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氏撷英】地质科学家文启忠

 昵称2433919 2021-08-09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恳亲问祖,分享最新资讯、传播文氏文化、弘扬优良家风、传递家国情怀!

地质科学家文启忠

文启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曾任第四纪地球化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地质学会笫四纪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委会副主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黄土委员会通讯委员、中国黄土分委员会副主席。40多年来,一直从事第四纪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在研究上颇有独到之处,学术上亦有创见。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80多篇学术论文,主编和参加编写的专著已有10种出版。他曾数次出国考察和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外有一定声誉。他主持和参与完成的不少科研项目在国内获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6项。1995年,被中科院广州分院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生平事迹或传略被收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名人录》、《万县志当代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

文启忠,1934年8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初中毕业于文光中学,高中毕业于万一中。在上中学时,担任过万县市学联副主席。高中毕业后,考虑到新中国急需地质、冶金、采矿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便报考、念上了长春地质学院(原为东北地质学院),1956年9月以优秀成绩获该院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在大学期间,任过院团委宣传部副部长、系学生分会主席等职务。毕业后,即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刘东生院士的领导下,从事第四纪地质和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直到退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在居广州市先烈中路。

上世纪50年代,他参加中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组织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工作期间,工作在气候干燥、风沙弥漫的大西北,自然条件相当艰苦,当时根本没有考察车这类玩意,考察全靠步行,每天要步行五六十里地,边行进、边考察,不仅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而且常常啃冷馒头,宿居简陋的骡店。就这样,从山西的侯马,翻越黄龙山、子午岭和六盘山等大山,一直考察到甘肃兰州,获得了东西向黄土大剖面资料,为了解黄土的分布、厚度变化、地层结构和黄土成因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在开展陕北洛川黄土层型剖面研究时,为了工作方便,经常住在剖面旁的小村子里。借住的扎牛草房子破烂不堪,雨天满屋漏水,晚上还要受跳蚤、虱子的折磨,生活很苦。但工作仍很努力,曾获得过中科院颁发的“大跃进”先进工作者奖状和科学院团委颁发的“优秀共青团员”奖章。他研究多年的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世界黄土标准剖面。因洛川黄土层型剖面研究成果及特殊的地貌特征,洛川黑木沟黄土区被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1963—1965年,他在对中国黄土初步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参加了由刘东生院士主持的《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及《黄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三本专著的编写,并为主要成员之一。后来,在这三本专著基础上进行的“中国黄土”研究,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2年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他40多年来致力于第四纪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较好地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课题,撰写并出版了《中国黄土地球化学》专著。该书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颁发的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到1990年止,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90篇论文,主编和编写10多部专著。

他除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外,还开展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研究。1964—1976年,主持3个这类项目,其中“92国防工程防盐碱危害”研究,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弄清了干旱地区因盐碱在砂砾层中的累积而导致机场跑道发出凸凹破坏的原因,从而为机场跑道的修复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黄河河口尾闯摆动和淤积规律及其对胜利油田的影响”研究,探明了黄河现代沉积分布规律和黄河尾闾摆动的次数和范围,提出延长使用现行黄河河道的方案,为国家节约大量开支。而“黄土改造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研究,指出黄土高原黄土性土壤中有效态锌、锰、铜的含量都低于临界值,为农作物增产必须增施微量元素肥料,其中对玉米增施锌肥收到显著效果,有效地指导了农业生产。

1977—1980年,他开展“黄土堆积和演化”研究,1980年获中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8l—1986年参加撰写《黄土与环境》一书(本人为五位主要成员之一),1989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七五”期间,他参加中科院两个重点项目的研究,即:“新疆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研究”和“乌鲁木齐地区水资源若干问题研究”。前者由综合考察委员会牵头,后者由冰川冻土研究所施雅风院士牵头,他为二级课题负责人,在野外考察时,虽已50多岁,仍坚持以绳索勒腰,下到纵深的陡壁上去观测天然剖面,获取第一手资料。在新疆柴窝堡湖打深钻时,住在简陋的帐篷里跟钻描述取样。夏天,在西北干旱的戈壁滩上,冒着烈日、酷暑,抗着风沙,亲自观察描述钻孔剖面。在近两个月里,睡行军床,吃的常常是清水煮白菜。洪水时节,帐篷顶上漏雨,帐篷里面水流成河,和研究小组的同志们一起,一直坚持到500米深钻打完,圆满完成钻孔观察描述和采样任务,为开展室内研究取得宝贵的地质资料。在承担新疆课题期间,除大年初一外,连续几个春节都在赶写阶段报告和最终总结。当时他爱人身体虚弱,极需照料,也无法顾及。以后的“新疆资源开发与生产建设布局研究”,1990年获中科院颁发的科技进步特等奖(他为主要成员之一);关于对乌鲁木齐地区水资源若干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则与施雅风院士等编写成《新疆柴窝堡盆地第四纪气候环境变迁和水文地质条件》专著出版。该成果获中科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同时他与本组同事还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黄土稀土元素的研究,对解释黄土的物质来源和风成成因提供了重要依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在参加国家基金重大项目“15万年来环境变迁及其演化摸式”研究中,揭示了元素的演化与古气候变化的关系,为重建15万年来古气候演化模式提供了一方面依据。

他曾数次出国考察和出席一些国际性学术会议;1976年底赴澳大利亚从事第四纪地质考察,任考察团团长;1979年初赴新西兰参加国际黄土会议;10月赴罗马利亚进行黄土和第四纪地质考察;1980年赴澳大利亚参加“中澳新三国第四纪尘幔会议”;1982年夏赴莫斯科出席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十一届大会,并在会上作学术报告;1984年10月赴匈牙利进行黄土和第四次纪地质考察;1990年8—12月赴新西兰进行“中新两国黄土矿物和地球化学合作研究”。3个多月里,忙于做实验和编写总结报告,无暇观赏大洋彼岸岛国秀丽风光。

他和研究室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取得不少的科研成果,为发展我国的黄土和第四纪事业作重要贡献,并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且参加“八五”、“九五”有关重点项目等的研究。

在培养年轻人方面,他负责指导本室第四纪沉积地球化学实验室的两位年轻同志的研究工作,现均已晋升为研究员;并培养了3名硕士研究生及一名博士研究生。

附:文启忠获奖证书

重庆万州文氏宗亲联谊会文家成撰稿

热门

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