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闻轶事】文征明的其人其品,流传着这样几个小故事

 昵称2433919 2021-08-09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良家风、树立家国情怀!

文征明其人其品小故事

1993年一部《唐伯虎点秋香》将唐伯虎风流潇洒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形象深深烙印在了人们的心里。剧中的祝枝山、文征明等人全都成了配角,用来衬托唐伯虎。

成全了唐伯虎,却委屈了文征明。
然而历史上,文征明在书画诗文上的造诣却一点也不输唐伯虎。相比与唐伯虎的放浪不羁,恣意洒脱,文征明更称得上是儒雅文人的代表,无论是其人还是其作,无不透露出一股清雅秀气的风格。这一点与文征明的家庭出身有关,自幼受家风熏陶,培养了文征明一贯儒雅的气质与风格。

关于文征明其人其品,流传有几个小故事,自此我们可以对文征明为何受人敬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人造杯
苏州城里有位向慕儒风的大富翁特别钦羡文征明,专诚恭请他来家宴饷。时值夏秋之交,宴毕天已晚,主人衷诚地挽留他住宿,翌日再还家。
文征明感到盛情难却就留下了,当他入睡榻从罗帐中见到榻前桌上摆列满了一整套银铸餐具——主人原意是明晨先生还家时以之作相赠礼品。文征明并不知其赠意,猜测可能主人在炫富献殷勤吧。
正当文征明刚躺下,从帐中望出去只见有个人悄悄地从桌间摸去了两只银杯,原来这个人也是日间宴席上的一名陪客。此时文征明并未声张,只是暗想:若吾说出来,这个人与主人的交情从此就断绝了!可是少了两只杯子呀……
文征明一清早就独自返还了,临走留下了一张便条:杯两只吾暂时借去一用。还到家文征明就探询明了杯为某银匠所制,于是他就请此银匠复制了两杯子(花时半个月),送偿还大富翁家了事。

吃亏送银

一私塾先生失业后将50两银子存放于文征明家中,并希望按照市面利率逐月取息以作家用。文征明接见了他告诉他文家从不经营借贷事务,劝他存入某个钱铺中好,孰知老儒某竟对文征明说道:“这一些情况吾都知晓,只是吾不相信任何一家钱铺,只信任你文爷一人。

文征明在了解了对方的养家困难后二话不说就收下了五十两银子,从此开始老儒某家逐月来文家领取月息(自然是文征明私人贴补的)。

几年后的一天,老儒某因家有急需就来文家从文氏手中取还了那五十两银子,不久他就去世了。但是老儒某却未曾及时告知自己儿子,五十两本金已经取回了,故而其儿子于月头上又来文家领取月息,文征明并不说穿它还照旧付出了月息。

当晚老儒某的儿子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责骂自己说:“文先生是一长者,吾往昔因有急需已取还五十金了,吾在某书书尾有记文,望尔将多领之息银奉还。

其子醒来后赶忙在书箱里找出某书,翻至书尾果然见父所记已取还五十金之文。第二天一早他就来到文府见到文征明就叩头致歉,并奉还上一两二钱半的月息银子。

孰知文征明非但没收纳那息银,反而又拿出了五十两纹银给老儒某之子,诚恳地对他说道:“日前令尊迫于急需,五十两本金确已取还。今日得悉他已仙逝,这五十两银子算作吾文某敬令翁之“赙布”。

文湘编辑整理

热门

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