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zxm2829 2021-08-11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要经常走路才有益于健康。那么,老年人每天应该走多少步最为合适呢?

一、老年人每天走7500步最有益于健康

2019年5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一篇论文,研究人员在2011-2015年对1。8万多名美国老年妇女(平均年龄72岁)进行调查,让她们连续7天佩戴记录设备,记录下了每天行走的步数和步速。

然后在2018-2019年间跟踪调查这些人的状况,发现有504人已经死亡,由此分析得出了每天走路步数与死亡率的关系。

分析的结果是:步行的确有益健康,能有效降低死亡风险。每天行走每增加1000步,死亡率就降低约15%;在每天步行达到4400步时,死亡率出现了显著下降,与每天2700步相比,死亡风险降低了大约40%;每天行走越多,死亡风险就越低,直到每天行走达到7500步时,死亡风险不再下降,也不上升。

上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老年人每天步行7500步对于长寿是最有利的。

从中医来分析,生命在于运动,不但年轻人需要运动,老年人要想保持健康,也离不开运动。而且,老年人五脏皆虚,脏腑功能下降,正气不足,尤其不能久坐,坚持适当运动是非常有好处的。

我的老家是山东文登,于2009年被中国老年学学会评为“中国长寿之乡”。除了与气候、水土、饮食等因素相关之外,我观察当地村民十分重视劳动。即使年纪近百,也多坚持在田地劳作不休。我相信,长期劳动是促进我的家乡人民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分析

我的朋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王长松博士在其所著的《中国当代老年人的体质特点探析》一文中认为:“当代老年人体质多瘀、多郁、多痰、多热”,我认为这个观点非常有道理。正因为如此,所以,老年人最需要运动。

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下就当代老年人的体质多瘀、多郁、多痰、多热来进行详细分析。

一则,老年人“瘀”的特点分析

“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血脉、经络及脏腑之内,或血液因粘稠而运行迟滞的一种状态。与以往相比,瘀滞是当代老年人突出的体质特点。典型的血瘀体质表现为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而血管硬化、脂质沉着、血液粘稠是血瘀体质重要的客观指标。

从生活中可以观察到,今时不少老年人喜欢久坐,运动相对太少,这样的生活方式最容易导致血瘀。从中医来分析,体力活动过少最无益于健康。其一,容易使人的身心处于种惰怠的状态;其二,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容易造成血瘀。我们知道,骨骼肌的收缩和松弛是血液循环的动力,特别是静脉回流的动力。久坐少动会使人的多个器官功能下降,而肺活量的下降和心功能的降低,可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如张景岳所言:“凡富贵之家,过于安逸者,每多气血壅滞。”

运动可以宣畅阳气,阳气宣畅,则能加强气化,即有活血化瘀之功。生活中所见,坚持运动的老年人,往往面色和肌肤偏于红润,即是气血流通,肌肤得养之象。

二则,老年人“郁”的特点分析

“郁”是指气机郁滞,主要与情志因素有关。“郁”可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引发疾病,加重病情。元代大医朱丹溪说:“气血充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

从临床所见,典型的气郁体质表现为形体或瘦或胖,面色苍暗或萎黄,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

为什么老年人会出现气郁呢?其一,今时,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老年人难以跟上社会的节奏,容易造成气机郁滞;其二,老年人体力活动较以往明显减少,懒怠少动,导致气血也因此而迟滞;其三,老年人容易产生负面心理,若得不到疏理和释放,就容易气滞成郁。

从临床所见,气机郁滞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消极的情绪与情感、离退休综合征、老年性人格异常和睡眠障碍等等,都是当代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

运动可以抗“郁”,因为运动能激发阳气,阳主宣发,阳旺则能促进气血流畅,气郁自然得消。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运动一下,出点汗,感觉神清气爽,会有微微的愉悦感。老年人若能坚持运动,即能宣畅情绪,消除气郁。

三则,老年人“痰”的特点分析

“痰”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一种状态,多与湿并称为痰湿。典型的痰湿体质表现为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倦体重,懒动嗜睡,口中粘腻,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痰湿体质的人易患咳嗽、哮喘、眩晕、胸痹心痛、中风等病症。

就临床来观察,今时老年人比较容易患一些慢性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梗死等等,都与痰湿内滞有关。由于痰湿重浊粘滞,其所致病症大多具有沉重、秽浊、粘滞不爽的特性,且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难以速愈。

为什么当代老年人体质偏于多痰呢?我认为,饮食不节是主要原因。我在临床观察到,不少老年人嗜食肥甘厚腻,吃肉太多,吃素太少。而老年人本来脾胃的运化功能就已经下降,应该多素少肉才好。若多吃肥腻,容易碍滞脾胃,聚湿生痰,导致痰湿体质。

痰为阴邪,得阳则散。运动可以宣畅阳气,阳气宣畅,阴霾自散。从中医来分析,运动对于老年人非常有好处。其一,运动后出点汗,即能让阴阳归于平衡;其二,运动不但通畅气血,还能促进排出阴霾浊邪,包括痰浊;其三,运动让人阳气生发,充满生机活力。

四则,老年人“热”的特点分析

所谓“热”,《内经》明言:阳盛则热,阴虚则热。从临床来观察,当代老年人的体质或阴虚,或阳盛,表现为“热”的比例正在增加。

热有两种体质,一种是虚热,表现为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口咽少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多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另一种是阳盛,表现为形体壮实,面赤,声高气粗,喜凉怕热,渴喜冷饮,小便热,舌红,脉实有力。

从临床来观察,老年人与“热”相关的疾病非常多见。比如,痰热内阻导致消渴、喘嗽;瘀热阻窍导致中风、头痛;郁火扰心导致不寐、烦躁等。进一步说,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老年性失眠等,都与、“热”有关。

为什么当代老年人会多见“热”性体质呢?其一,饮食达于肥腻,生痰的同时,亦会生热。正如《内经》所言:“(嗜食)肥者令人内热”。其二,气郁日久也可化火生热,形成郁火;其三,过量或长期饮酒可生成湿热,因酒为熟谷之液,其气热而质湿,过饮则生湿动火;其四,长期抽烟亦可生热;其五,滥用补药或保健品,导致温补过度,湿热内生。

运动能使阳加于阴而汗出,汗出则能宣散郁热。况且,运动使脏腑平衡,使气血和畅,都有助于机体趋向于平和。从中医来分析,其一,运动能健运脾阳,以促进消化肥甘厚腻,则湿热不生;其二,运动宣畅气机,气机不滞,郁火不生;其三,运动健脾化湿,则湿热得泄;其四,运动调畅脏腑平衡,能消耗火气,缓解滥补所造成的湿热壅滞。

综上所述,老年人为了健康,一定要积极运动。不一定非要跑步,散步即是非常适合于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另外,也可以跳绳、打太极、做八段锦等等,都适合于老年人。老年人运动时不要追求速度或强度,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度,且要循序渐进方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