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 | 橡树书屋荐书:彼得·布朗《穿过针眼》

 亮哥eoim8x8y62 2021-08-11


橡树出版之【书屋荐书】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本期橡树书屋荐书为大家推荐彼得·布朗的新书《穿过针眼》。彼得·布朗是《希波的奥古斯丁》的作者,也是古代晚期研究领域的创立者。在《穿过针眼》中,布朗结合奥古斯丁等主要基督教思想家的观点,考察了新财富涌入教会所引起的争议,以及人们对财富态度的变化;展示了利用财富来照顾穷人与罗马旧式慈善事业之间的竞争;呈现了那些为了得到天上的财宝而捐出钱财的普通人。

不少读者从几年前就开始等待彼得·布朗这部《穿过针眼》的中文版上市,有人说,“备受期待的这本书,甚至超出了他从前著作带给人的高期望”, “有趣、信息量大、原创性强、振奋人心”,真的很精彩。

《穿过针眼 : 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350~550年》这个书名有点长,却是相当简洁地概括了这本正文近一千页的大部头的内容:如果你对财富观及任何使用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落、早期基督教会的兴起这几个话题有兴趣,一定要拿起这本书来读一读,你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丰满的收获。

↑ 扫码订购

1

说到早期基督教在西方的兴起,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艰巨无比的主题”,四世纪中叶之前在罗马社会中处于边缘的基督教会,怎么会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就成了“主流”,这并不是简单的一两个原因所能解释的。

例如,传统上会认为君士坦丁大帝312年的归信是教会兴起的关键点。“一种至少从吉本以来就很流行的观点认为,君士坦丁的皈依,以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把基督教从受迫害的地下信仰变成了罗马帝国官方认可乃至支持的'台面上’的宗教。教会就此开始在帝国政治力量的协助下的逐步扩张权力和资源。”(中译本导言)

然而,仔细考察君士坦丁带来的影响,作者发现这并没有一举让教会走到罗马帝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前台,基督教依旧是带有边缘色彩的“亚文化”。“我们无论如何都需要避免此种简化历史的诱惑。”

而且,当我们谈论“教会的兴起”时,也常会忽略地方教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每个西部世界的地方教会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它们并不是沿着唯一的大道、朝着一个清晰的目标胜利进军。它们常常并不了解毗邻教会发生的事情。所有的教会也都对它们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

因此,作者会说:“我深深地觉得,只有对这些教会一一单独处理,并以代际为单位逐步分析,才能更好地表述罗马晚期西部世界基督教会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罗马社会最终崛起的不可预见性。”

“这些进程与多样性无法被简单地纳入政治史和教会史的传统叙事里。” 布朗写作本书的方式也正是尊重了历史进程中的多样性,“我尝试着专注于身处其独特的历史图景中的一系列著名人物。在每一个图景中,历史都在以一种独特的节奏前行。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会按照大致的时间顺序遇见这些人物。……我选择在我自己的叙事中把每个图景与一个或一群人物建立关联。”

[本书插图:出自320年前后意大利阿奎莱亚圣母升天宗主教圣殿主教座堂的镶嵌画地板。]

翻开《穿过针眼》,我们会看到布朗在每一章中都设置了不少小标题(29章共有约180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就是对一个历史图景的快照,这些快照彼此叠加拼合,如同罗马流行的镶嵌画一般,向我们展现出一幅更大的画面。

“在4~6世纪地中海西岸的历史舞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相信读毕此书的读者都会同意,布朗给出的并非一个解释,而是一簇彼此纠缠的思想和社会的解释线头。”而“把这些线头拧在一起的,是关于财富使用和理解的变化”。(中译本导读)

2

为什么布朗要采用“财富”作为整个画面的主题来梳理纷繁复杂的历史线索呢?因为“财富作为一个主题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是有分量的”,并且“财富问题触及罗马帝国及其之后的西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财富问题在基督教会中受到关注是件很自然的事。部分原因比较明显。对晚期帝国的基督教共同体而言,《新约》提到了耶稣对年轻的富人的挑战,以及他对于那位年轻人没能成功应战而给出的同样令人不安的评论:'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马太福音》19:24)一旦真正的有钱人在四五世纪之交进入教会,这些话就骤然有了新的现实意义。”(前言)

财富为什么会成为进入神国度的拦阻呢?摈弃财富才能“穿过针的眼”吗?保留财富的人要如何看待和使用财富呢?地上的财富和天上的财宝有什么关系呢?耶稣关于财富的讲论不只是对4、5世纪的人有现实意义,对当今时代的人仍然有“新的现实意义”。

[书中插图:位于克罗地亚波雷奇的原初的尤弗拉西苏斯圣殿(4世纪晚期)镶嵌画地板细节图。图中文字记录了一名叫克拉默苏斯的学校老师和他的妻子为100平方英尺的镶嵌画出资;同一块镶嵌画地板还记录,另外两个家庭分别为400平方英尺和100平方英尺的镶嵌画出资。三个家庭总共为580平方英尺的镶嵌画出资18金索里达,相当于四分之一磅黄金。]

