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季度净利润下滑60%,贝壳的市值神话彻底崩了!

 涛哥杂谈 2021-08-12

上市一周年,贝壳的神话,彻底破灭了。

今天,贝壳最新财报发布,其二季度净利润仅11.15亿,较去年同期的28.38亿同比大幅下滑60%。

去年8月13日,贝壳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20美元/股,上市首日以37.44美元/股收盘,市值达到惊人的2930亿人民币。

当时,很多人都惊呼,割开发商和购房者韭菜的贝壳,全面超越碧桂园、恒大等巨头。

如今,整整一年过去,上市365天的贝壳,已跌破发行价至19.88美元/股。

就像了趟过山车,冲上巅峰跌下神坛。

今年以来,贝壳股价一路暴跌,相比最高点已经直线跌去3/4很多跟风投资贝壳的人,都已经血本无归。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贝壳是如何跌下神坛的。

1

悬崖边上的贝壳

2018年4月,贝壳找房横空出世。

它并非是一家中介公司,而是要做国内最大的房地产中介平台。

贝壳的玩法,是把自己做成行业基础设施,吸引同行来平台上经营,从中赚取佣金,相当于地产版的淘宝。

截至2020年底,贝壳平台连接的经纪人数量超过49万,经纪门店数超过4.69万家。

以前,各个中介拼命守着手里的房源,贝壳则用ACN网络打破了这一怪圈,让房产交易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能分一杯羹,从而彻底颠覆中介行业。

这就类似淘宝、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平台,它不生产商品,却拥有巨大流量,靠传递信息把买卖双方联系起来,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房产交易平台。

这种模式曾一度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巅峰时贝壳的市值超过5000亿,全面碾压万碧恒等龙头房企。

然而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监管政策持续从严,贝壳的高估值神话破灭,股价不到一年已经跌去75%。

2

山雨欲来风满楼

贝壳泡沫破裂,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国家政策监管持续收紧,房地产市场整体降温。

今年2月,深圳发布二手房指导价。随后,成都、西安、上海等地均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或二手房核验政策。

同时,不少城市房贷收紧,以前房贷一周就能放款,现在普遍要等4-6个月,二手房交易量明显下滑。

7月23日,住建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要因城施策,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4方面的问题。

这导致了整个地产板块看持续看衰,地产股普遍腰斩。

另一方面,随着反垄断法出台,贝壳陷入反垄断疑云,加上创始人左晖离世,内部承受着巨大震动。

58同城CEO姚劲波就实名举报贝壳涉嫌垄断,称贝壳强制房企“二选一”,呼吁国家罚40亿。

近期,更有小道消息称“房产交易中介费不得超过当地社平工资3倍”。

虽然该信息未被证实,但在中介圈广泛流传,导致投资者的恐慌,使贝壳直接跌破发行价。

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内有外患下的贝壳正在面对他的至暗时刻。

3

天下苦贝壳久矣

在拿下二手房市场绝对领先的地位后,贝壳不满足于现有城池,大刀阔斧进入新房市场,割开发商的韭菜。

数据显示,贝壳新房交易收入贡献比占比从2017年的25.17%提至2020年的53.82%,二手房交易则从72.38%降至43.41%。

过去,贝壳是为房企服务的乙方,可随着房企对贝壳的依赖程度加强,贝壳店大欺客,逐渐成了博弈中强势的一方。

在谈判场上,得客户者得天下。

贝壳手里拥有大量客户资源,掌握了话语权,渠道费水涨船高,甚至开始威胁房企。

站在贝壳的角度,哪个房企给的佣金高,就优先推哪个房企的盘,这导致房企营销陷入被渠道裹挟的内卷。

三道红线之下,房企利润下滑,再被虎口夺食,自然不是滋味,因此从去年到今年,龙头房企纷纷自建渠道对抗贝壳。

去年底,恒大把旗下“房恒通”更名“房车宝”,收编152家中介机构,3万间线下门店,要与贝壳分天下。

其他房企也不甘落后,龙湖新增C5租售航道“塘鹅”,而鹅是吃贝壳的……

万科推出全新品牌“朴邻”租售,碧桂园也推出租售服务中心“有瓦”,贝壳一下成了房企群起攻之的对象。

不仅房企对贝壳不满,消费者更是怨声载道。

2021年以来,贝壳在各大城市上涨中介费,购房成本飙升,引得群情激愤。

更令人们担心的是,贝壳存在泄漏个人信息的风险。有网友反馈只是在贝壳上随意浏览下,中介电话就打过来了。

今年6月,工信部通报了一季度垃圾信息投诉情况,贝壳找房排名居前。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贝壳在美国上市,和滴滴一样,要向美国提交审计底稿,存在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

相比于滴滴的道路交通数据,贝壳手里的全国房屋和购房数据更敏感和危险,而且房产是经济晴雨表,这些都让美国知道了实在令人细思极恐。

4

房产垄断难以为继

最近,教培行业全军覆没,贝壳股价的崩盘,可能还只是个开始。

一方面,推翻教育、房产、医疗等影响生育率的三座大山,已成为当下的政治任务。

而贝壳按“交易提成”收获佣金,房价越高收入越高。因此,平台上不少中介为自身利益哄抬房价的事件时有发生,损害购房者利益,与国家大势相悖。

另一方面,随着贝壳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其受到反垄断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毕竟,房产作为一个大体量交易门类,贝壳在新房、二手房同时出手,渐渐形成了“贝壳税”的概念,甚至比国家契税还高。

就在今天,顶级投行摩根大通,大幅下调对贝壳未来股价的展望,体现出了资本市场对贝壳的看衰。

无论如何,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是建立在巨大的社会成本之上,注定走不远。

经历了股价跳水、创始人逝世的贝壳,未来的困境,恐怕还有很多。

关于今天的内容,大家有什么评价?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涛哥杂谈,地产人都在看的公众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带你全面认知房地产行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