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卷中的”作者“难道不可以是任正非?

 新用户1096clAp 2021-08-11

(图片选自网络)

      如果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的出题者是一名作者,那么关于“作者””作品“与“读者”关系的话题,就是它的作品。那么,在全国及地方卷9个高考作文题的受众里,那些写得最畅快,表达得最精彩的“考生”,就是这篇作品的最好的读者。

    我在这个题目面前,有一种灵魂要窜动的感觉。那么,如果我自认为我是这篇”作品“最好的”读者“之一,是不是有点自恋呢?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浙江卷高考作文题之所以说它是个”好作品“,正是因为它非常鲜明简洁地提出了一个无数作家或“作家”们经常困惑的一个问题:从小处说,是“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从大处说是我与大家、与社会的关系。

       当然,这个”作品“本身是一个考题,所以,它并没有给出或者暗示一个明确的答案——是你心里装着读者,替读者鼓与呼,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力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影响读者?这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考生可以任选一处深挖下去,都有可能是清泉涌出。

    不过,我还是偏向后者。

    最近,我写了篇《别伪饰你的”初心“》的稿子,我不敢向很多地方投寄,众所周知的原因,怕吓着了编辑,更不要说是去影响读者。文章的核心观点:”每一个党员个人的初心并不等于是党的初心“,我以为它是我的原创,因为它是我在阅读和码字中长久琢磨过的一个理。写出来,不是结论,只是一种思考。我还是大着胆儿发了自己的公号。

    在不多的点赞和评论中,有一条评论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一篇正视规律的好文章。“我顺藤摸瓜地与评论者私聊,他告诉我,说我的观点与他最近到一个地方讲党课的观点不谋而合。而他,是一个省级党刊的主编。他成了我的文章被认可的一名读者,这份量,不比一笔赏金轻。

    对于码网络文字的我,虽然不敢有让文字火起来的奢望,却常常有这么一个或者两个读者的片言只语,让我看到了自己原创的价值所在,从中获得些许慰藉。台湾作家张大春写作时,心里只装着一个“理想读者”,二个以上就麻烦,想讨好更多的人,作品就会落入俗套。他算坚守价值的作家,我则是在黑暗中偶尔碰到一线光亮。

    有一个名刊,我一时想不起刊名了。总编发表一篇创刊纪念文章说:本刊一直在寻找自己“理想的读者”,为此,不管是来自上方的什么压力,或者是处于书刊市场的何种尴尬,他们一直坚守自己办刊的原则与理念,相信会找到本刊的“理想的读者”。这不是对浙江高考作文题最好的一个答案么?

    于是,我在转发浙江高考作文题时,加了这么一段感悟:强大自信的作者,他会去寻找或者耐心等待自己作品的读者,并最终去引领读者,影响社会。现在似乎要加一句:这样的作者又会从”理想的读者“那儿获得更加有效的能量,进一步成长自己。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者“,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这里的”作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医生、或者是其它科研工作者,可以是家长、可以是师傅、可以是一部门的领导,或好或坏,或正或反,你都会有自己的作品,你将怎样影响你的所属和事业,你自己作出选择吧。

    这样的”作者“,难道不可以是当下中国的华为及任正非?这里的“作品”,难道不可以是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中国5G”?这里的“读者”,难道不可以是中国之外的世界发达国家的英国和韓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