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依扎自曝自卑经历:优秀的人,如何停止内耗,走向自我接纳?

 jocw的图书馆 2021-08-13

Hi,我是看见心理的编辑黑羊。

前不久,在综艺《上班啦妈妈》中,奇葩说辩手陈铭科普了一个小细节,来判断人的不同自尊程度——

高自尊者与人交谈时,会直盯对方的眼睛,遇到问题的时候,优先自我夯实,再吸纳他人意见;

而低自尊者与人交谈,则会看着对方嘴巴或别处,并且遇事优先考虑他人意见。

图片

听到对低自尊者的描述,热依扎立刻表示有共鸣:

我从小就有点自卑,小时候经常有人攻击我,我原来就是忍着,觉得起冲突是个特可怕的事。

前阵子经纪人就和我说:扎扎,你能不能不要老是抱着一种不要给别人拖后腿的想法去工作?因为我原来每一次拍戏,目标就是:我别是那个最差的。

图片

这段自白让很多人意外,毕竟热依扎在《山海情》等影视剧里的出色表现,即使不算演技爆表,也是很优秀了。

实际上,热依扎的想法挺有代表性,很多被低自尊状态困扰的人,也都有相似的心理:

别人都说我很好,但我感觉自己很糟糕;

总是不知道怎么回应夸奖,别人说我太谦虚,但我是真的心里虚;

每当遇到新任务新挑战就焦虑得不行,认为必须做好200%的准备,才不至于把事情搞砸……

而且,这些状态会造成很大内耗,低自尊者绷紧神经努力控制自己的表现,不仅失去了放松的快乐,还会不时跌入焦虑、抑郁的深渊。

那么,低自尊的状态是如何产生,我们又该如何走出呢?

图片

“我不配”“我不好”“我不行”

什么是自尊?

简单说,自尊就是你对自己是何种人的看法,是对自己整体价值感的表述。

《克服低自尊》一书中,英国心理学家梅勒妮·芬内尔把健康的自尊状态,定义为一个人总体上拥有正面的自我价值感,对自己有个平衡的看法。

图片

拥有健康自尊的人,会觉得“做自己是OK的”——

他能够从根本上接受真实的自己,优点和缺点都接受。他知道自己和所有人一样,有弱点,会做错事,会后悔,会渴望改变,也同样清楚自己有强项、优点、良好的品质,两方面都需要赋予同等的关注、同样的价值。

而低自尊者,则往往只关注到自己的缺点、错误,经常自我批评、自我厌弃,对自己有着过于严苛的要求,不能妥帖地善待与照顾自己。

他们内心里往往隐藏着一些这样的核心论断

“我不行”

“我不好”

“我不配”

“我不好看”

“我不值得被爱”

“我不会成功”……

这些核心论断,会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情绪、行为,并使低自尊者慢慢形成了自己应对生活的处世之道,或者说“生活规则”

比如:

核心论断为“我很差、我不会成功”的人,在工作上会要求自己任何事都以最高标准来完成;

核心论断为“我无足轻重”“一无是处”的人,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甚至遭受了不公平对待,也不会据理力争,因为他们觉得说出自己的想法就会被拒绝;

核心论断为“我不好看”的人,会用各种手段美容或减重,不惜花掉大量时间和金钱。

……

可是,这些“生活规则”通常并不能起到好效果,它们要么让低自尊者变成紧张兮兮、不知休息的工作狂,要么成为失去自我的讨好型人格,要么陷入过度的外貌焦虑无法接纳自己,等等。

这让人痛苦的低自尊,到底该怎么克服?

既然低自尊是一种信念,我们必须先了解这种信念是怎么产生,又是如何维持存续的。

因为解决之道,也藏在其中。

图片

“低自尊”信念是怎么缠上你的?

我们以热依扎为例。

热依扎是哈萨克族,出生和成长于北京。

但小时候,她因为异域风情的外貌,遭受过同龄人的霸凌。

他们说热依扎长得像烤羊肉串的,一见到她,就会大声起哄:“羊肉串,卖羊肉串了!”然后大笑着散去。

甚至有些家长也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和那个新疆小孩玩。

她把委屈告诉妈妈,得到的回答是:“你把学习做好了,把人做好了,人家就会把你当好朋友。”

于是,热依扎觉得自己受到小朋友们排挤,真的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如果变得优秀,就会得到大家的喜欢。

图片

从热依扎的这段往事,我们可以看出来,低自尊的信念,是从经历中习得的。

《克服低自尊》中,列出了11类可能形成低自尊的经历,比如“蓄意惩罚、批评、虐待”、“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等等。热依扎的这种,则属于“遭到欺凌”,或者“在群体中格格不入”。

还有些经历更为常见,比如:无法达到父母标准,或者被“恶意”地与他人做比较。

书中有个例子,主人公叫拉吉夫。

拉吉夫的父亲是个银行职员,一直梦想着能升任经理,但始终未能实现。他认为自己人生失意的原因,是拉吉夫的祖父母对他的学业不够重视,因此下决心不让孩子再重蹈覆辙。

于是每天晚饭时,父亲都会盘问拉吉夫今天学到了什么。

这种拷问让拉吉夫头皮发麻,因为一旦回答不满意,父亲的脸上就会写满失望:“你看看你堂哥,怎么就不能学学人家?”“如果不能进步,你这辈子就完蛋了!”

