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doc

 如水138 2021-08-08

关于中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WHO)经研究指出,四大因素影响个人的健康和寿命:生物学基础占15%、环境因素占17%、保健设施占8%、生活方式占60%。其中,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的卫生行为已成为当今危害人们健康的主因。恶性肿瘤、脑血管和心脏病这些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基本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卫生行为所导致的。根据改变健康行为的“知信行理论”,知识和学习,是健康行为产生的基础;信念和态度,是健康行为产生的动力;健康行为的产生以及危害健康行为的消除,是目标。知识虽然是健康行为产生的基础,但要把知识转变成行为尚需外界条件支撑,而健康教育则是促进知识转变成行为的重要外界条件。

  对于广大中小学生而言,学校健康教育是培养和促成他们健康生活方式最好的途径和手段。我国政府也正是意识到了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从1990年4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1年12月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试点阶段评价标准》,到2008年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都对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情况并不乐观:郑州市2005年以分层整群抽样方式调查了843名中小学生,结果显示,抽样学生的一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的人数比例不到70%,行为表现率达80%以上的人数比例则不到45%,对于青春期知识的知晓率达80%以上的人数比例更低,尚不到59%,行为表现率达80%以上的人数比例更低,不到10%;且2005年各项指标的调查结果基本上都要低于1993年的调查结果。南通市2013年对全市3795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小学生以及初中生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分别为45.3%、22.6%、40.7%、32.6%,除去三年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