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人纪针灸011(膀胱经)

 暖雨晴风smile 2021-08-12

二十五:足太阳膀胱经

**水从膀胱二次净化到肝脏,帮助肝脏代谢,代谢的废物进入胆。胆汁等于肝脏的大便,浊物。

当气化的时候,膀胱会膨胀(正常人膀胱有400CC的容量),当水在膀胱累积的时候(膀胱紧贴着小肠),气化时,水悬浮,顶在膀胱上面(膀胱像一个热气球往上升的状态),气化的好水到肝脏。浊水累积到400CC时,会有便意。蒸汽产生压力,压力产生速度,排尿出去。

当年龄大,小肠的火不够,膀胱的水是冷水在里面(没法气化)

冷水停留在下面,所以有一点点尿就想上厕所,频尿。

西医治疗频尿(括约肌无力——开刀——开刀后形成遗尿)。

任何癌细胞都喜欢冷水

中医治疗频尿:把小肠的火降下来(脚冷——小肠火少),想办法把水汽化,环境改变,水热了,癌细胞无法生存。如何让膀胱水汽化——灸中极加关元。

膀胱经有67个穴道

睛明穴:膀胱经的第一个穴,内眼眦,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用,可针不可灸,所有眼睛的病都可在这儿治。

攒竹穴:眉头。攒竹透鱼腰穴

四穴放血:治视力:攒竹,眉尾,太阳穴,耳尖(耳朵最尖端处)

眉冲:很多鼻部的病下针在此

**有一天,一个人极度眩晕

西医认为:中耳不平衡,内耳不平衡

中医:底座不平衡(底座在晃动),水饮挺在中焦,头晕眼花时常常恶心,把底座固定住,上面就好了,晕眩就好了。(中隔,横膈在管人体平衡)。

这些穴可以治疗恶心:巨阙,中脘,公孙,内关。

玉枕穴:络却穴往后1.5

天柱:大筋与头骨交界处。天柱倾,命在旦夕。

经外奇穴:安眠穴,天柱外开1寸,专门治疗失眠。揉安眠穴,别揉到天柱穴,越揉越精神。

大抒穴:陶道外开1.5寸。骨之会。骨病治此。

督脉外开1.5寸为足太阳膀胱经,一直往下走。

**脚扭,怎么知道有没有骨裂?按压大抒有剧痛,则脚有骨裂,如果骨裂,灸或针都可。

会穴加强治疗,则用会郄治疗法。

例如:手臂的骨裂在大肠经与肺经交界处,下大抒,然后下大肠经的郄穴(温溜穴)下针,肺经的郄穴(孔最)下针。——止痛,同时让骨头恢复。

例如:胳膊疼,抬不起来,不需要下大抒,疼三周,下二间穴(新痛)。疼了三个月,下对侧的曲池(久痛)

所以,子穴,母穴选时,扎经络多。内科病或骨伤,一般会郄治疗法。

骨:肾在管。

**全身的骨骼有起点有终点。

西医认为新骨细胞不断取代旧骨细胞,问他哪里开始,哪里结束,不知道。

中医:环跳谷(髋关节处)是骨头的起点,四肢的末梢是骨头的终点。每人每两年有一次全新的骨骼。

例如:髋关节痛。问是否车祸受伤。答:无

骨质疏松,西医检测是把脚伸进去,所以西医不懂。如果是把屁股坐下去,看有没有骨质疏松是可以的。

粉碎性骨折:西医,钢架支撑住,吃大量的钙片,9个月,骨头一点没长。得了肾结石,来找中医。中医,A下大抒,B 脚胫骨上属胃经,下梁丘。C开中药。三周后长骨芽,三个月全部长好,同时想办法治他的肾结石。反之,在大抒找到压痛点,可以诊断是不是有骨裂。

