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录验》续命汤讲稿

 山东中医竹林 2021-08-09
原创 刘帮来 医道从简 1周前

好久没有讲课,群里青年才俊,理论和技术都突飞猛进,讲课有压力啊!

以前以我自己的思路讲过《金匮要略》中风篇的侯氏黑散、风引汤等。在《金匮要略》中风篇还有一个方——《古今录验》续命汤。这个方,我对古今医家注解不太满意。今天,结合我多年临床经验,重新讲解一下这个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注:痱者,痹之别名。经云:内夺而厥,则为风痱,此营卫素虚,风入而痹之。风邪痹于营卫之外,则身体不能自收持,或拘急不得转侧;风邪痹于营卫之内、经络血脉,则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

因风从外而来,故以麻黄汤发营卫外之风邪。外痹不通,内之风邪化热郁闭,石膏性重,引麻黄、桂枝等药入里,宣透在里之郁热,从表而散。川芎、当归血分药,引麻黄、桂枝等药,入经络血分,透发血分经络之风邪外出,此法与小续命汤、五积散、防风通圣散、麻黄升麻汤等,用药思路相同。当归、川芎、人参、甘草又养其虚。干姜、石膏调其寒热,干姜又反佐石膏。必得小汗者,使邪仍从表出。

又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怎么理解?《金匮要略》上,肺胀的越婢加半夏汤,咳喘,目如脱状;风水的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面目肿大;中风篇的《古今录验》续命汤,咳逆上气,面目浮肿,都用到麻黄石膏。凡上气喘急、面目浮肿,面目肿大,目如脱状,都属风属火。因头面部是人体最高处,高巅之上,唯风可到。风能载水上行于头面,但有一个前提,风因火而动,风遇火才能载水上行于高巅。就如夏天,炎热酷暑,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大雨就来自风载水上行于高巅之上的乌云中。所以,治疗喘急目如脱状,面目肿大,要麻黄、石膏同用,风、水、热同治。

《古今录验》续命汤,也不一定要见到面目肿大才用,比如中风瘫痪,或半身不遂。什么情况下用此方?风遇热载水上行,不一定面目肿大啊,舌胖红水滑,口角流涎,口角一直不停的流口水,亦是风水热上行的表现,这个是中风常见的症状。至于脉象,可以浮大,可以滑数,可以弦数,可以弦滑。

这是《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等后遗症的鉴别诊断方法。《古今录验》续命汤,方内含有治疗风水,面目浮肿、治疗肺胀咳喘,目如脱状。有麻黄、杏仁、石膏等药,还有血分药川芎、当归,它们引麻黄入经络血分,透发经络血分之风邪。所以,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肺心病、中风等病人。症状有心衰、咳喘、面目肿大,但伏不得卧患者。除了风、水、热,还有经络血脉病变,有当归、川芎领麻黄入里透发经络血脉邪气。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反对,这种找中医与西医病名对应关系,是愚蠢,是倒退。其实,中医主要靠意会,取类比象,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优势。当然,悟性差的人,可以借助西医理论,更形象地帮助理解中医,让大家辨证思路更清晰。

几年前,曾治疗一脑肿瘤术后植物人,用《古今录验》续命汤合玉真散,两天苏醒。我以前讲中风的脱证与闭证时,记载了这一医案。临床上,《古今录验》续命汤和小续命汤,如何鉴别使用呢?

这里要插一段话,先说说两个方中的麻黄。麻黄表药,清轻上浮,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神农本草经》云:麻黄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我们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应知道它们是张仲景写的,仲景用药是参照《神农本草经》的。所以要了解经方的药性,应参照《神农本草经》。

《本经正义》说: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不单外散风寒,亦用于宣通温热。治水肿气喘,虽曰解表,实则开在内之闭塞。如寒邪郁肺,鼻塞音哑;热邪窒肺,浊涕鼻渊;水饮渍肺,面浮喘促;火气乘肺,气热息粗;燥火内浊,新邪外束而干咳等。无不用麻黄疏达肺金,保全清肃之性。

具体来看看用麻黄的方剂。如五积散,五积散以前讲过,我就不细说了。

当归、川芎、白芍,领麻黄入血分,透发血分经络之寒邪外出,破散在里之积聚肿块。所以,五积散可以治疗痛经、闭经、面部痤疮,黑斑等血分病。麻黄破癥坚积聚。五积散中,当归、川芎、白芍,领麻黄入血分,破坚消积,所以,五积散可以治疗在里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结节增生等。

所以说,麻杏芎归芍,治血中受寒之圣药。麻黄也不单治疗寒性肿块,如瘀血肿块,可以当归芍药散加麻黄,四物汤加麻黄,或归芍散桂枝茯苓丸加麻黄,芎归芍领麻黄入血分,破坚消积。治疗囊肿、肌瘤、肿块、结节、脏器肿硬等。

《神农本草经》云:麻黄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看看它怎么去邪热气的。麻黄治疗热性肿块,如防风通圣散,治疗风邪壅滞经络血脉,筋脉拘紧,疼痛麻痹,跌打损伤疼痛,卒中不语等经络血脉风热之邪。芎归芍石膏,领麻黄入血分,透散血分风热之邪外出。

