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人,吃不了苦?

 剽悍晨读 2021-08-12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8月12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大问题 : 简明哲学导论》。
 
这本书是由世界著名哲学家和哲学教师罗伯特·所罗门所写。作者非常擅长授课和流畅写作。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不能吃苦?”
 

乒乓启示

最近樊振东5年只请了5天病假火了。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为事业不懈奋斗的典型样本。事实上,国家乒乓球队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是这样的训练强度。这是我们能够站在乒乓球之巅的基础。
 
不少网友热议,觉得自己吃不了这样的苦。但是,他们把吃苦这两个字想简单了。再细分的话,以下四种人也是不能吃苦的人。我们今天就来仔细聊聊。
 

虚荣者

虚荣的人是吃不了苦的。因为他放不下面子,放不下自己对一些事的执念。对他们而言,不争一时之长短,不较一时之高低,其实就是在吃苦。
 
但由于他们放不下心理的包袱,做什么事都较着劲、带着气,表面上看是知耻后勇,实际上他们的注意力早就被带跑了。他们的注意力会被外界的评价体系牵扯,做事情时,动作就会变形。最终,只能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如果你是一个虚荣的人,或者是容易被别人的三言两语激怒的人,那么你就要注意了,你的苦就是处处占上风的心结,而不是5年只请了5天病假的坚持。这是两码事。
 

 
求稳者

凡是求稳没什么不好,但如果你太过于求稳,就说明你不敢面对挑战,不敢走出舒适区。
 
换句话说,你的日常工作都是能力范围内的,它们不会让你觉得难受、辛苦或者挫败。这种成长节奏是非常拖沓的。就拿作者来说,他之前在一家公司,个别人工作非常勇猛,大多数人都觉得那几个人不够沉稳,毛毛躁躁的。
 
但是,一晃到了30岁,那几个勇猛成长的人,都成了公司的主要管理者,或者跳槽有了非常不错的新出路,而之前那些人“稳定”在原来的岗位。痛苦、挑战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如果你是一个凡事都力求稳妥的人,那么你大概率上不会是一个敢于吃苦的人。因为你一早就把“苦差事”安排在日常生活之外了。

 
捷径者

数据统计,短视频平台的课程打开率不超过50%,看完一半课程的比率不超过10%,全部看完的比率不超过1%。
 
为什么?
 
因为短视频赛道是争夺用户注意力的战役。
 
课程制作者在营销课程时,会用一些高效率、高回报的诱导性文案。这些内容吸引的大多数是想要“走捷径”的人。但是,喜欢走捷径的人本质上不是能吃苦的人。所以,课程数量越高,完播率就越低。尤其是,那些冠以100节、200节、365节课的内容,每个用户的完播率几乎低至零。
 
这里面的矛盾是:学习课程需要吃苦,但是想找捷径是因为吃不了苦。这就是这些数据的底层原因。
 

 
消费者

商业的本质是顺应人性。每一个商品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某个需求。而满足需求只能让人越来越懒惰,是不会让人成长和提高的。没有谁说花个10万元,就成牛人了。除非他把钱花在了学习和提升自己上。但是有消费主义倾向的人,基本都把钱买在了让自己舒适、让自己开心、让自己满足的事情上了。所以,这些人是不能吃苦的。能吃苦的人都是生产资料的创造者。因为他们克制了自己的欲望,并且给别人提供了价值。
 
总结一下,虚荣者、求稳者、捷径者、消费者,你占他们中的哪一种,或者哪几种?你心里的答案可能有点扎心了。但是,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你,想成为一个能吃苦的人,不是简单地增加工作时间,而是挑战自己身上的人性弱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