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字习医——和五脏六腑紧密相连的这个字,竟然有这么多玄机

 牛妈古法育儿 2021-08-11

华夏的文字源远流长,从其产生时就带着神秘的面纱。

《淮南子·本经训》中对我们文字的产生是这样记载的:“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我们现代人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壮举才能让“天雨粟,鬼夜哭”。唐代张彦远这位理论家给出的解释是:“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引申的意思就是因为文字的出现,天地间的玄妙都给展现完了,使人们生产力和创造力都有了大幅的提升,从此鬼灵精怪再也不能主宰人了,只能夜里哭泣。仓颉造字之意义重大,可以说惊天地,泣鬼神。

经历几千年的沧桑,文字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我们能找到的记载是其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等,一点点由繁复文字发展成为现在我们使用的简体文字,以适应不同时代华夏子孙的文化需求。

以如今的简体字,我们已无法窥见文字产生之初时那般天地玄妙和生命气场,但是每个文字仍有其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和其背后的特殊涵义。我们开办的这个“宝藏文字”系列专栏,就是为了发掘、整理文字里所传之明灯和道理,将以“字里传医”为主题,与大家说说汉字中那些与中医有关的基因,既可以了解汉字深层的意义,又可以从中体悟中医的医理。

我们这个系列的文章,在浩瀚的文化宝库面前根本谈不上是全面或者参透,仅能算做是“一得之见”,让您透过文字轻松地去感受一些中医哲理,或是借此激发您对中医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带着一颗好奇心,去深入经藏探索更多的生命奥秘。

探索更多的文化宝藏,你就将变成宝藏!

说起人体的各个器官,在文字中都有一个肉月旁,那么今天,我们就先从“肉”字开始讲起。

解字习医——肉

你的心到底是不是肉长的?

听说妙手莲华的“解字习医”要开讲“肉”字,代表人体五脏的这五个字——肝、心、脾、肺、肾率先蹦出来:“要说我们五脏嘛,哪个不是肉长的?”何止五脏六腑,人身体里很多部位都是由肉组成的。《说文解字》里的月字就是“肉部“,因此人身上所有与“肉”有关的都离不开“月”这个字。

月被称太阴之精。阳化气,阴成形,所以在人体有形的阴精都要有这个月字。

肉,甲骨文、金字、小篆的写法

《说文解字》将“肉”释为胾肉,本指鸟兽的肉,以区别人肉之“肌”,后来人体诸字以“肉”为偏旁,均为假借,而肌、肉亦常连用。肌肉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和骨骼构成了人的形体,而主宰人形体的是精神或者说灵魂,没有了这种精神,这个人就是“行尸走肉”。

肉的概念在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小篆“肉”和“月”的写法极其相近,因此,作为偏旁使用时均写作“月”,称之为“肉月旁”,比如我们常见的肝、脾、肺、肾、脏、腑等字均有“肉月旁”,表示其与肉相关。

肝字说:“我有月字旁,我是肉长的。”

脾字说:“我有月字旁,我是肉长的。”

肺字说:“我有月字旁,我是肉长的。”

肾字说:“我有月字旁,我是肉长的。”

心字头顶三个大问号???

在其他四字众目睽睽之下,“心”字清了清嗓子,“咳咳,你们一个个的,能不能摆正一下身份?我,心,那是君主之官,能与你们臣属之官一个样吗?没有我的话,你们四脏就没有主心骨,指不定乱成什么样呢!”

肝这个字是急脾气,先不干了,“你说说,你为啥可以当君王,没有肉了不起咋的?!就因为你这个君王的职位,有外邪来,都是我们替你挡着,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天天的胡思乱想。”

心字指着肝字道:“你还是那个臭脾气!《黄帝内经》里都给你们说明白的了,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明怎么能有形呢?神就是神,那是最高级的存在!我心就是人体小宇宙里的王,就像神明一样,我要是受邪了,大家都得完蛋!只有我好好的,哪里有动乱,我才能最先知道,然后再调兵遣将、指挥你们各司其职,以保障小宇宙的安稳运行。你以为我天天就想想事就完了吗?我想的事情可大着呢。”

肾字惊恐地说道:“什么?你一个人操那么大的心能行吗?这要是哪天你昏庸无道了,咱们这小宇宙不就完了?”

心字点点头:“所以啊,还需要你们平时也多给我建议,少让我烦心,让我保持清明,大家才都能过好日子啊!”

肺字深呼吸道:“清明……那是什么样子?”

心字:“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恬淡虚无’喽,我才能让'真气从之’。我清明,大家就都好了。有外邪来你们挡不住,我就派兵救你们;身体自己缺少什么了,我在清明的情况下,也会给大脑发指令让他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脾字擅长思考,看着大家都没有指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便摸着它圆润的下巴道:“不对啊,心无形,那人体里那颗跳动的是个什么瓜?”

心字:“……能不能别叫它瓜???好吧,我承认它长得就像结在藤上的跳动的瓜。但那可是包在我神明之心外面的有形之胞。”

肺字又做了个深呼吸道:“所以它叫心胞?”

