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灸,一灸顶十灸!国宝级针灸大师提醒:夏天艾灸要牢记一“用”、二“食”、三“忌”

 yanghd789 2021-08-12

图片

传艾微课
图片

7月11号正式入伏,已拉开了2021年三伏灸的序幕。

对于我们公众号的老艾友们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三伏灸,一灸顶十灸,做好三伏灸,疾病绕道走!

三伏天因为天气,人体腠理疏松,经络舒张,气血循环快,此时如果艾灸,很容易将人体内的积寒排除,去掉病根,因此三伏灸对虚寒之证最适合。

图片

图片


三伏天艾灸有哪些好处?

第一大好处:排湿寒的效果是平时的数倍

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足的时候,也是身体排除寒湿伏邪最好的时机,此时来做艾灸可达到三阳相加,即同时利用“天之阳、地之阳(艾灸)、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一切寒湿。

第二大好处:预防伏邪潜藏

三伏天阳气聚集在体表,五脏空虚,阴邪伏在体内,没有办法顺畅地排除体外,伏邪容易潜藏在我们的心肺、脾胃、关节,腰臀,到冬季就会出现不适反应。所以我们在三伏天做艾灸就可温养五脏,保持体内阳气,以防此类现象发生。

第三大好处:可以疏通经络,保持身心愉悦

三伏天人体会感觉闷热不适,甚至会中暑、晕厥,这是因为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被堵住了,通过艾灸把经络穴位打开,疏散这些邪气,人自己就会感到轻松、舒适,从而保持心情愉悦。

图片

但最近,有很多艾友咨询说买了艾条、生姜、中医古籍,在家里对着穴位图,依葫芦画瓢做隔姜灸、悬灸。接连灸了半个月,本想改善病症、提高抵抗力,没想到适得其反,竟开始失眠,上火,起水泡,鼻炎也发作了。到底是哪儿出错了呢?

国宝级针灸大师郭老指出,三伏灸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虽说艾能治百病,但乱灸也伤人。艾灸不可过量,不同病症应灸不同穴位、不同灸量。

图片

自己在家里对着穴位图,可能灸的穴位不太准,且灸的程度把握不恰当,不但不能治病、养生,还可能适得其反。艾叶本身无毒,但艾烟有一定浓度,长期在不通透的空间内艾灸,对呼吸道、眼鼻产生刺激,可造成身体不适。

艾灸时,要精选优质陈艾,减少艾烟的不良影响,做好排烟工作。

郭老提醒,艾灸能益气温阳、养生保健,尤其适合冬夏时节。但夏季艾灸一定要牢记一“用”,二“食”,三“忌”

01
三伏灸要“用”这几大扶阳大穴


中脘、关元、足三里、阿是穴

前面3个穴位,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艾灸局部疼痛点(阿是穴)这是治标。

除了采用隔姜灸和艾条温和灸,也推荐长蛇灸,整个三伏坚持下来,效果真的会让你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图片

02
三伏灸饮“食”推荐


01
姜枣茶

酷热时节,上午最好喝杯姜枣茶(生姜、大枣、红糖)或者姜糖水(生姜、红糖)都可以,可以把五腹六脏的寒凉之气排出来。

图片

02
三豆汤

祛火、解乏、消痱子

三豆汤(绿豆、赤小豆、黑豆)的方子出自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全食物,很安全,而且可以当糖水喝哦!

图片

因此,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这样一来,体质一般的人经常食用适量的三豆汤,就不会给脾胃功能带来不利影响。

03
多食酸、甜、苦的食物

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图片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吃些甘甜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03
三伏天的禁“忌”


1、孕妇,过度劳累、过饱、过饿、醉酒、大汗、情绪亢奋者应慎灸

2、忌吃生冷,可以喝凉白开、温热水;

3、少吹空调,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温差不要超过5度;

4、忌一切耗损阳气的行为。

三伏天都不让吃雪糕、冰镇西瓜好像太残忍了点!但是前面已经说过,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如果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图片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生。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冰镇西瓜,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最后要提醒大家,三伏灸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现在已进入三伏灸的中伏阶段,但是,艾灸也不可过量,不同病症应灸不同穴位、不同灸量,最好请专业人士依据个人不同体质辨证选穴,指导施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