于是拉吉夫在内心深处,产生了认同父亲的低自尊信念:我不够好,我不会获得成功。

类似这样的核心论断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不衰,很难被疏离和质疑。

这是因为我们大脑中的思维偏向在起作用:

一方面,当你自尊偏低时,会特别注意到那些符合你负面自我信念的事。

比如,你很快会觉得自己外貌不佳、性格不开朗、做事不完美……你的人生焦点,被锁定在了你不够好的地方,而不是好的地方。

另一方面,你还会扭曲对所见所闻的解释,让你的思维始终偏向自我批评,而非自我欣赏、自我接纳。

比如,项目出了点小问题,你会觉得“是我搞砸的”;如果有人夸你气色不错,你会想“可见以前气色多糟糕”。

图片

当核心论断被这样维护下来,尽管低自尊者觉得自己有各种不足,但生活总得继续下去呀。于是为了尽可能像其他人一样“正常”地活着,他们会有意无意地遵守某种处世之道,也就是生活规则

比如,感觉自己很糟糕的低自尊者,他的生活规则可能包括了隐藏真实的自我,逃避亲密关系,尽可能避免社交,聊天时不谈论自己,极度保护个人空间,等等。

再比如,认为自己不够好的拉吉夫,他的生活规则是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因为他觉得“除非我总是万无一失,否则我的人生将会一事无成,如果有人批评我,就表明我失败了”。

这些“生活规则”某种程度上有些好处,比如拉吉夫可能会在职场大获成功,但注定也会让他付出更多代价:无法放松,无法享受生活,丧失休闲时间。

同时,这种生活规则带来的舒适,也必然是短暂、脆弱的。一旦面临生活规则被打破的情境,就会导致低自尊者的抑郁或焦虑,从而进一步加强低自尊论断,这就是低自尊最虐的地方。

比如,拉吉夫做演讲之前,会产生焦虑预测:会忘词,会冷场,听众们会抱怨他的内容毫无新意。

于是,他要么彻底放弃演讲机会——从而更加确信自己是一个无法成功的人;

要么把演讲准备到极致细节的程度,确保自己万无一失——可这样的话,即便演讲成功,他也会觉得自己只是因为做了极为充分的准备而“幸免于难”。

如果演讲真的出了问题,那么他会直接强化“我不会成功”的信念,进行大量“你真是个蠢货”之类的自我批评,然后沮丧地呆在房间里谁也不见,陷入抑郁情绪。

如果你存在低自尊的情况,可以回想一下有没有类似经历,面对压力情境时,你做了哪些焦虑预测?生活规则失效时,你又有多沮丧抑郁?

图片

图片

3步克服低自尊

低自尊的核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

虽然这些看法产生于久远之前,也存在片面偏颇,但我们却把它内化成了理所当然的信念,并由此形塑成日常生活。

所以,要克服低自尊,得从对自己的信念上入手。

《克服低自尊》里介绍的方法,叫认知行为疗法(CBT)。

它的总体策略是,让我们理解想法、信念如何影响了行为与生活,然后鼓励我们退后一步观察、质疑这些信念,而不是默认其正确。

CBT常用的技术有3种:

第一,觉知。

当你在做焦虑预测时,觉知它——

比如,演讲之前,你坐卧不宁,觉得观众会对你准备的内容毫无兴趣,甚至会有人起哄“下去吧”……当你沉浸在这样的想象中时,要及时觉察到:看,我又在进行焦虑预测了。

当你在批评自己时,同样觉知它——

比如,每当你觉得“我就是这么糟糕”“我就是这么蠢”“我果然没人爱”之类时,跳出来,注意到自己正在产生自我批评的想法。

第二,重新思考。

也就是退后一步,质疑焦虑预测与自我批评——

你完成一次完美到让观众尖叫疯狂、经典到足以写进教科书的演讲,概率有多大?

你也许会说,这怎么可能呢!OK,那观众起哄让你从演讲台上滚下去的概率,同样约等于0。因为足够完美和足够糟糕都是很罕见的。

所以通常情况下,你会完成一次普通的演讲,有些人欣赏你的表现,也有些人走神了,仅此而已。

第三,试验。

即用直接经验来检验旧的想法和行为。

经过第二步的重新思考,你原有的低自尊信念可能已经产生了动摇,现在你还需要尝试新的行为方式。

比如,出于对糟糕演讲的焦虑预测,你此前会把准备的时间用到极致,把每一个细节打磨到极致,现在,你不妨试试,只做8分甚至7分的准备,结果会怎么样?

大概率效果并不会差,那么你就从这样的试验里获得了一个替代性认知

原来我不必每次都竭尽全力,就能把事情做得还不赖。

图片

《克服低自尊》,是一本经典的心理自助手册,里边有大量帮助读者摆脱低自尊状态的技巧、案例、图表,完全称得上“一本书就是一份处方”,如果你正受到低自尊的困扰,强烈建议把它找来读一读。

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想法决定着我们的行为。低自尊者最让人惋惜的一点,是他们有能力成就自己,有能力获得亲密,有能力享受生活,但他们的想法却在不停地怀疑,最终导致了行为的退缩。

克服低自尊,并不是要成为一个自信爆棚的人,而是成为一个能接纳自己的人:

我有缺点,我犯过错,我确实很难做到一些事,但我也有优势,做过很多对的决定,有过别人羡慕的成就,我值得我已拥有的一切,也值得被信赖、被喜欢、被爱。

这个信念,希望能一直留在你的心里。

图片

作者:黑羊 / 编辑:苏小菲、寒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