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高参88 2021-08-12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建于1941年,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现代风格的新式里弄住宅,该弄共有房屋十三幢(现存十一幢),由当时中南银行投资建造。建筑风格类似,均为平缓的坡屋顶,形体简洁。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水泥砂浆外立面、横向窗间墙灰绿色面砖贴面,窗带上下有突出边框,强调水平线条。部分楼梯间外墙纵向窗间有几何图案装饰,基本属于现代建筑风格。当时多为商界人士及军政要员居住。 另:中南新村南面为1976年建造的一排公房,但产证性质是公寓。与中南新村同一个门进出,同一个号码,也是淮海中路1670弄,所以很多人会把前面的房子与中南新村混淆。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中南新邨列为优秀历史建筑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中南新村的主弄堂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中南新村内的支弄

中南新邨21号。《父亲辛笛与中南新邨的历史往事》中南新邨,是我们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父亲王辛笛和母亲徐文绮曾在此居住过八年,而我出生后在此居住过一年。我拟把我所知道的与中南新邨相关连的历史往事写出来,以飨读者。

中南新邨位于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是闹中取静的新式里弄房子,每栋三层楼,独门独户。1949年之前我们家住在中南新邨21号,每一层都有两间朝南的房间,二三楼还有朝北的房间。父母在1940年结婚,那时还是暂时租住在五原路96弄大来邨,但已预购了还在建造中的这栋期房。1941年房子建成后父母搬入居住。为纪念入住新居,特地在院子里栽了一棵桂花树、一棵海棠树,等待着日后桂花飘香,海棠绽蕾。未曾想到这栋房子日后与上海的文化史、文学史有着密切的关联。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抵津后再坐火车回上海与父亲团聚。全家暂时入住曹禺先生北上之后留下的花园公寓的两居室租房——9号39室。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天鹅阁西餐馆创办者曹国荣先生和夫人因公私合营后经济紧缩,希望与我家对换,于是我们搬入同一弄堂的3号25室,住了半个世纪。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

我的更多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