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情冷暖:908号病房

 京都闻道阁 2021-08-09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师利国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这话不知道是谁说的,总结得太到位了,似乎已经成了真理,颠覆不破的真理,无论你是高级辩手还是最佳辩手,无论你是高级教授还是专家学者,也很难论证此话有瑕疵。没钱什么事也干不了,连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有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的物资,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908号病房,只是外科一间病房,病房里六个床位,住了六个病人,若干个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亲朋好友。四十多平方面的病室,演绎着人生百态,人情冷暖。好像人生所有的道理,全部都写在医院病房里。似乎病房就是一面镜子,就是一种试金石,致使你平时看不清的,看不懂的,看不明白的,看得模糊的,甚至怀疑的,让你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张楚今年59岁,这个年龄按民间说法叫本命年,所有本命年都是人生的一个坎,尤其是农村对此事坚信不疑。他家养了一台大车,有生意时就去拉货挣点钱,有时十天半月也没有活儿干,没生意时就种地。这一天给朋友拉货,由于路途较远,他把老婆叫到一起陪他。由于疲劳驾驶,发生交通事故,车子翻入沟底。十分钟后他才清醒过来,他看了看自己,只是腿部受了点外伤。可老婆不知在什么地方,此时此刻他才真正清醒,老婆已经昏迷不醒,腿上的血已经把裤子染红。他迅速拨打120电话,镇医院救护车及时赶到,并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处理,送往市医院。

可是医院外科没有病房,只能睡在走廊道上。由于疼痛难忍,头两天晚上,似乎没有睡觉,疼得哎呦呦呦,不仅走廊道里病人睡不着觉,也严重影响病房里的人休息。家人也觉得不好意思,建议晚上能否放到治疗室内休息,白天搬回走廊。医生没有同意他们的要求,这是张楚预料之中的事情,治疗时怎么可以安排病人去住?可是第二天晚上治疗室安排了一个病人,同样是外伤,其病情没有张楚的老婆厉害,张楚有些不理解,本想找医院理论一下,可仔细一想,理论的结果又怎么样?只能气上加气,自寻烦恼,而且老婆还在这里住院。

三天后他才弄清楚,住治疗室的病人是市里某局的副局长,因病房紧缺,医院领导打招呼才住进治疗室的。张楚认为,我这个农民怎么能和市局副局长比较呢?

在张楚老婆住院的第五天,908病房一位病人出院,张楚老婆才从走廊搬进了908病房,医生告诉张楚,走廊住的人比较多,由于床位紧张,考虑你老婆病情才安排到病房。张楚明白,那位副局长昨天已经搬到病房,现在给我说这些漂亮话,简直把我们农民当傻子看待。

张楚老婆由于伤势较重,几天来都没有睡好觉,总感觉有些头晕,他趁护士给病人量血压时,自己也借机量了一下,没想到血压110~160,属于高血压状况。他给护士说自己血压一直都很正常,为什么突然这么高?护士说,人的血压与心情,熬夜,情绪有很大的关系,近段时间肯定没有休息好。建议全面检查及时治疗,这是张楚没有想到的,由于照顾老婆,自己还患了高血压病。

张楚本来不想把老婆的伤情告诉在外地的儿子,可自己总是头晕,还是给儿子打了电话,没想儿子把他数落了一顿。

我早就告诉你,年龄大了不要开大车,你就是不听,怎认为自己还年轻?现在工作太忙,请不准假回来。

我只是告诉你们知道这个事,请不准假就算了。张楚放下电话,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老婆问他给儿子打电话了没有?张楚说,过几天再给儿子打。如果说出实情,老婆肯定会生气的。

张楚是个热心人,除照顾老婆外,病房里的病人谁有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3号病床住了一个年轻人叫武明朝,今年30岁,家住农村,从生下来患有先天性疾病,严重驼背,腰直不起来,医生说长大一点可以动手术摘除,可父母只是个农民,父亲略有智障,根本拿不出钱为儿子治疗。为此,武明朝十分苦恼,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因为他知道家里情况,背后不知哭了多少。十八岁那年他出门打工,因为身体原因,工资待遇要比正常人少得多。

武明朝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平时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要把钱存起来为自己治病。因为有病他也从不奢望谈女朋友,父母为此十分着急,可现实摆在那里,身体毛病不解决,怎么可能有女孩子喜欢呢?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存了一些钱,才找到医院做手术。医生告诉武明朝明天上午手术,他十分激动,自己马上可以成为正常健康人。母亲早早起床为儿子做些准备工作,可又十分担心,这可是一次大手术,能否顺利心里没有把握。尤其是在手术单上签字时,手简直不听指挥。她没有读过书,也不认识字,手术合同几大张,不知道写了什么。字不会写没事,可以按手印,当年杨白劳也不是这样吗?

