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时期,景德镇最后一批官窑瓷在御窑厂内烧造完毕,从而结束了中国帝制下的官窑烧造制度。 清宣统历史虽仅有三年,却仍在烧制官窑瓷器。据《清档》载记载,宣统二年,为东西陵烧造供器豆、爵、罐、盘、碗一批,多为白釉素瓷,可惜品种有限,数量较少,故传世品不多,甚为珍稀。 清宣统 黄釉暗云龙盘 高4cm,口径18.7cm,足径11.4cm 故宫博物院藏 这个时期的瓷器基本上是光绪瓷器的一个延伸,从传世作品来看,宣统官窑瓷烧造质量均较高,在品种、样式、釉彩皆仿效前朝,与光绪器基本相似,但同类器物较之光绪的更加精细。 01 胎釉 宣统瓷器胎质精良,选料上乘,胎体较薄,但胎壁厚薄均匀,胎质细腻,烧结程度较高,叩击能发出清悦的金属声,较光绪时更为坚致缜密,也更显轻薄。釉色洁白匀净,明快而纯正。 清宣统 矾红彩描金云龙纹高足盘 高6cm,口径22.5cm,足径14.2cm 故宫博物院藏 其中民窑粉彩的胎质与现代瓷十分接近,釉色或洁白细腻,或白中闪青,有的也二者兼有。 02 釉色纹饰 宣统时期纹饰绘画较为细腻,色彩淡雅,粉彩品种以白地粉彩为多,龙凤、百蝠、百蝶纹样最有名,传世也多。绘画水平较光绪更为精细,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纹饰虽以掺人法描绘,但造型较为生动,粉质也不疏松,与胎釉结合良好。 清宣统粉彩描金云蝠纹赏瓶 高40cm,口径10.2cm,足径12.7cm 故宫博物院藏 其青花瓷器的纹饰色泽甚为鲜艳,基调明快青亮,多有仿古之作,水平也很高,几乎可追迹康熙青花;五彩和珐琅彩的制作也具一定水准;其他各色釉,如珊瑚红、黄、白、蓝、绿、窑变、仿官、茶叶末釉等,虽然数量和品种较少,但制作水平并不低于先朝,工艺技法还有提高,并逐步形成其时代特征。 03 器型 宣统瓷器器型依然如旧,赏瓶、玉壶春瓶、琮式瓶、贯耳方瓶、棒槌瓶等仍有烧造。粉彩器型多为日常生活用具、陈设瓷及文房用具等,日常生活用瓷有碗、盘、杯子、渣斗等,陈设瓷瓶类以赏瓶为多,另有玉壶春瓶、棒槌瓶等。碗类制品中较多见一种卧足小碗,有青花、珐琅彩等。 清宣统冬青釉凸花八卦纹琮式瓶 高27.7cm,口径9cm,足径10.7cm 故宫博物院藏 04 款识 宣统官窑粉彩器的款识以“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居多,也有篆书款,凡青花款均为楷款,双直行六字,字体清秀工整,书写规整,排列有致,笔路圆润有力,青花款料色深浓鲜亮且不晕散。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 清宣统 高6.5cm,口径12.4cm,足径5.3cm 宣统民窑粉彩器物有“大清宣统年制”红彩和青花楷款,另有书干支纪年款,书写较为草率。宣统时期还有部分纪年款器,有的书“宣统二年继世堂”,有的书“宣统庚戌宜春堂”、“宣统己酉宜春堂”(后者为宣统元年、前者为宣统二年)。另外还有一些祭器,有的写明“坤宁宫祭器”字样,显然是皇家的祭器。 清宣统青花双“喜”字桃蝠大碗 高9cm,口径21.1cm,足径8.5cm 故宫博物院藏 宣统民窑瓷器继续沿袭光绪传统,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还没有对民窑产生任何影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的需求,宣统民窑粗瓷产量大大增加,间或生产少量仿古瓷和艺术瓷,中档瓷器几乎不见生产,给人的印象是景德镇制瓷业急剧衰落。另外,由于民窑许多瓷器并不落款,所以在鉴别之时可能被划归于光绪或民国了,使得人们认知中宣统民窑器在传世品中出现比较少。 另外,在这个时期由于时代进步出现了新式瓷!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瓷业的发展同其他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之日衰,逐渐走向下坡。正如民国初期《陶雅》一书所指出的那样:“中叶以后,深厚固不如康熙,美丽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犹足以容与中流。嘉、道以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至光绪时期,瓷业曾一度有所好转,但犹如回光返照。当时清政府想拯救衰退的局面,提出了所谓“振兴实业”的口号,在中国瓷器手工艺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创办一些新式瓷厂,成立了陶瓷工业公司。这个改革时期,大约在光绪三十年至宣统二年,其间先后建立了七个新式瓷厂,景德镇和湖南醴陵是比较突出的两个。他们试用机器制瓷烧瓷,采用当时先进方法,生产出不少精品瓷器,一些满清王公贵族在景德镇订烧瓷器,署款“来鹤堂制”、“济世堂制”等。 宣统官窑江西瓷业公司款鸿福齐天碗 高5cm,口径12.3cm,底径4.8cm 湖南醴陵瓷业公司创造的釉下五彩轰动一时。釉下五彩画面采用中国水墨技法,同时吸收西洋画法,注意光线明暗和投影,透视感较强,色彩柔和淡雅,每件釉下五彩瓷器的画面,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简明陶瓷辞典》一书说釉下五彩采用“三烧制”,即先以 800℃低温烧成素胎,然后进行彩绘,为使画面上的墨线及色料中的有机物和杂质等挥发,再以同样煅烧一次,最后罩透明釉经高温烧成。这样烧造出的瓷器胎质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釉面滑润,光彩雅丽,瓷画面富有日本艺术品风格。 釉下五彩首先保护了纹饰不受外界的磨损,日用品在使用时还减少了彩中铅的毒害,因此釉下五彩的问世,受到国内外的欢迎。这种新式瓷画在1907-1912年间,曾参加过国内南洋劝业会和国外巴拿马、意大利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荣誉奖章。而且因烧制方法简便,还可提高生产率,釉下五彩瓷是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新成就。 清宣统 醴陵釉下五彩花卉瓶 北京保利2012春拍 成交价172.50万元 湖南瓷业公司生产的釉下五彩瓷,多为立体的陈设品,如琵琶式尊、镂雕菊花套瓶、山水人物纹瓶、菊花纹瓶。瓶底青花书写款识有“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或“湖南制造”等,也有无款者。 中国瓷器发展脉络紧系着历史时势,盛世兴收藏,盛世才兴瓷,宣统瓷可以说是末代清瓷的一次回光返照! 参考资料: 醴陵国瓷馆 清宣统瓷器艺术特征探赏.余桥嘉庆至宣统粉彩瓷艺术特征演变研究.刘彦君清代官窑瓷器的装饰特色及文化传承研究.刘庆-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