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中医诊断中的实数与虚数及其他:

 妙音禅韵 2021-08-09
中医学里有很多科学知识。只是一般中医师,限于学识与悟性,不能把中医里的科学知识尽行发掘,予以详细阐述,以致让中医学蒙尘无光,而怀疑中医的科学性。

比如中医诊断中的虚实问题,就跟数学中的“虚数”“实数”相似。

一帮学了西医的浅薄之徒,一听说中医有什么“虚实辨证”,就以为中医又在讲玄学。西医化验检查,一切数据,都历历在目,哪还有什么“虚实”问题?这不是在哗众取宠、故作高深吗?且慢,容我把其中道理,举例分析,看看是“科学”?还是“玄学”?

例一,比如发热问题,同样是发热40度,有人表现为脉滑实,舌质坚,苔黄糙,此40度之数,为实数,中医称为肠胃实热,宜石膏知母,大寒之药以清之;脉沉迟微弱,或数急无伦,舌淡白,苔白或灰黑,乃大寒之象。此40度之高热,乃为虚数,急宜桂附椒姜等大热之药以温之,才能把高热退下来。

例二,又比如高血压问题。同样是高血压,中医凭其脉舌表现,而有寒热虚实之分,治法有温凉补泻之殊。正如四则运算中,有加减乘除的不同运用,是同一道理。水灾则泄水排涝,筑堤加坝;火灾则切断火源,消防灭火。寻因而治,哪能盲目降压?

在中医的诊断学中,脉舌为诊断的关键所在,且真实可靠。血不能自行,全赖气体推动。气从哪里来?全身上千个穴位,时时不停的搏动。穴位是人体生物电系统,电可生热,热可生气。血中气体充盈,血液才能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所以中医一摸脉,就能知人体气血之盛衰,脏腑功能之强弱,丝毫不差。

西医学是建立在解剖的基础上的。凡解剖的尸体,全是死尸。死尸的血脉,已不能流动。切开脉管,只能看见尚未凝结之血,看不见无形无影之气。所以西医对于血液中的气多气少、气虚气滞等问题,一无所知。比如一个气球,随着充气量的多少,用手指摸摸,指下是不是随着充气的多少,而有种种不同感觉?没有打气的气球,指下是不是觉得干瘪无力?充气之后,指下是不是有充实饱满的感觉?所以中医的脉诊,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西医的仪器不会切脉,所以对脏腑功能的旺衰,一无所知。

关于舌诊,脏腑的寒热虚实,更能一览无余。舌光无苔,胃气已衰;舌苔厚腻,积滞湿浊无疑;舌质娇嫩,脏气已虚;舌边齿痕,阳虚有水,……,一望之间,病因病机,已了然于胸。依证用药,多能取效。哪象西医,查了多个科室,连一个寒热虚实也查不出来?只好盲目用药,敷衍了事。把人治死,反正有法律保护,没事。

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21.8.9.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