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九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肠道菌群与健康分论坛成功举办

 菌心说 2021-08-09

第十九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于 2021 年 7 月 23-26 日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生物物理与人类健康”,设有 33 个专题学术分会场,吸引了 1200 余名师生报名参会,在为期四天的会议里听取了 266 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专家的精彩报告。

7 月 26 日下午,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主办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分论坛顺利召开,聚焦国际最新的肠道菌群与健康、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本次分论坛由肠道菌群分会主任委员刘双江教授、副秘书长房中则教授、副主任委员蓝灿辉先生三位专家亲力主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段丽萍教授,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过程研究所徐健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瑞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马迎飞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王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书教授,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精彩报告,亮点纷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段丽萍教授在线上以《老药新解——从对肠道菌群的调节看小檗碱的作用》为题,论述了小檗碱的多种潜在临床应用和机制,介绍了小檗碱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神经和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消化系统类疾病、肿瘤疾病及其它疾病等进行干预治疗。临床上最多的是利用小檗碱治疗腹泻型 IBS 患者,同时改善 IBS 伴随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过程研究所徐健研究员以 Function-guided single-cell analysis of human microbiome 为题,讲述单细胞中心针对传统的元基因组测序等手段无法直接探测人体共生菌群的代谢功能、时间和耗材成本高昂、菌群分析在精准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中应用受限等问题,开发了首台单细胞拉曼分选-测序文库构建耦合系统(RACS-Seq),克服了多个关键技术难点。该系统实现了菌群单细胞代谢功能检测、分选、测序文库构建与培养的完整流程的仪器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瑞欣研究员分享了关于肠道菌群与肥胖、代谢调节的研究工作。她和团队通过对中国青少年肥胖队列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研究,描绘了肥胖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物种水平的特征改变。表明肥胖人群肠道菌群具有更加富集的产芳香族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代谢通路,伴随血清中该类氨基酸水平明显升高。通过动物实验、临床干预研究等证明,肠道菌群调节可作为未来肥胖、2 型糖尿病干预的潜在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王炜以《菌群成像与活性定量分析新方法》为题,讲述了通过菌群成像新方法探索细菌在复杂的肠道微结构中的分布、生长和分裂以及代谢活性变化。他重点介绍了通过 D 型氨基酸荧光探针在体标记,实现对各类肠道细菌——包括不可培养细菌在体生长分裂模式的可视化研究;结合组织透明化,开展固有菌群 3D 原位成像;荧光代谢标记信号结合 FISH 信号,利用流式分析对肠道细菌在体代谢活性进行直接定量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书教授在题为 Intestinal immune responses toward microbes in health and diseases 的报告中,介绍了他们团队近期的多项研究成果:肠道先天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肠道病原微生物以及共生微生物;肠道辅助型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如何介导针对肠道微生物的免疫反应;并综述了肠道免疫系统对于肠道病原以及共生微生物的识别及应对。他还特别介绍了一项未发表的工作:肠道先天免疫识别受体如何识别微生物 RNA 并通过诱导相分离作为一个平台来整合传导不同下游信号。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马迎飞研究员介绍了他们团队在肠道噬菌体培养组方面的研究进展。他们从捐赠者的粪便中分离出数百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并利用这些细菌作为宿主,然后从不同的环境样本中分离出特定的噬菌体,并对这些噬菌体进行了表征和基因组测序分析,并研究了其人群分布情况。他们的研究首次获得了许多人类肠道噬菌体,并通过分析揭示了这些噬菌体的新颖性,为进一步研究肠道噬菌体在人类肠道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本次论坛现场反响热烈,干货满满的精彩报告让参会者受益匪浅。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于今年 5 月正式成立,目前注册会员已逾千人。相信在各位专家和同道的共同努力之下,肠道菌群分会将越办越好。期待在下届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上再相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