所以,不管风邪、寒邪、热邪壅于经络血脉,都可以用麻黄透散发越。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世人只知道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在表的黄疸、肾炎、皮肤病等。方中的连翘,用的是连翘根,偏于走里,清利湿热,消肿散结;生梓白皮也是清热、利湿、退黄;赤小豆清热解毒利小便。三药引麻黄、杏仁入里消坚破积,透发在里之风湿热毒。是不是可以加减化裁治疗乙肝、肝硬化、肝癌、肝脏结节、肝血管瘤、肝腹水等?连翘也清热散结。

《金匮要略》麻黄醇酒汤,治黄疸。世人只知道它治疗脉浮紧无汗恶寒的黄疸。有谁知道醇酒走血分,领麻黄入血分,透散在里之风寒邪气,消坚破积。是不是可以加减化裁治疗黄疸病导致的肝硬化肝癌肝腹水等?

肝腹水是不是里水?再看看麻黄治里水。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里水,甘草麻黄汤也主之。脉沉者,麻黄附子汤主之。所以,麻黄能去壅实,通调水道,入里消坚散结,正是肝硬化、肝腹水、肝肿瘤良药,看你怎么去配伍加减化裁。再看看麻杏石甘汤,世人只知道它治疗温热病,喘而汗出。谁知道用它加减化裁,治疗风热、燥热、火热乘肺之肺痈、肺癌、肺结节?石膏性重,领麻黄入里,透散在里之风热邪气,破坚消积。以前我治疗火热乘肺伤阴咳喘的肺病、肺癌,或湿热壅肺的肺痈,脉不浮的用清燥救肺汤,小柴胡汤,竹叶石膏汤,甘露消毒丹,苇茎汤等,效果不太好。用这些方合麻杏石甘汤,石膏领麻黄入里,透散风热湿毒,效果马上就出来了。

群里一朋友家属,患有心脏病,素体阴虚,一感冒,风邪直接入里化热伤阴,咳喘,病情较重。脉细数不浮,舌干红少苔,虽没有表证,因风热邪气从外而来,竹叶石膏汤合麻杏石甘汤。还得石膏领麻黄入里,透散在里之风热邪气从表而出,阴伤合竹叶石膏汤,或去掉半夏加花粉。

《伤寒论》厥阴篇麻黄升麻汤,误下之,风热邪气内陷,风热邪气内陷而化火,则咽喉疼痛唾脓血;内陷不外达,则手足厥逆,误下之,阴气在下不升,则下利不止。麻黄、桂枝、升麻,升药,石膏性重,引麻黄等药入里,把火热邪气往上升托,透出于表,从表而散。麻黄、升麻等药,又升下陷之阴气对抗在上之阳热而止利。当然,升麻除了升阳举陷,还有清热解毒之功。

再看看前几天群里某某发的一个医案,感冒后咽喉疼痛一月,咽喉肿痛而干,头汗明显,身上微汗,舌红偏干,双脉寸浮细数,关尺依次下沉递减。舌苔见下图。

吃那么多清热寒凉药,表证不解,反而内陷了,表证不在了,要给邪气找出路啊。用下药让邪气往下走吧,两尺脉沉弱,不可下。用表药发散吧,还有汗无表证,不可发汗。风热邪气因误治而内陷,头汗出、身微汗,寸脉浮。是风热邪气不想往下走,欲往上出,往外散。这样才出现头汗出,寸脉浮。脉细舌红偏干,是正气已伤,阴液被耗,无力托邪上出外散,得助它一臂之力。麻黄升麻汤,麻黄、升麻、桂枝,清轻上浮之性,石膏领之入里,把内陷之风热邪气往上托出于表,从表而散。所以疗效神奇,咽喉不痛了,头汗也不出了,还说可能是这几天下雨凉快不出汗了。也够胆大的,汗出阴伤的咽喉痛也敢用麻黄,还用12克,我遇到这种情况,麻黄只敢用6~8克。这里用了麻黄,非但没有发汗,还止汗了,邪出而汗止,因为麻黄在这里的作用,不是发汗。麻黄发不发汗,要看它和谁配伍使用。用麻黄不在于有汗无汗,麻杏石甘汤的汗出而喘,越婢加术汤的汗大泄,同样用麻黄。用麻黄不在于脉浮与不浮,麻杏石甘汤,麻黄升麻汤,脉可以不浮,照样用麻黄。用麻黄不在于脉紧与不紧,这个我就不举例了。

可惜现在的中医,很多医馆都不用麻黄了。小续命汤和《古今录验》续命汤,防风通圣散等,都是芎归芍与麻黄同用,领麻黄入血分,可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中风、脑梗心梗等。麻黄破癥坚积聚,入血分可以消散血管内脂肪,脑梗心梗血栓等,并把邪气从血脉中引之外出,给邪气找一条出路。这种治疗思路,是丹参、三七、桃仁、红花、地龙、水蛭等活血化瘀药无法具有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麻黄在两个续命汤中所起的作用了。改天继续讲古今录验续命和小续命汤,及临床运用注意事项。

欢迎对本公众号的文章作非商业用途转发,但不得增删后转发,若有发现,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