心字:“书中记载它为心包,包者象怀人,巳在中。古代呼包如孚,脬与胞都是互通的。我猜是为了与女子胞的胞区分吧,所以称心外肉团为心包,是没有月字旁的包。心与心包相依相偎,谁也离不开谁。以上这些就是我这颗心的有形与无形。”

编者按语:

《说文·心部》:“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甲骨文作 ,象心之形。本义指心脏。五脏中“心”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器官。对其它脏腑的功能活动起领导作用。《素问》把心比作“君主之官”,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六节脏象论》也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灵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随着心脏不断的收缩和舒张,血液被压射出心脏,并周流于全身,起着营养、温煦人体的作用。《素问》:“诸血者,皆属于心。”“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主身之血脉。”上述观点,已明确说明心脏的功用,这和现代医学的论断是相符合的。心和出汗也有密切关系,所谓“汗为心液”,临床上有些自汗或盗汗的病症须从心论治。此外,“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说明心的病症与舌的变化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古代还将人的精神活动归之于“心”。《孟子》:“心之官则思。”古人误以为心脏是思维的器官,因而从心的字大都与思想感情有关。古代所说的“心”,其功能与现代所说的大脑功能相当。中国古人所以将“心”作为思维的器官,一方面是由于心脏对于人的生命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另一方面是由于心脏受人的精神活动影响较大,反应很敏感。以“心”作为具有意识的机能器官,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直到近代医学的产生,才比较明确的认识到脑是思维器官。

《肉部》:“肺,金藏也。”肺为人的呼吸器官,人的肺在胸腔中,左右各一。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呼出浊气,吸入清气,清气又和饮食消化后产生的“谷气”相结合而输布、供养人体脏腑器官各部分,并能统管全身之气。《素问》:“诸气者,皆属于肺。”肺还有调节体液和通调水道的作用,人体内水液的运行,与肺气的作用有关。《素问》:“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鼻是肺的门户,肺开窍于鼻,《灵枢》:“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闻知香臭矣。”这表明呼吸运动有赖于鼻腔、喉咙、气管、肺脏等共同作用方能完成。肺朝百脉,血的运行又有赖于气的推动,故能辅助心脏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素问》:“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

《肉部》:“肝,木藏也。”肝是人的消化器官之一。位于膈下、腹腔右上方,为右侧肋骨所遮盖。肝是贮藏血液的脏器,对周身血液的分布能起调节的作用。《素问》:“人卧则血归于肝。”故有“肝主血海”之说。肝又主筋,全身筋腱关节的运动功能,须赖肝的精气滋养,如肝的精气衰则筋不能动,故有“罢极之本”之称。《素问》:“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又主疏泄,能助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能舒畅气机;肝气郁结,则气郁易怒,不思饮食。又主谋虑,与精神活动有关,肝病多急躁善怒,谋虑不周。肝开窍于目,《灵枢》:“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肉部》:“肾,水藏也。”肾为人的泌尿器官。左右各一,俗名腰子。肾有人认为即是“命门”,说明该器官在人体中是极为重要的。“命门”在中医看来,它与脾一个是先天之本,一个是后天之本。所以“命”字在此处除了表示重要外,还意味着它的内容之物—肾精肾气—是人生命的源泉,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它就不可能有生命的产生,从而也就谈不上其它的脏腑了。肾所藏的精,不仅藏本脏之精,还藏五脏六腑水谷所化生的精气,能滋养脏腑和肢体各部组织。肾所藏的精,来源于饮食的不断补充,是维持人体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肾精并能滋养骨和髓。《素问》:“肾主身之骨髓。”“脑为髓之海。”故肾直接和脑、髓、骨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情况有关,肾精足,人体自然就会显得精力充沛。牙齿的健康和头发的生长、脱落和光泽,也和肾气的是否充实有关。肾有“纳气”的功能,因此和呼吸系统也有密切关系。肾虚而致吸气困难,动则气喘,称为“肾不纳气”。有些腰部症状也和肾有关(因为肾在后腰部位,所谓“腰为肾之府”),肾在上开窍于耳,肾气调和,听觉就会灵敏一些。在下开窍于二阴。可见耳的生理病理和某些大小便异常须从肾的方面进行分析。肾主水,水液下行于肾,其浊液经肾的气化,由膀胱排出体外,浊中之清者,由肾保存于体内,故肾为体液平衡调节的重要脏器。

《肉部》:“脾,土藏也。”脾脏,内分泌腺之一,在胃的左下侧。《释名·释形体》:“脾,裨也。在胃下,裨助胃气,主化谷也。”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主要靠营养,脾能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到全身,所以说脾是“后天之本”。脾又能统摄周身血液、调节血液循环,使之正常运行。若脾气虚不能统血,可见便血、崩漏等症。脾还和四肢、肌肉等有关,如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四肢活动有力,肌肉丰满壮实,否则在这些方面也可以显示出病态。《素问》:“脾主身之肌肉。”“四肢皆禀气于胃,……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又主运化水湿,对体内水分的输布有重大影响,如脾气虚弱,失却运化水湿的能力,即会导致水肿的发生。《素问》:“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灵枢》:“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而脾的功能状态亦往往可从唇色反映出来。

无论是我们的中国文化还是中医学,对于我们这颗“心”的认知都是既有形又无形。在文学作品里,我们时常看到这些关于心的词语:心急如焚,心灵手巧,心绪不宁,心安理得,随心所欲等等,这些都不是指有形之心;在医学文献里,《黄帝内经》里面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可见心神是一非二。而心作为君主,也是不能受外邪的,其他脏腑会有肿瘤这些人体的垃圾,但是心上一定不会有。如果心的周围生了病,比如心的血管不通、或是心阴血不足等,不足以养护心神,那人的小宇宙就非常危险了,可能会瞬间崩塌,那么到这种时候,医生也无力回天了。所以养护心神,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功课,心不外弛,恬淡虚无,我们的小宇宙才能安稳地运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