武明朝母亲按了手印回到病房,心中有很多的疑惑,一是后悔当年没有上学,连签名字都不会。二是不知道合同的内容是什么?等如是稀里糊涂地按了手印,一旦有什么问题,责任都是自己的。他急急忙忙找到同病房有文化的人咨询一下。

二床的病友问武明朝母亲,你儿子什么时候手术啊?

明天上午。

你在手术单上签字儿啦。

我没有文化,医生叫我按手印。

里面儿的详细内容你清楚吗?

医生简单的念了几句,叫我放心。到底写了什么东西?

二床的病友说。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手术合同,规定了双方的责任义务。其实都是有利于医院方,医院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穷尽,说到底,无论出现什么问题,医院都没有责任。即使是有问题打官司,不是病人的责任,因为你在上面按了手印,同意了他们的条件。你想啊,有几个病人与医院打官司赢过嘞?除非你胡搅蛮缠,到底不可开交,医院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医院处于道义上,给予微不足道的补偿。说白了,就是不想要你再继续闹下去。

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更没有底了。

你也不要想得太多,要相信医院,你儿子手术一定很成功。

早上九点钟一切准备就绪,医生告诉他马上就去手术,从头天晚上七点后,饭不能吃,水不能喝。等,等,等,等的都有些不耐烦了。直到晚上七点多才从908病房推向楼下手术室。手术工作一切到位,麻醉师开始麻醉。医生告诉护士病人应该交三万块钱还没到账,此时手术室一切工作停止,等待费用入帐,否则无法进行手术。

武明朝母亲知道因费用没交,儿子无法手术进行时,十分着急,现在到哪里筹钱?

手术签字时,医生不是告诉你交三万块钱吗?护士问武明朝母亲。

医生只是告诉可能要花多少钱,其中自己要付三万块钱,也没有说手术前交。

你没有给儿子说这个事吗?

没有。

赶快去准备吧!你儿子还在麻醉之中。

你们先手术,等儿子醒了他会交的。我又没有智能手机,家里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来不了。

这可不行,医院的规矩不能打破。

武明朝母亲简直是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电话求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借到两万块钱,再也想不到办法了。

医院考虑实际情况才同意手术,前提是明天上午十点前,一万元必须到账。

手术进行了七个小时,也很成功。推回病房时,病人还是迷糊状态,武明朝母亲寸步不离地照顾儿子,由于老太太个子较小,给儿子翻身十分困难,张楚都会主动帮忙。

离交钱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护士到病房来催了,母亲也不好说交钱的事。儿子也不知道昨晚手术前所发生的一幕。母亲知道儿子手机里有钱,也就没有太在意,直到手术的第三天才把钱交上。

儿子动这么大的手术,刀虽然动在儿子身上,真是疼在母亲的心上,手术后三天三夜不能好好休息,母亲在病床边上,租了一个折叠床,母亲根据没有休息,她根本无法入睡。等儿子能进食了,总要征求儿子想吃点什么?可自己不是稀饭就是馒头,多数是吃儿子剩下的饭菜,而且还不能当儿子面吃。

本应该多住几天,可是住院费用太高,收费项目名目繁多,很多项目都是强行的,有些项目病人根本不知情。换床单要收费,整理床铺要收费,一天几次量血压要收费,病房里红外线消毒要收费。有些可能要重复收费,每天早晨护士会拿一个缴费清单,上面详细记录头一天的消费项目,一般的人也看不懂,如果发现明显错误,护士会告诉你改正过来,可修改的资料没有依据,谁知道改没改啊?话又说回来,不是学医的,谁又能看明白。

