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房对联闲话:一时付与东岩酒,无人肯买北窗眠

 流水春风的小馆 2021-08-11

我们继续说清代学者何栻(1816-1872)的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下面这一副:

一时付与东岩酒,无人肯买北窗眠。

这副“一时付与东岩酒,无人肯买北窗眠”,大意是:

忙里偷闲,或呼朋共饮,或对月独酌,什么国家的兴衰成败呀,个人的得失荣辱呀,暂且都扔到一边去~。且将这千金良宵、七尺玉树,尽情地交给美酒吧——  等到喝好了、喝够劲了,晕晕乎乎的,往床上一躺,清风自南来,北窗有微凉,美美地睡它个自然醒。这多好呀~

这一副写得有点懒洋洋的。可生活就需要这样,一张一弛嘛,既要有压力有作为,又要会放松会享受。《菜根谭》中讲: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警惕惰气;心不宜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就是教人要忙闲结合,松紧有度。

接下来,我们分别看一下两句的出处:

上联“一时付与东岩酒”,出自先生的七言古诗《送张嘉州》,原诗如下: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
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
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
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
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

这首诗写于元祐五年(1090年),先生55岁,任杭州知州。要送的这位“张嘉州”,名张伯温,浙江吴兴人。北宋嘉州辖区略同今天的乐山市,但要小一些,大约包括今天四川的沐川县、犍qián 为县、峨眉山市、乐山市区、夹江县、洪雅县等。

嘉州往北,紧邻的就是东坡先生的老家眉州(辖区略小于今天的眉山市)。先生早年曾多次去过嘉州,且当时嘉州、眉州同属成都府路。所以,先生不免也将嘉州当做老家看待。张伯温这次去自己的老家做父母官,先生临别赠诗,自然倍加亲切。

这首诗可以分四段来讲。

第一段“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大意是:

李白曾讲“身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我这个人没什么远大志向,不敢奢望作什么万户侯,也不愿仰求韩朝宗那样的达官贵人奖掖提拔。我就是盼望有机会到嘉州去作一任太守,公事之余,呼良朋、载美酒,登凌云寺闲抚弥勒巨佛,上峨眉山饱览金顶胜景,俯瞰人间花开花落,漫随脚下云卷云舒,散发解带,万事放怀,把酒临风,这次第岂一个乐字了得!

诗中的“韩荆州”,指的是唐代荆州刺史韩朝宗,以赏识人才闻名于世。开元二十二年(734年),34岁的李白到襄阳拜望韩朝宗,希望得到他的青睐。李白在写自荐信(《与韩荆州书》)时,劈头一句就把韩朝宗捧上了云端:

“(李)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呜呼,当时让李白吹捧得如此了得的韩朝宗,千载之下却要借李白这一篇自荐信引流吸粉,真是“世事变幻竟如此,千载成败谁得知?”

第二段“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大意是:

我如今年过半百、须发苍白,才明白虚名浮誉,一点用也没有。最近常梦见自己早年去过的嘉州龙泓口,昔日所游,历久弥新,那里的风光太美了~。唉——,冠盖轩冕、荣华富贵,不过如白云苍狗一般,来无影、去无踪。最难得的还是好山好水,既可养身、又可养心,栖一时便可得一时之乐,赏一日即可消一日之忧。

这里的“龙泓口”,又称龙岩山,也是乐山当地的名胜。

第三段:“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大意是:

李白诗中讲: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高高的峨眉山上悬挂着半轮秋月,悠悠的青衣江上闪烁着一片银光。李白这两句诗,我们好像都能读懂,但峨眉山月到底有多美,仅凭读诗是领略不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张先生你要去嘉州了,那个令我朝思暮想的峨眉山月呀,你月夜登楼、就可以品味到了~。

这里的“平羌江”即青衣江,在乐山市区流入大渡河。大渡河接纳青衣江后、再向东流约5公里,即于乐山大佛脚下注入岷江。乐山市区三江并流,景象也颇为壮观。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乐山作为水路要冲,自然很容易就成了一方重镇。相对于眉州来说,这嘉州就算是大城市了。东坡出川、入川及在家守孝期间,曾多次从这里经过。

第四段“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大意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你到了嘉州呀,可要好好品一品当地的东岩酒哟,我敢说你尝一口就会爱上它的。有朝一日,你任满归去,为感激你的仁政善政,如果百姓备以厚礼赠别,你就该像东汉刘宠那样,收上一枚铜钱,可不要伤了乡民的一片真情哟!

