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希望生病,妈妈听了留下愧疚的泪水

 歆迪 2021-08-12

昨天到表妹家玩,小外甥女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我逗小女孩儿,你的病终于好了,应该开心才对呀?

小姑娘噘着嘴说,我好了,爸爸妈妈又忙了,就不陪我了。我生病这段时间,爸爸妈妈每天很早回来陪我玩,所以我不想好。

在一旁的表妹听了,愧疚的湿了眼角。

表妹和妹夫,工作都很忙,每天加班到很晚。这段时间,孩子生病才抽出时间陪孩子,孩子为了能让爸爸妈妈多陪陪自己,宁愿生病。

1、0到6岁是孩子最需要陪伴阶段

孩子需要时,父母要尽量陪伴在身边。

当孩子有需要时,父母要尽量陪伴在孩子身边,让孩子获得心理满足感,这样孩子的心理才能够更加强大。经常得到父母照顾与保护的孩子反而会更加独立,所以当孩子哭闹、生病时,家长最好不要离开孩子。 

0到6岁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孩子非常敏感的时期,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父母千万不要缺席孩子的这一关键期,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聊天、接触。

 

2、陪伴让孩子心理更健康

养育孩子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更重要的是给他提供接触感和依恋感这样的心理支持。

父母爱孩子,绝不是简单满足孩子的饥饿和干渴需求,还应该包括对孩子的爱抚、接触和心理的关怀,这些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

教育心理专家也指出,在12岁以前,亲子关系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陪伴是这个阶段孩子一种必然的心理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造成性格和人格方面的缺陷。

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少年的背后,都和“缺失父母陪伴”有关。一个没有父母陪伴,从小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也不易掌控生活。缺爱是道伤疤,一辈子都难以愈合。

3、陪伴不在于时间,在于质量

很多父母在群里说的:我也很想陪孩子,但放下工作养不起他,拿起工作又陪不了他。

其实,陪伴孩子不在于时间,而在于质量。比如你今天一整天都在家里,但是就让孩子一个人玩,你自己干家务或玩手机,这并是高质量的陪伴,因为孩子根本无法体验到陪伴的快乐。但是如果父母只有一点点时间可以和孩子相处,在这短短的相处时间内我们陪孩子做一点有互动的事情,那会比你一整天和孩子呆一起却干自己的事,有意义的多。所以在陪伴孩子时,时间长短是次要,和孩子互动沟通是主要。

龙应台说,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关键的那十年最不能偷懒。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间也就短短几年,如果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以后再想弥补时,他已经不要你了。

养孩子,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中见证着成长,只有经历过孩子慢的过程,才能收获最至纯的幸福。

所谓给孩子最好的爱,不过是给予他们正在需要的,用爱和陪伴填满他们的内心,因为心中有爱未来才能无所畏惧。

不要再认为孩子的陪伴可有可无,请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做一个懂陪伴的父母!

作者简介:歆小迪,80后职场妈妈,食品科学硕士,国家二级营养师,儿童早期教育研究者,与孩子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