其实每日的清单,不是让你病人及家人看明白,而是让你知道和提醒你该交费了。

有一天,护士到病房进行红外线消毒,很多人提出疑问,强烈要求不要消毒。可是第二天消费清单,同样有这一项收费项目。

武明朝说,打工十几年,只是挣了一个手术费钱。手术半年内还不能出去打工,希望身体能恢复正常,钱花了,但心里高兴,困扰自己30年的烦恼,终于在自己的努力下解决了。

今天病房里有一位病人出院,从他的表情看,心情不错,临走前给所有的病人及护理人员打招呼,大家把他送到门外。其实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病,只是腰腿有些酸痛,办个住院手续,一是可以报销,二是可以疗养一下。除医保报销外,单位还给每位职工办理了补充医疗商业险。住院基本上不用自己掏钱。

病人还没有走,新的住院人员已在门口等待。这次来的是一位79岁老太太,丈夫今年80岁,姓尚,看样子身体很一般,尚老爷子是用轮椅把老太太推进病房,他对病房情况比较了解,从他携带的装备其物质来看,应该是医院的常客。轮椅上除了老太太,还有折叠床,被子,洗漱用品,小马扎凳,换洗衣服。老太太因年龄大了,患骨质疏松,容易摔跤,弄不好就会出现骨折现象。

老爷子说这是他今年第三次来护理老伴儿,前天患病给医院里打电话没有病房,今天上午才告诉我,可以来住院。因为骨折,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一切都要靠老爷子照顾。直到第二天上午,大女儿来医院看母亲,父亲告诉女儿,整整三天了,我都没有好好的休息,你替我照顾一下,我回去休息一会儿再来。

女儿说,今天我是晚班,晚上还是你来照顾。

下午4:00,大儿子也来到医院,在病房的给弟弟打了电话,并告诉弟弟来医院商量母亲的护理问题。6:00,弟弟来到医院,姊妹三个共同商量。都说晚上有事,不能来照顾。最后决定请一个护工。老太太说我不要护工。老爷子说,你们去忙,这里由我来照顾。三个孩子都离开了医院。

孩子走后,老爷子自言自语地说,养了一群白眼儿狼。老爷子很吃力的护理着老太太,老太太给老伴儿说,是我身体不争气,拖累了你。老太太住院的第三天,两个孙子也来看奶奶,看到爷爷如此辛苦,告诉爷爷白天值班,晚上有他们轮流来照顾奶奶。不知是良心发现,而是孙子的教化,尚老爷子两个儿子,儿媳妇也常到医院来看看。

病友们告诉老爷子,年龄大了,也照顾不了老伴,就放心地交给儿孙他们照顾吧。

老爷子说我不放心,老伴住在医院,我在家里也不踏实。我和老伴都有退休金和医保,虽然不多维持两个人的生活不成问题,如果没有收入,让儿女们掏钱,问题就更大。人老了不能活得太长,自己遭罪,子女们也很难。都说多子多福,事实根本不是这回事,有好处都来了,有困难了互相推诿。

明天老太太要动手术,尚老爷子想请主治医生吃顿饭,几次想开口,可又担当医生拒绝。这大年龄请客肯定不会答应,给儿子商量,想叫儿子去请,儿子一口回绝,动个手术还请什么客?老爷子什么也没说,听天由命吧!

手术比较成功,但由于年龄大了,必须静养一段时间。这可把老爷子忙坏了,七天后老爷子没有来病房,第八天也没有看到。后来听女儿讲,老爷子累病了,在社区门诊打针。八十岁了本应该儿女照顾,反而还要照顾老伴,真是难为了老爷子。

病房六个病人中,唯一一位老爷子请护工护理。老爷子叫李斌,今年68岁,行政干部退休,老伴不在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工作都在千里之外。自五年前老伴去世后,儿子叫父亲到他所在的城市去住,女儿也叫父亲到她所在的城市。老爷子都分别去住了一段时间,终究还是不习惯,对老漂一族生活不适应。认为小县城家门多,朋友多,觉得很安逸。儿女随老爷子意?每年也抽时间回来看看。

李斌老爷子喜欢喝酒,年轻时因喝酒惹了不少事情,这次住院也是喝酒过量,把右胳膊摔成骨折,头部受伤。还是好心人拨打120电话送往医院,在急诊室待了六个小时才清醒。

经过询问,才知道老爷子姓甚名谁。

老爷子,你需要住院治疗,尽快通知家人来照顾,否则我们无法进行手术治疗。

儿女们在外地,暂时回不来,一切由我自己负责,你们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钱不会少你们的。

那你要找一位护工啊。

麻烦你们找一个,价格谈好我付钱。

你是现金支付还是微信支付宝?