关于“东岩酒”,东坡先生在原诗中自注道:“佛峡人家白酒自有名。”自古以来,川人饮酒风气颇盛,当地人公认的好酒,那一定是好酒无疑了。今天大家熟悉的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曲酒、全兴大曲、郎酒等名酒,都是川人的杰作。

这里“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说的是东汉刘宠的故事,典出《后汉书·循吏列传(卷76)》:

(刘宠)拜会稽太守……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尨máng(黑白相杂)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闲出。人赍jī(拿着)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闲,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这一段是说刘宠任会稽太守时,为政清简,郡民安乐。离任时,几位白发长者每人拿着一百个铜钱相赠,刘宠盛情难却,最终跟每个人拿了一枚。

今日绍兴县钱清镇的钱清江畔的清风亭,又名“一钱亭”,即为纪念刘宠而建(见下图)。


这最后两句“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暗含着勉励张伯温要亲民爱民,造福自己家乡的百姓。如果你张伯温愧对百姓、或者乏善可陈,将来百姓又怎么会厚礼相送呢?

这个温柔的枷锁呀,套得张伯温心里暖洋洋、甜滋滋的——仿佛已经看见当地父老殷勤相送、含泪感激的样子。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种名声呀,文人士大夫也都想要。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感叹了:你看看人家苏东坡,通过这样轻松诙谐、温暖含蓄的两句诗,就把对家乡人的满腔厚爱、对好朋友的殷切期望,都自如微妙地给表达出来了。

另外,从押韵与平仄来看,这一首诗也颇具特色。这里我们将每一句末字的押韵和平仄标识如下,对格律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略过:

侯(平声)(押尤韵)—州(平声)(押尤韵)
守(仄声)(不押韵)—游(平声)(押尤韵)
首(仄声)(押有韵)—口(仄声)(押有韵)
言(平声)(不押韵)—手(仄声)(押有韵)
秋(平声)(押尤韵)—流(平声)(押尤韵)
道(仄声)(不押韵)—楼(平声)(押尤韵)
有(仄声)(押有韵)—酒(仄声)(押有韵)
钱(平声)(不押韵)—叟(仄声)(押有韵)

上述韵部系按平水韵标识。之所以用平水韵,是因为宋代虽有官方刊行的《广韵》,但因其206韵分韵太细,宋代文人平日用韵即与后来的平水韵大致相同(例见敦煌发现的2页《排字韵》残纸)。后来平水韵成书刊行,不过是把长期流行的成果整理巩固罢了。

大家看,这虽是一首七言古风,但16句诗以4句为一组、两平两仄交替转换,吟诵起来有着强烈的音韵美。所以,即使是古风,也最好在辞不害意的情况下,多讲一点格律。否则,再好的内涵意境,也会落得个西施貂蝉蓬头垢面、破衣烂衫,天生丽质徒自弃了。

好了,下面继续说下联“无人肯买北窗眠”。这一句出自先生的七绝《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原诗如下:

一枕清风直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
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这首诗写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六月,先生66岁,刚从海南北归、辗转至真州(今江苏仪征)暂住,大书画家米芾正在此地的“江淮荆浙等路发运司衙门”作属官。米芾虽然比先生小15岁,但两人在文学艺术上太投缘了,这次又逮住机会朝夕相处、好好过了一把瘾。

有几天先生住在真州的东园(今江苏仪征市政府东侧有东园)。某日天气酷热,米芾不放心先生最近的病情,带了点中药材麦门冬过来看望。进门后见先生正在北窗下沐风而眠、睡得正香,也就没敢惊动,放下东西就走了。

先生醒来后,听说米芾来过,高兴得很。下床亲自煎煮了麦门冬,打发人送了一些和米芾共享,并捎去了上面这首诗。其中专门写明“知是东坡手自煎”,意思是——可爱的老弟呀,老哥知道你有洁癖,这麦门冬药汤可是老哥亲自下厨、全流程干干净净地煎煮好的,你就放心地喝吧!


参考书目:《苏轼诗集合注(冯应榴)》《苏东坡传(林语堂)》《苏轼年谱(孔凡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