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赖他人,本质是信赖自己

 羊梨笔记 2021-08-12
用电影的语言表达思想,用思考的力量逼近真相。大家好,这里是羊梨拆书之《幸福的勇气》第九集。

在从前的拆书节目的留言区,有朋友互动时提到过“信任”和“信赖”这两个词的区别。在《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这两本书里,哲人对这两个词的划分依据是,有条件的相信,叫信任;无条件的相信,叫信赖。阿德勒关于“他者信赖”的主张,就是指无条件的相信。

在《幸福的勇气》书中,有一句精彩的总结,那就是,无条件地相信他人,本质是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判断有充分的自信

这一点听上去似乎有点超现实,但还真有人做到过。

那是在春秋时期,楚庄王大宴群臣,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没想到,一阵风吹灭了宴席上的蜡烛后,有人酒后失态拉住了许姬的手。

许姬撕断衣袖挣脱开,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向楚庄王告状,要求点亮蜡烛,看看众人的帽缨找出那个无礼之人。但楚庄王却下令,让所有将领都摘掉帽缨后再点蜡烛,放过了此人。

7年后,楚庄王伐郑,一名将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拼力死战,大败敌军。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道他就是7年前宴会上的无礼之人,为了报楚庄王7年前不究之恩才如此勇猛。

在楚庄王绝缨之宴的这个案例里,楚庄王明知有人犯了错,但没有追究,就是相信这人一定会在其他地方知恩图报。他当时并不清楚这人是谁,但仍然敢于无条件信赖,这就应了书中那句话:无条件地相信他人,本质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在这段人际关系中有完全的控场能力,相信自己的这种技巧和用心不会白白浪费。

楚庄王为什么能做到对他人的「无条件信赖」呢?当然不是因为他穿越过来学习了阿德勒思想,而是因为他相信这么选择,风险很低,收益很大。

很明显,楚庄王选择「无条件信赖」的风险很低——这个人是自己下属,此时已经吓破了胆,我就算不追究你,谅你以后也不敢再怎么样;可能的获益却很大——手下的将领们一看见宠姬告状,心里的预期恐怕是不仅这顿宴席泡了汤,恐怕还要兴起大狱,甚至株连同党;但现实却是看到楚王表现大度不予追究,远远好于预期,在幸福烦恼公式里收获了一个大大的正数;而那位咸猪手当事人更是逃过一劫,有很大的概率会在心里边欠楚王一个人情。

所以楚庄王选择「无条件信赖」,是因为他在这段人际关系中,处于绝对控场的位置。他相信自己可以应付最坏的情况,而且有很大的概率迎来好结果。

看似是信赖他人,本质是信赖自己。

这一点很难,违背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直觉。

还是春秋时期,富甲一方的陶朱公次子因为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他的长子携带重金去楚国找那里的一位大人物庄生,设法营救弟弟。

陶朱公千叮咛万嘱咐,要把钱交给庄生,让庄生全权处理,不要过问。但长子没听父亲的话,不仅打点了庄生,还私下准备了很多私房钱,打点楚国其他的贵人,以为这样更稳妥。没想到,反而将事情办砸了,导致弟弟被处斩。

一般认为办砸的原因是,长子舍不得钱,去找庄生把钱要回来,才导致庄生恼羞成怒,坏了事。

这可能是一部分原因。但还有一层重要的原因是:陶朱公长子没有做到对父亲和庄生的「无条件信赖」,并且还将这种不信任的讯号传递给了关键人物庄生。

父亲陶朱公,客观上来看,久经商场,在看人识人方面肯定要比毛头小子强的多。但是长子不信,觉得父亲可能老糊涂了才这么放心将这等攸关弟弟性命的大事交给庄生一个人,万一庄生不靠谱呢?

长子没有意识到,在这种敏感的事情上,拜托一个人比拜托两个人,本身就要有更大的成功概率。

庄生帮忙是冒着风险在向楚王进言的,但如果同时有另外一条线也在推动捞人,很多人都来求情,楚王也难免会疑心,是不是这些人收了什么好处?可能反而不同意了。

对于庄生,长子后来能干出来去找庄生索回钱财的事儿,可以想见,过程中,他就一直对庄生怀有疑虑。

一般来说,低段位的人因为有求于人而与高段位的人交往,一旦心里有了怀疑,就算你不说出来,但是人情练达的对方仍然很容易就能感觉到你的这种不信任;一旦感觉到了这一点,事情往往就要凉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对方有能力有资源,愿不愿意帮忙,全要看你们双方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对方对你这个人的观感。当你猜疑的信号一旦被对方感知到了,就有很大概率办不成了。

比如,职场上,两个公司谈合作,很多人喜欢在还不太熟的时候,就管对接人要他们老板的联系方式,想越过对接人直接跟老板聊。可以想见,一般都不会成功。

因为,这种举动是在向对接人透露「我不信任你」的信号。假设你真的有很大的项目必须跟老板对接,也需要尊重对接人,至少让对方先感觉舒服。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条件地信赖对方”不仅不是那种书呆子不谙世事的理想主义天真;相反,它对于人际交往中的下位者,是一种很现实的优质策略

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对方帮你还是不帮你,你是没办法控制的,就算你怀疑对方,又能有什么用?与其这样,还不如做得漂亮一些,索性表现出无条件信赖对方的态度,这样反而还能提高成功率,因为它有助于改善对方对你的观感。

是的,「做得漂亮」。这个说法在高阳先生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它正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把握他者信赖分寸感和尺度的重要关键词。

