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政之初第一个规范年

 红税工 2021-08-09

这幅照片中税务人员胸前有佩戴证章,证章上一般写有“某某市人民政府税务局”字样。

那么这个称谓和证章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处于战与和的交替之中,社会上人员复杂,敌友难辨。这样一来区分身份的证章就流行了,主要是身份证明作用。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中央人民政府是执行“共同纲领”,注意“共同纲领”是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产生的,不是宪法。

从1949年10月到1954年底,经过几年时间,镇反,抗美,三反五反,肃反,等运动,社会趋于安定,这些证章的优点区别敌我已经失去意义,证章设计制作比较混乱,一个地区一个系统,证章的大小、图案、设计都不一致。

例如湖北省

更重要的是全体佩戴证章容易造成职业等级观念的负面作用开始显现。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9月2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一部宪法。

根据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原中央人民政府)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这样一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就成立了对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各省人民委员会,各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成为对应国务院的地方行政机构。

随即各地把称谓做了相应的变更,这些变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各地与国务院的提问和批复的互动中逐步完善的。

后来证章的图案尺寸,公章的图案尺寸,政府国营单位的牌子,交通规则,兵役法,汉语拼音、聋哑人手语等等一系列制度法规相继出台,社会制度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这就是改革以后的证章,和政府门前的牌子都是采用白底黑字的统一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