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0MW超临界机组启动总结

 集控零米 2021-08-11

更多学习题库,请进入首页菜单选择

本次机组启动计划并网时间为11月24日06时,具备并网条件时间为11月24日05时20分,调度未批准,实际并网时间为2018年11月24日05时46分,提前计划时间14分钟。本次启动从点火(投入风道加热油抢)到260MW负荷停油共计14小时29分钟,消耗燃油24.7吨,消耗原煤657吨,机组启动消耗除盐水约314吨。

一、 启动过程主要操作

序号

时间

主要操作

1

11月22日21:50

启动凝结水泵,凝结水系统、除氧器开始冲洗。

2

11月22日23:00

凝结水系统、除氧器冲洗合格,锅炉上水。

11月23日

3

03:33

锅炉上水结束。

4

06:13

1号炉炉水循环泵注水冲洗。

5

11:05

锅炉冷态冲洗结束。

6

16:02

启动1B引风机、1B送风机。

7

16:12

锅炉吹扫完毕。

8

16:18

轴封系统投入,开始抽真空。

9

16:35

启动1B一次风机运行。

10

16:49

投入1号炉风道加热油枪,投入空预器连续吹灰。

11

17:23

启动炉水循环泵。

12

18:00

 投入F层微油,1号炉点火。

13

18:29

启动1F制粉系统,锅炉开始升温升压。

14

23:00

锅炉热态冲洗结束。

11月24日

15

01:27

主/再热汽温:298℃/306℃,主/再热汽压力:2.5Mpa/0.1 Mpa,汽轮机冲转。

16

01:46

汽轮机转速2000rpm,进行中速暖机。

17

03:42

启动1G制粉系统。

18

04:10

汽轮机转速2900rpm,阀切换。

19

04:40

汽轮机转速定速3000rpm

20

05:46

发电机并网。

21

06:33

启动1B制粉系统。

22

06:36

启动1E制粉系统。

23

07:13

厂用电切换完毕。

24

07:18

锅炉转干态,退出1号炉所有油枪。

25

07:33

机组负荷285MW,投入CCS。

26

07:46

脱硝系统投入。







二、 影响启动并网进程因素分析

1. 机组本次启动,时间节点控制较好。各班组能够按照启动计划如期完成,提前40分钟达到并网条件,提前14分钟机组并网。

2. 1号炉风道加热油抢远方投入故障。16:49,1号炉2号风道加热油枪运行,1、3号风道加热油枪不着火, 17:14就地投入3号风道加热油枪运行,17:41就地投入1号风道加热油枪运行。按照风道加热投入总油量计算,影响大约20分钟。

3. 锅炉第一支油枪投入到第一台磨煤机启动间隔时间过长,原因是F1、F3、F4油枪未着火,1F给煤机入口插板门1、2打不开,缺陷处理。18:00,投入1号炉F层小油枪运行,F2、F5着火,F1、F3、F4不着火,18:22 F4着火,18:25 F3着火,18:27 F1着火。18:29,1F给煤机入口插板门1、2就地手动摇开。缺陷处理影响启动时间增加约29分钟。

4. 机组启动升温升压过程中,水冷壁温升率0.44℃/min,过热器出口温升率0.85℃/min,温升率偏低,控制偏于保守。按照过热器出口温升率1℃/min计算,影响启动时间增加约25分钟。

三、 指标分析

本次冷态启动耗油24.7吨,低于公司要求冷态启动低于30吨的标准,主要是因为:

1、 本次启动采用有炉水泵的启动方式。

2、 在机组并网前锅炉只运行1F磨煤机及1F层微油,冲转暖机同时启动第二台磨煤机。减少了1G微油投入时间。

3、 不带微油的第3台磨,尽量晚启,初负荷暖机期间维持2台磨运行。本次启动第三台磨时,机组煤量115吨,负荷130MW,启动第3台磨,这种运行方式减少了大油枪的运行支数及时间,使并网后耗油量大幅减少。

四、 启动中出现的主要缺陷及防范措施:

启机过程缺陷统计表

序号

缺陷名称

所属专业

1

1号炉1号、3号风道加热油抢就地投入


2

1号炉F1、F3、F4油枪未着火


3

1号炉1F给煤机入口插板门2远方无法操作


4

1号炉1F给煤机入口插板门1远方无法操作


5

1号机1C真空泵入口气动门装反


6

1号汽轮机GV1-LVDT显示故障


7

10KV公用01A段厂用电切换故障


1. 1号炉制粉系统及燃油缺陷。

多次启机过程中,均出现油枪不着火等缺陷。制定启机计划时,预留出一定燃油油抢缺陷处理时间,具备条件时,提前试验制粉系统各风门挡板,发现缺陷提前处理,缩短启机过程中的处理时间。

2. 1号机1C真空泵入口气动门装反。

    机组抽真空,真空泵启动后加强监视,并就地检查。发现参数异常,执行安措,联系尽快处理。

3. 1号汽轮机GV1-LVDT显示故障。

启机前,具备条件情况下,联系相关专业到场进行汽轮机拉阀试验,确保机组冲转时阀门开启正常,避免延误冲转并网时间。

五、 重大操作总结

1. 机、炉上水冲洗

11月22日21:50启动凝结水泵,同时除氧器上水冲洗。11月22日23:00锅炉上水。锅炉上水后进行冷态冲洗,同时尽量提升除氧器温度,提高省煤器入口温度,使锅炉水温缓慢升高。11月23日17:23,启动炉水循环泵。在锅炉冷态冲洗的同时,尽量晚启炉水循环泵,保证水质合格的同时,既节省了厂用电,又使炉水(折焰角入口)温度由31℃升至67℃。节省了燃油及燃煤消耗,缩短了升温升压时间

