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村史,之于我们的意义

 水印时光 2021-08-10

离开故乡多年,旧时的某些记忆已经模糊,但对故乡的期待却从未减少,也许这是一种恋旧。

某一天,百度总输入老家的村名,搜寻结果只有村委会和村小学的电话,某个公司在村里经销处的电话。后面翻了几页都找不到任何关于村子的历史。

其实自己对村子的历史也很模糊,小时候从老人那听一些村子旧事,有些被渲染一些传奇色彩。比如有个老人曾说,当年村委会有一间老房子里面有黄鼠狼,曾经看到过老鼠娶妻,用筐当轿子等等。

还听过,最早时村子有台大鼓,当开会时回擂鼓召集村民。所以取名擂鼓台张庄,最后简称台张庄。

每个故乡都有独特的东西,正如每个张庄人都知道的村子最重要的一部分——大桥。别人可能只想象一个桥,而任何在村子生活过的人都回想起它所包含的所有。

大桥是村子的中心,早年桥下有小河流过,每到夏天蛙声一片,还可以捞鱼。现在街道的命名中有河东和河西,留下历史的痕迹。

自己只在故乡生活了二十几年,仅仅知道一些零星的历史,星星点点,而女儿这一代,可能只知道一个名称,没有对故土立体而生动的回忆。

村庄没有了历史,我们这些后人,无论是谁,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在老家的,在外面的活得怎样体面,或者活得怎样狼狈,都成了飘散的落叶,无根的树木,既谈不上多有尊严,也谈不上有多快乐,有多荣光。

经常在读到一个前辈关于邢台各村的文章,他给自己的公众号起名点滴斋书房,其中介绍每个村落的历史,地理位置,文化,民俗,所处环境,相临村落,地势,面积人口,姓氏……

下列图摘自点滴斋书房

有这样的人为自己的家乡留下文字记录,作为故乡人都是受益的。

当我们开始走出故乡,走遍世界时,故乡留给我们的是大脑中的点滴回忆,而我们下一代则对与他们的根毫无概念。

他们某一天想追溯自己的根,上网搜寻时,如果能看到上一辈所在的村子的详细资料,文字中有祖辈生活的痕迹,也许期待寻根问祖,去寻找些什么。一个村子留下了故事与传统,就好象有了灵魂,充满生动。而如果只是个名字,只是钢筋水泥砖墙红瓦,则毫无生气。

当孩子有一天问你,爸爸,我们村为啥叫这个名字呢?

如果你只说,我也不知道,它就叫这个名字。

而如果你因此讲了一个故事,村子的由来。我想,即便是多年之后,孩子也回记忆犹新,也会给他的朋友和下一代讲述同样的故事。有故事的人生更有其意义,同样,有故事的名字,让人难忘。

故乡的名字,才这样被铭记。

今天读到一则文章,说在美国名校年轻人的价值观里,更注重自身所做的贡献。你所做的事情本身,比你因为这件事而挣多少钱要重要的多的多。很多人开始去保护传统,去做义工。

人们的主流价值观终会改变,虽然目前很多人逃不过疯狂的车,房或者一切喧哗的事物,但相信一个民族终会沉淀,那时,我们也许会更加看重传承。

我们不愿让故土仅仅成为一个地名,而这个村子以前什么样,出过哪些人,做过哪些事,都如烟尘般随风而逝;不愿让它淹没在老人逐渐带走的记忆和年轻人逐渐匆忙的脚步中。

真正的消逝,是最后一个人不再记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