刚开始有骨病时,都会有膝盖痛,膝盖在支撑身体,绝大多数在左膝。

五脏气乱(从高处摔下来受伤,脉都是乱的),要让他的气平起来。

气走6寸,血才开始动。

灸身柱+大抒,骨头会越来越硬,不易受伤。

风门:第2椎的下方,旁开1.5寸。

**女人正面是阳,背面是阴;男人正面是阴,背面是阳。

**背后有痈时,有三种:A 白头红色(里面有脓):灸——从痛灸到不痛;或弄开挤出脓。B白色没有头:灸或用烧针,表症不痛,灸到痛。——东西长在皮肤上或下。C 凹陷,不用针,不好的症状,直接灸。

遇到以后三种,统统可以在风门上治。

褥疮,也在风门上灸。

肺俞:第3椎下外开1.5寸。咳嗽,气喘,咳血,皮肤痒,忧郁症。

俞募治疗法:云门(肺的募穴)和肺俞

俞募治疗法大多用于内科病症,俞募治疗后还是痛,取郄穴。比如:咳嗽,气喘,肺结核,肺癌

例如:肺心痛,一周,下尺泽(子穴)

      几个月,下太渊(肺母穴)

子母穴治疗大多用在经络上痛的时候,和四肢痛。

**治病:正治法,发现“木”有问题,去强“土”;发现“金”有问题,去强“木”,好的时候,金正常生水,这时二便正常表示金正常生水(肾主二便)

厥阴俞(心包俞):第4椎下旁开1.5寸。

心俞:第5椎下旁开1.5寸,即神道旁开1.5寸。

督俞:第6椎下旁开1.5寸,即灵台旁开1.5寸。

隔俞:第7椎下旁开1.5寸,即至阳旁开1.5寸。血会隔俞。

消渴穴:第8椎下旁开1.5寸,经外奇穴。

肝俞:第9椎下旁开1.5寸,即筋缩旁开1.5寸。

全身只有一条经络经过女人的阴部,即肝经。可以在肝俞上针或灸。

胆俞:第10椎下旁开1.5寸。

**肺结核:四花灸:两个胆俞,两个膈俞。

脾俞:第11椎下旁开1.5寸。脾主四肢。治四肢,关节痛,脐下的水肿。

正常人:气往上升,这时不会感到身重,人也不会得癌症。因为气往上升,体是热的。

胃俞:第12椎下旁开1.5寸。

胃溃疡,胃下垂,胃出血都可用俞募治疗法(下胃俞,中脘)

胃痛:下足三里,梁丘(郄穴)

三焦:第13椎下旁开1.5寸。(三焦的募穴:石门)。三焦也是水道:下痢,便血,不消化,肚子胀满治此。

肾俞:第14椎下旁开1.5寸(即命门旁开1.5寸)。肾藏志,其华在“发”。

肝也主“发”,但主头发往上长,所以化疗掉头发,首先伤的是肝。

肾主“耳”,肾管记忆,肾主二便,下半身积水(双腿肿),是肾问题。如果只有脚踝肿,是心脏问题。

**14椎以下都可以直针下针

气海俞:第15椎旁开1.5寸。

大肠俞:第16椎旁开1.5寸。便秘,下痢。

关元俞:第17椎旁开1.5寸。

小肠俞:第18椎旁开1.5寸。

膀胱俞:第19椎旁开1.5寸。小便失禁等

中膂()俞:第20椎旁开1.5寸。肾虚,大小便问题等。

白环俞:第21椎旁开1.5寸。

八髎穴:全身最小的穴道,八髎穴统归上髎在管。

       上髎:督脉与小肠俞的中间。统治所有的腰痛,不孕。

       次髎:督脉与膀胱俞的中间。治妇科方面。

       中髎:督脉与中膂俞的中间。治妇科方面。不孕。

       下髎:督脉与白环俞的中间。便血。

附分穴:第2椎外开3寸。或风门外开1.5寸。会穴。

魄户:第3椎外开3寸。或肺俞外开1.5寸。

膏肓:第4椎外开3寸。或厥阴俞外开1.5寸。膏肓无所不疗。   把肩胛骨打开才能找到穴道,情报人员易得膏肓痛(高度紧张)。针的效果到不了,唯一治疗膏肓痛的办法——放血。  可以灸膏肓,然后灸关元,中极,再灸足三里,把气往下导,导到脚。起死回生的妙穴。

