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寨沟村的历史变迁(系列之五) ——明朝以后的寨沟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1-08-09

文/王子兴

历史上冀南平原经常爆发战争,浆水盆地往往是战争的缓冲之地。由于历朝历代战乱不止,各地人口迁徙严重,不知什么时候,“井峪”这个古老的村庄和“寨沟”的俗称也都消失了。
明朝后期,“逯”姓从下川菜树沟村迁来。菜树沟的“逯”姓据说是明初从山西大槐树迁来,人口繁衍,就有一个分支来到了浆水盆地这里。他们根据以前的历史传说,正式叫起了“寨沟”这个名字。
几十年后,王姓从浆水迁来。王九库成为寨沟村王姓的老祖宗。王姓也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
先迁到今浆水镇石善村,石善地方狭小,一部分又迁入浆水,是浆水最大的姓,目前浆水王姓大约在八百人左右。
明朝后期,浆水王姓一个分支“老二门”迁到了寨沟村。寨沟王姓老祖宗王九库有三个儿子,以后寨沟王姓就分成了老三股。
王姓如今在寨沟繁衍八代,现有人口260人左右。逯姓繁衍十二代,现有后代90多口人。
逯、王两姓人口在这里繁衍生息,逐渐发展为比较富裕的村落。几百年经营发展,他们拓展土地,侍弄农桑,与四周边村发展经济贸易,勤劳致富,村里出了几代在浆水坐台的十分闻名的老中医,还有比较会经商的买卖人,成了四周边村羡慕的好村落。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浆水一带是最早的解放区,土改运动也早于其他地方。47年土改后,组织上将寨上、寨沟两村合并了。
因为寨沟村自古财主多,土地、山坡都比寨上村多,房子也多。寨沟村人觉得吃了大亏,死活不愿意,强烈要求重新分开。寨上村哪能同意!
时间长了,意见越来越大,上级进行协调,寨上村就提出了条件。说分开可以,就是(1)必须把原来寨沟的山坡、土地,要割让一部分给寨上。
(2)寨上村人口多,还要往寨沟输入几十口人。(3)现任支部书记要由郑姓人担任。
经过上级调解,最终寨沟人咬着牙答应了所有条件。划给寨上几十亩耕地,山场划出一部分,寨上村“郑”姓迁过来几十口人,分得了寨沟几座老宅院。
郑好然成为第一任支部书记。两村并且订立了分家协议,两村干部正式在分家文书上签了字。从此,寨沟由逯姓、王姓两姓村庄,变成了“逯”、“王”、“郑”三姓村子。
寨沟村目前全村430多口人,逯姓90多口,王姓260多口,郑姓人口70多,在山里属于中等村。
目前寨沟村人团结互助,互不欺生,三姓逐渐糅合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由于村风正,肯吃苦,在“农业学大寨”时期,村民新修旱地梯田120多亩,修滩地垫水浇地50多亩,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人均土地占有量,是我村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壮举,为后来改革开放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目前寨沟村村民以板栗、苹果种植为龙头产业,大棚种植、外出务工、三产服务为辅助产业,村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愿寨沟村一年一个新台阶,为新农村建设增色添彩,团结互助,砥砺前行,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王子兴,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寨沟村人。七七届邢师毕业,后在河北教育学院脱产学习二年,大专学历。参加工作后,在浆水中学工作六年,后在冀家村乡工作三十多年,副科级公务员,现已经退休。爱好读书,喜欢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