微信,支付宝都可以。

十分钟后,一位男护工到病房。

老爷子本来想给儿女们打个电话,可几次打开手机都没有拨打。怎么跟儿女他们说嘞?由于路途太远,他们回不来,肯定十分着急,还是不打电话为好。

护工来的第一天还是表现不错,你老爷子照顾有佳,可是第二天老爷子就叫护工走人。原因是,老爷子需要护工,护工不在身边,半夜老爷子想喝水,护工睡在折叠床上装迷糊,假装听不到,在食堂充卡200元钱,第二天只剩下40多元,老爷子叫他报账,护工一人一天就吃了一百多元。老爷子给护工说,你这护工我请不起。护工说你也没有限制我一天吃多少。

走了一个护工,又换来一位护工。老爷子吸取上一个护工的教训,详细谈了护工工作职责,费用及生活标准。这位护工年龄有五十多岁,十多天没人请他,因此他很珍惜这份工作,老爷子很满意。

通过老爷子李斌请护工的教训,大家普遍感到,请护工照顾病人还是不如自己亲人照顾得好。也许这话存在一些偏见,但在护工管理处于混乱的情况下,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医院只是负责介绍护工,而不负责管理,作为病人,对护工的行情不是很了解,只是凭感觉凭自己的经济条件而论。听说有的护工还和医院的护士,医生拉关系走后门。

病房里还演绎了一段有意思的故事。908号病房的四床病人,叫赵前进,今年50刚出头,因颈椎有问题住进医院,经医生诊断后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颈椎问题,建议手术治疗。赵前进认为风险太大,建议保守治疗。他的老婆和儿子轮流在医院照顾。一日三餐都是赵前进老婆做好,送到医院。

六号病床的姜丽娜,今年刚刚50岁,显得有些苍老,因膝关节严重变形,行动十分不便,在县医院住了几天,昨天才转到市医院,比赵前进晚来两天,每天由丈夫和女儿轮流照顾。

姜丽娜进院时,是丈夫用轮椅推进908号病房,医生详细询问了她的病情,交待了注意事项。

四号病床的赵前进,听护士叫姜丽娜的名字。这名字好熟悉呀!是我30年前认识的那位姜丽娜吗?没这么巧合吧?同名字的人太多,她也不会到这里来呀。他想起床去看一看,可病情不允许。因为四号病床与六号病床是同一个方向,中间还有一个水泥柱子,阻拦了他的视线。他想去打听,但又不方便去打听。直到第三天,姜丽娜下床由女儿陪伴在病房遛弯时,他见到了姜丽娜,又不敢确认是他认识的姜丽娜,他心目中的姜丽娜没有这么大年龄。但他始终在观察,从五官长相看应该是她。

30年前,他们住在一个大院里,赵前进初一那一年搬到这个院的,那时姜丽娜上小学六年级,后来上初中高中都在一个学校,听说她是外地人,她爸爸一心想把工作调回老家。赵前进上大学那一年,姜丽娜家也准备迁走,后来就失去了联系。赵前进也多方打听都没有结果。大学还没毕业,赵前进父亲调到市里上班,从此以后也很少回县城,所谓大院早已不存在。上高中时两个人都有这个意思,只是谁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主要原因是两家老人都不想长期在本地工作。

姜丽娜,你还认识我吗?

姜丽娜仔细瞅瞅,好像在哪里见过你,记不住了。

你仔细想想,我可认识你,还记得物资局大院吗?

哦,我想起来了,你是赵大哥。

你不是回老家山东了吗?

说来话长,后来我又从山东嫁过来了,他是我的同班同学。

两家人看到他们的交流,谁也插不上话,谁也不想打扰。

赵前进和姜丽娜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家人。第二天晚上赵前进作东,请姜丽娜一家吃饭,两家人谈得很投缘。尤其是两个年轻人还互相留下微信及联系方式。还别说,这两个年轻人都很优秀,赵前进儿子大学毕业一年,已经上班半年了。姜丽娜女儿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复习准备考公务员。

赵前进出院后第七天,姜丽娜才出院。赵前进没有给家人说,到医院送行,并安排了饭店吃顿饭。赵前进到病房看到儿子早已到了病房,他也是来送行的。虽然有些惊讶,但他理解儿子此时的想法,希望儿子有一个好的结果。

小病房大世界,出出进进,更替频繁。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人情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

2021.8.6十堰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