神堂:第5椎外开3寸。或心俞外开1.5寸。

譩譆穴:第6椎外开3寸。或督俞外开1.5寸。

膈关:第7椎外开3寸。或膈俞外开1.5寸。

魂门:第8椎外开3寸。或肝俞外开1.5寸。

阳刚穴:第10椎外开3寸。或胆俞外开1.5寸。

意舍穴:第11椎外开3寸。或脾俞外开1.5寸。脾主“意”

胃仓穴:第12椎外开3寸。或胃俞外开1.5寸。

肓门穴:第13椎外开3寸。或三焦俞外开1.5寸。

**乳房属于三焦系统,乳房问题:三焦俞,肓门,石门(三焦募穴)

志室穴:第14椎外开3寸。或肾俞外开1.5寸。

**经外奇穴:痞根穴:肓门与志室穴之间。痞块之根,诊断肿瘤,同时也可下针,把根断掉。

胞肓穴:第19椎外开3寸。或膀胱外开1.5寸。治大小便。

秩边穴:第20椎外开3寸。治痔疮。

**痔疮治疗:长强,秩边穴,孔最(肺郄穴)(肺与大肠相表里),温溜穴(大肠郄穴)

承扶穴:臀部下横纹的中点。坐骨神经痛,针刺。

殷门穴:承扶与委中穴连线中点,很少下针。

委中穴:腘横纹中点。

委阳穴:腘横纹外侧,肱头肌腱内侧。络穴:A淋巴肿,腋下肿大。                                                                    B原络用于治疗用于阳经的病,因为阴经没有原穴。             C别络,一个分支

浮郄穴:委阳上1

**淤血:活血化瘀

痞块:行阳(阳气流畅)

委中穴:放血,让病人面向墙,垫脚,露出委中。 又称血郄。 A 委中为中医的解毒大穴,任何血里面的毒统统可以从委中穴放血解毒B麻风病

委中穴为合穴(属土),由于膀胱经的母穴正好在井穴上面,“补井当补合”,所以我们就把膀胱经的委中,变成膀胱经的母穴。

背痛:痛在督脉上,下后溪(主督脉)

背痛:痛在两侧,下委中。   “腰背委中求”

**担法与截法:

担法:例:A承扶穴和委中痛,下殷门穴。

B肩膀痛和手腕痛,下曲池

用担法,不用那么麻烦,在两个穴道中间下针。

截法:例:心脏有问题,去治“金”(因为火克金),强“木”

所有的皮肤病都可在委中放血(包括牛皮癣)

合阳穴:委中下2寸。

类比法:握拳,手臂上的人字横纹处为孔最穴

承筋穴:委中与承山的正中间,抽筋,脚不能动治此。

承山:脚抽筋,脚无力,脚后跟痛,承山与委中常常并用,加强效果。

痔疮很痛,下长强,承山,孔最。

尾椎骨撞到,会发现承山有青筋,一下针放血就好。

飞扬:承山下1寸 再外开1寸。(络穴)。例:脚不能跑步,前面下足三里,后面下飞扬,强壮脚。  脚受伤比手受伤恢复的快。

跗阳穴:昆仑上3

昆仑穴:外踝骨与大筋之间的凹陷处。   专门治疗项背痛。昆仑穴:孕妇不能下针,但是生完小孩,胎盘不下,可以下昆仑,有利下胎盘。

消积穴:经外奇穴,足后跟上3寸,穴在筋上。取穴方法:让病人趴床上,让脚垂在床沿。   如果消积穴有压痛,身上有肿瘤。下针方法:手抓住大筋,针从正中下,扎到骨头上。

仆参穴:后跟痛,不能踩地上。脚后跟是肾问题。

**脚踝骨水肿是心脏问题。

中脉:外踝直下凹陷处,外踝下5分,主阳跷脉。

痫症灸阳跷,就是灸中脉(隔姜灸)。白天发痫症灸灸中脉,夜发痫症灸照海,照海主阴跷脉。

**越到脚旁边,力量越强:膀胱经的强烈头痛下京骨穴。

束骨穴:小趾旁的高骨后方,专门治疗经络上的痛。子穴。

足通谷穴:小趾旁的高骨前方。本穴。

**五脏气乱时,下天都,大抒,束骨,足通谷。

至阴穴:井穴,小脚指甲外侧,真正的母穴,委中替代做母穴。胎位不正下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