事实上,布朗将财富用作一种诊断工具,像是医生的听诊器,来观察当时的社会及教会状况。他说:

如此看待财富有助于我们深入罗马社会内部,

去研究4世纪时财富的创造与分配,

去追述——在多神教和基督教两方面的史料中——财富积累在4世纪和5世纪的罗马晚期社会中造成的焦虑和争端,

去感受一度凝聚统治阶级——由多神教徒和基督徒共同构成——的财富神话,

去探索5世纪和6世纪蛮族入侵、内战以及区域性政治权力的建设过程中财富的消散与重构:

从事以上工作不只是为了再写一部晚期帝国的社会和经济史,而是像医生使用听诊器那样使用财富这个主题。

通过关注财富问题,我们能够窃听到在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世纪,以及帝国消失后的第一个世纪里的整个西欧的声音,这么做就仿佛是在听一艘被困在外海风暴里的大船发出的吱呀声。

在《穿过针眼》中,“彼得·布朗倾听了晚期罗马世界的心跳。他的记述是一部杰作,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帝国崩溃时的财富和贫穷,以及鼓舞人心的基督教天上财宝的概念。”(朱迪斯·赫林)

3

布朗所倾听的时代,是一个被称为是古代晚期的时代,这段时期是布朗一生耕耘和探索的领域,在英语世界,彼得·布朗的名字是与“古代晚期研究”联系在一起的。

布朗曾对自己所倡导的“古代晚期”总结说:首先,这不再是一个罗马帝国衰亡的历史;其次,这是一个为现代欧洲奠基的新时代,具有独特的社会结构;第三,从意识形态角度而言,这是一个早期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西欧独特的基督教想象开始定型。

“中世纪大公教会(以'罗马’为象征)在西方定型之前的种种更具地方性、更多元的基督教社会和精神样态,正是布朗一生致力研究的“古代晚期”学科最核心的议题。”(中译本导读)

从前这段时期(大约公元300-600年间)只是作为古典时期和中世纪的过渡期存在,自布朗之后这个被称为“古代晚期”才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又异常丰富精彩的时代进入人们的视野。

[《希波的奥古斯丁》:最经典的奥古斯丁传记]

布朗对这个历史时段的研究,是从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着手的,就是基督教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奥古斯丁(354~430年),成果就是1967年出版的《希波的奥古斯丁》。他关心的不仅是作为思想家的奥古斯丁,而且是作为“历史中的人”的奥古斯丁,并且透过奥古斯丁来抓住“后君士坦丁时代”罗马社会的变迁节奏。

40多年后,在布朗退休之后出版的、被他称为“是我所完成的作品中最为困难的一部”的《穿过针眼》中,他又回到了他第一本著作中的那个时代。就像书名所标示的,书中处理的时间段从4世纪中叶到6世纪中叶,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第5~24章)聚焦在370年和430年之间;地理空间则主要是意大利、北非与高卢。在这本书里,布朗又回到了他第一本著作中的那个奥古斯丁的时代。不过,这一次布朗带给读者的并非传记,而是一场社会变革的时代剧。”

“这本书从如何看待和使用财富的角度出发,通过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罗马帝国政体瓦解前后的两个世纪内,地中海西岸的世俗社会与基督教会之间复杂的互动,以及各自所发生的影响深远的变迁。布朗在这部篇幅庞大的著作中展示了大师级的分析史料和铺展叙事的史学技艺。可以说,《穿过针眼》是迄今为止从宗教-社会的视角考察西欧由古代迈向中世纪的历史进程的最全面、最透彻的著作。”(中译本导读)

如果你对财富观及任何使用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落、早期基督教会的兴起这几个话题有兴趣,一定要拿起这本书来读一读。

如果你对这些有些不熟悉,也不用担心,饱受古典教育的彼得·布朗文笔一流,生动流畅,他会带你进入一个和现今全然不同的世界,让你领略历史的魅力,带给你丰富的启迪和思考。“布朗创造了广阔、深邃的景观,读者可以在其中观看古人的活动。你可以从某些地方直接进入古代世界,做一个关于它的真实的梦。”(萨拉·鲁登)

最后,来听一听作者彼得·布朗向读者所说的话吧:

“基督教在西方的兴起是一个艰巨无比的主题。'但是历史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学生发现他遭遇了一种强大到手头的任何工具都无法衡量的力量。’如果我给这本书的读者带来了些许这种魅力,我也只是传递给了他们一种学习的乐趣。在我写作这本书的年月里,是我在这个领域里如此多的朋友和同事把这种乐趣传递给了我。”(前言)

“此书试图将读者们带回350~550年,也就是要进入一个非常古老的世界,并面对一种非常古老的基督教。那些被中世纪的人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正是在这个世界中有了雏形。这些观念的出现过程是缓慢的、曲折的,其中还充满了冲突。这些观念与后来在拉丁西方得势的大公教以及其他晚近基督教派中流行的观念都大不相同。如果此书已经引领读者进行了一次旅行,回到了我们这个世界之前的那个世界,也就是当今关于财富和贫穷的诸多观念起源于其中的世界,吾愿足矣。”(结论)




橡树文字工作室
我信文字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