2. 锅炉点火

11月23日16:49投入1号炉风道加热油枪,11月23日18:00投入F层微油,1号炉点火。先投风道加热油枪,加热风温,待一次风温升至具备启磨条件后,投入F层微油,启磨,1号炉点火。推迟了F层微油投入时间,节省了燃油消耗。油枪投入过程中,存在油枪不着火缺陷,在以后的启机策划安排中,预留出一定燃油油抢缺陷处理时间,稍微提前安排锅炉点火时间,充分考虑油燃烧器缺陷、影响启动进程的因素,为检修人员处理油燃烧器缺陷留够了足够的时间。

3. 升温升压

启动过程中,垂直水冷壁温升率为0.44℃/min,过热器出口温升率0.85℃/min。全过程较为平均。

各段温升速率均未超过规程规定,从以下方面积累经验:

充足的启动时间,合理制定启动计划,既要节省燃油,又为升温升压、试验、处理缺陷考虑的足够的时间。

均匀的燃料量增加速度,对温升速率精细控制和高度重视,运行人员不仅单独保留一台操作员站监视温升速率,同时不断进行温升速率计算。

4. 冲转暖机

11月24日01:27,调节级温度89℃,/再热汽温:298℃/306℃,主/再热汽压力:2.5Mpa/0.1 Mpa,汽轮机冲转11月24日01:46,汽轮机转速2000rpm,进行中速暖机。04:10,汽轮机转速2900rpm,阀切换。04:40,汽轮机转速定速3000rpm。冲转参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在冲转过程中,可以继续升温升压,提高蒸汽参数。这样,既可以缩短启机时间,又节省了燃油。

冲转过程中各轴承振动最大值

轴振

1X

1Y

2X

2Y

3X

3Y

4X

4Y

5X

最大值um

52

42

70

73

94

61

94

67

65

转速rpm

2858

1368

1648

1755

1476

1675

1128

1181

1702

轴振

5Y

6X

6Y

7X

7Y

8X

8Y

9X

9Y

最大值um

60

105

51

67

55

77

64

86

64

转速rpm

2047

588

1539

2694

2612

2067

2271

2694

2547

5. 升负荷过程

提前进行G、E、B油枪试验,发现缺陷及时处理,有利于缩短从启机并网到油枪全部切除的时间间隔,对节油起到积极作用。

机组并网后,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要求提升机组负荷,低、高加热器随机投入运行,机组各项运行参数平稳。

升负荷过程中,高、低旁及时关闭。升负荷过程中,注意各项参数控制平稳,及时启动各辅机设备。注意初负荷暖机要求。

1号机在05:46并网至7:33负荷285MW,投入协调,调节级温度由344℃升至495℃趋于稳定,温升1.4℃/min。下次启动时注意初负荷暖机时间,延长初负荷暖机时间。

六、 机组启动后运行情况

机组启动后总体运行稳定,各参数正常。

七、机组启动管理

启动准备评估:

机组启动准备按标准化启机要求执行,按计划的并网时间制定了详细的启动计划及节点安排,及时安排启机相关工作,做到了超前谋划。

启动过程评估:

1机组启动过程中实施机组启动运行标准化管理,值长充分发挥现场总指挥作用,机组启动过程中管理责任明确,政令畅通。同时从设备启动、缺陷处理、技术支持等环节人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值班员操作思路清晰明了,避免了机组启动时管理人员随意下达指令,导致运行人员执行命令模糊,非常不利于机组启动管理现象。

2启机操作票部分:电气转热备、并网等操作能够打好提前量,为启机缩短时间。但电气及热机启机操作票,存在执行不规范,打、填写时间不及时,唱票复诵声音小或不执行,监护人监护不认真,操作票交接不清等。

3 启机过程中存在不足:

a) 机组转干态前,启动第四台磨1E磨煤机后,没有及时将其余磨煤机煤量减下来,没有维持总煤量稳定,且在转干态过程中增加煤量幅度过快,机组总煤量由06:52时的170吨升至06:59时的226吨,短时间煤量增加过多。转干态后过热度升高较多,最高升至25℃,部分管壁超温。反映出启机动态过程中,重点难点操作调控短板,锅炉汽水转干态过程需加强监视调整培训。应对措施:1、启机时启动备用磨煤机后,及时将其余磨煤机煤量降低,维持总煤量稳定;2、转干态时煤量缓慢增加,保持总体稳定缓升的趋势,逐步转至干态;3、随着炉循泵出口调门逐渐关小,缓慢加大给水量,控制省煤器入口流量750吨;4、炉循泵转干态过程中维持运行,负荷280MW后再停止炉循泵,以加大炉水循环流量,避免管壁超温;5、锅炉转干态后,加负荷并维持在240MW以上,避免干湿态反复,转干态过程中,控制过热度在10℃以内,控制锅炉管壁温度正常。

b) 1号炉启动一次风机后,锅炉负压变正。反映出1、送引风机启动后炉膛负压自动未投;2、运行人员对一次风机启动后,对炉膛负压影响程度估计不足。应对措施:1、送引风机启动后,炉膛负压稳定后投入负压自动;2、启动一次风机后,加强调整,及时增加引风机处理,保持炉膛负压正常。

c) 1号机5号低加汽侧放水门未关闭,汽机6.9米跑水,反映出启机恢复系统时阀门检查不细,恢复系统不认真。应对措施:恢复系统时考虑全面,加强操作质量。

转发是最大鼓励!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