使得孟子庙会规模不断扩大。人们携儿带女,成群结队前来赶会,是因为当地居民开始有了流传着“正月十六走百病”的说法,因此,出门赶会有消灾免祸、驱除百病成为人们赶会祈福的心愿。

赶会的人们乞求人丁兴旺、儿女成才、家庭和睦的心理是相同的。所以,赶庙会的人,祭拜时,大多会去几个固定的地方。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早就在西汉时期就被人们传为佳话,因此,断机堂、亚圣殿、康熙碑亭、奎星阁等处都挤满了人群。最让人们感兴趣的,还是到康熙碑亭去摸一摸龟驮碑。

当地流传着“摸摸大龟头,一年不发愁;摸摸大龟腚,一年不害病”的谚语。所以,赶会的人一定会以摸龟头和龟腚为快。至今,这个大龟头和龟腚,被越来越多的人摸的光洁如玉。

“康熙碑亭”位于孟庙内承圣门外左侧,据孟子六十五代嫡孙世袭翰林院博士孟衍泰撰文《赦修亚圣孟子庙感恩碑》载:“此亭始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736)。”是一座重檐斗拱,琉璃碧瓦覆盖,庄严高大的方形建筑。亭内放置清康熙六年(公元1687)年玄烨皇帝亲手所书的《御制孟子庙碑》。此碑是孟子庙碑中最大的一块。

碑座是一巨大的石雕,狮头、龟背、龙爪、蛇尾——似龟非龟的怪兽,许多人误认为为龟,声称“龟碑”,其实它并非为龟。据徐应秋《玉芝堂·龙生九子》中说,此兽为“霸下”,是龙王的第六个儿子,喜文好负重,力大无比,其性温雅,乐交往,名扬四海。难怪赶会的人非要亲手摸摸这座石刻怪物的脑袋和屁股不可。

赶会的人也会到孟庙的西北侧,拥抱一下“柏抱树”、到“天震井”投铜子、硬币以求好运。庙内各种数树木近五百株,有的已有八百多历史。“柏抱槐”,如虬龙盘扎,树干周围三人合抱有余,从跟部干枯部突起一棵巨槐,于侧柏身干和为一体,青葱茂盛。人们把它戏称为“夫妻树”“母子情”。观其连理缠绵,相依为命,相互拥抱,永不分离的状态,确有深情厚爱的象征意义。

“天震井”也是一大奇观,位于孟子庙“严圣殿”露台之下,甬到东侧。传说该井为上天赐给孟子圣地之物,相传,井水与东海相连,投钱给东海龙王,乞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清代诗人葛临绪曾有《题天震井》一首:“古井澜翻近庙堂,天惊石破水泉秀。汲来修绠原无底,洙泗渊源一脉长。

孟子庙会上,除了到孟府孟庙祭拜、游玩以外,另外的重头戏就是赶庙会。庙会就在孟庙前面的大广场上。开始的规模不大,少则几百人,后来,庙会的影响不断扩大,人数多则万余人。若逢上丰年有余,平民百姓安居乐业,庙会就热闹非凡。

赶庙会的人都穿着鲜艳的衣服结伴而至。庙会上有玩龙灯、踩高跷、跑花船的;有说书唱戏的、耍大刀、算卦看面相的。最热闹的还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社,他们都打着各自的彩旗,标着“某某乡社”“某某玩局”的旗号,到庙会上演出。特别是舞狮子、玩龙灯的,如果遇到强手,两队互不示弱,一定要对垒一番。这时候,乡社的领队一声令下,顿时,双方都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双方的队员不甘认输,都起劲舞的汗流浃背,有的索性光着膀子比赛,一定要比出个高低胜负。

最让孩子们高兴的是庙会上的儿童玩具和小吃。玩具如泥咕咕、小花鼓、皮老鼠、小花篮之类;吃的有花生、葵花籽、糖葫芦、水果等等。

庙会上的这些行当,不仅展现了一幅当地民情风俗的多彩画卷,也反映出老百姓赶庙会最朴素的心理和期盼,以赶庙会来赢得心灵的慰藉,期盼年景丰收,家庭幸福。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资的极大丰富和物流的便利,孟子庙会上物资交流的规模有所减少,但是人们祭拜孟子、孟母,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气氛依然文脉不断,代代相传。

从2015年起,孟府孟庙对当地居民不仅免费开放,还在“赐书楼”专门开辟出以“母爱”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并在孟庙长期开设了以宣讲“孟子思想”为主题“习儒馆”,孟府孟庙也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儒学教育基地”和“全国政德教育基地”。这些活动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孟子庙会的内容,更在人们在赶庙会的同时,重温儒家文化的经典,接受学习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孟子庙会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时代的意义,展现出新的魅力!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