它隐藏的含义是,哪怕我并没有完全地信任你,但仍然在表面上展现出来了非常友善、能够令你比较舒服的态度,这就是「做得漂亮」。

表面上看,「做得漂亮」跟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它含有演的成分,一个阿德勒主义者怎么能把这两种矛盾的气质融为一体呢?但这里恰恰就是在东方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实践阿德勒思想的智慧所在。

生活中总有些人,有能力对你造成很大的伤害,给你带来非常多的麻烦。而伤害你的行为,对他们似乎就是弹指间很顺手的一件小事,不需要处心积虑精心谋划,也不需要背负很大的经济成本心理成本。

现实中,很多人的人生逆境,其肇始成因都跟被某些人行使了「低成本伤害权」有关系。那么,在生活中怎么识别那些对你拥有「低成本伤害权」的人,该怎么与他们进行互动,这些都属于人生五门主课的第二门功课内容:规避明显劣质选项的战略选择能力。

当然,你可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离他们远远的。但问题是,在人生长河中,你不可能永远躲着不和这些人相处,而且有时候「低成本伤害权」会非常隐蔽,如果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可能都觉察不到。在这些时候,阿德勒思想的大原则,就必须与洞明练达的「做得漂亮」加以结合。

在高阳先生的《胡雪岩》系列中有这么一段情节:

当时,太平军围城杭州,杭州缺粮告急。胡雪岩从上海筹了大批粮食救援,已经雇船运到了杭州城外钱塘江中,要差人假扮洋商进城送信,好与城中守军里应外合。但这时太平军包围得很严实,胡雪岩这群人没法靠近,于是托人又用重金找到了一条小渔船,计划用小船将信使送上岸。

临行前,胡雪岩灵机一动,突然问船老大贵姓,说是姓江。接着亲切地对船老大说:“老江,辛苦你了。你拿我这位朋友送到岸,回来通个信给我,我再送你十两银子。绝不骗你。如果骗你,教我马上掉在钱塘江里,不得好死。”并且申明,“我备好银子在这里等你,哪怕半夜都不要紧,你一定要来”。

送走船老大后,身边人忍不住问他为何要这样待船老大,因为本来找船老大来就已经约好要给他不少钱,现在又要额外给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大家可能没啥概念,我这么说吧,胡雪岩发迹前在杭州本地钱庄是一个得力好手,相当于今天银行支行里的一个中层干部,妥妥的白领,他当时的月收入是五两银子。

那么十两银子相当于当时一个中高级白领两个月的收入,这对作为蓝领的船老大,那就是很大的一笔钱。那为啥胡雪岩又要多此一举,多给这么些钱呢?

原来是为了防这个船老大把人送到了,又到太平军那里去告密讨赏,所以用十两银子拴住他的脚,好让他早早回来。

在两军对峙之下偷偷混进城送信,稍有不慎,不仅送信的人会性命不保,还会影响战场大局,在这种攸关很多人身家性命的大事上,如果还按照对他人无条件信赖的阿德勒思想来行事,那就是迂腐了。像这种对掌握了「低成本伤害权」的人不得不设防的情况,胡雪岩给出了完美的示范:可以设防,但是要做得漂亮。

先问船老大贵姓,拉近心理距离,双方不再是只有纯粹金钱关系的陌生人。其次,对于船老大这样拿钱办事的莽夫,态度上也特别客气。再通过“回来报信给额外赏钱”这个预期之外的激励,降低船老大反水的几率。

对于船老大,他可能也知道对方这一招是在防自己,但人家面子上做得漂亮,毕竟大家第一次合作,人家要防备也是情理之中,再说还有额外赏钱,也就心甘情愿履行约定了。

这个案例,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来讲很值得借鉴。

在自己能掌控最坏后果的情况下,不妨直接采取阿德勒学派所说的「无条件信赖」。而在涉及身家性命等自己无法承担最坏后果的情况下,可以设防但要做得漂亮,面子上别让对方下不来台。

我高考完填志愿的时候,也经历过一个类似的场景。本来我志愿要填的是复旦,但后来被校长拉住,改成了清华。这么一折腾就耽误了不少时间,全班其他同学的志愿早填完了,就剩我是最后一个。

那时候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要把大家的志愿收齐,然后送到教委还是什么地方去,工作人员本来早就可以走的,结果就等我这一个。最后志愿填完,交给这位工作人员后,我爸突然拉住他,给他一包烟,还好言好语赔不是。

礼物不值钱,但是这个动作却很重要——因为稍微懂点人情世故就知道,对方掌握着对你的「低成本伤害权」,比如说万一你的志愿不小心被搞丢了怎么办?那么在类似这种情况下,态度客气一点,做得漂亮一点,不一定有好处,但绝对没有坏处。

综合以上几个案例,相信大家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阿德勒学派所说的他者信赖该怎么运用。每个理论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他者信赖也不例外。

但无论是完全不设防的他者信赖,还是有设防但做得漂亮,它们都有着共通的一点,那就是无论你设不设防,你都要首先表现出对他人的善意。

还是那句话,人际关系都是动态演化的结果,对方会怎么回应是对方的课题,但首先,你可以开个好头。



本期为《幸福的勇气》拆书系列节目第九集,前面的节目请点击:
第一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第二集:明明是为了TA好,为什么TA却觉得你在挑刺儿?
第三集:走出逆境:从受害者心态到博弈者心态(上)
第四集:走出逆境:从受害者心态到博弈者心态(下)
第五集:别骂他,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第六集:没有好的关系,就没有好的教育

第七集:自立的三重境界

第八集:自立的三重境界(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