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算上分裂后的魏赵,晋国的霸业几乎贯穿整个春秋战国

 昵称55301288 2021-08-13

周幽王十一年(

前771年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终于迎来了他的末日——犬戎攻破镐京。周王室收拾不了关中残局,只好在秦人的护卫下,周平王东迁雒邑。

经此变故,周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和号令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这些权力已逐渐转移到诸侯手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诸侯国内也出现了君臣逆位的现象——“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更有甚者,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动向——“陪臣执国命”。

东周初年,周王室势力衰减,游牧民族趁机入侵中原。周王室应对不了,各诸侯国只好自己救亡图存。在这过程中,诸侯们开始重视生产,发展经济,铁农具的出现也提升了生产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开垦,诸侯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础上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开始相互混战,天下大乱。

平王东迁

这种局势肯定不能够适应生产发展以及应对外来入侵,因此就有一些国家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对各国发号施令,对那些公开和严重地违反周礼的国家进行讨伐,对外部进行侵略战争或防御战争,保卫华夏诸侯国的共同利益,或动之以武,或进行武力威慑,或进行经济制裁和经济封锁,或诱之以经济利益,采用各种方式来维护华夏体系的秩序。这种秩序的维护在一定时期内也给各诸侯国带来共同的利益,周天子无力维持周天下的秩序,也对此表示认可,并封这些国家为“伯”,后来转译为“霸”。实际意思就是周天子承认了这个诸侯国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领导权。

有了这种领导权,除了能够享受面子和荣誉外,还有很多好处,比如集中力量开疆拓土。可是,并非所有的诸侯国都愿承认这种霸权国的地位并服从其领导。

因此,霸权争夺越来越激烈。由于春秋初年,许多诸侯国的实力和基础大体相当,没有一个国家能长期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这时的霸权国家还没有发展到超级大国的地步,各国的实力悬殊并不很大,所以很容易出现新的后起的霸权国家,形成了春秋时期的霸权的轮换。这段时期被称为“春秋三小霸”时期,分别是郑国、楚国、齐国。

齐桓公率先称霸中原,九合诸侯,尊王攘夷,一时风头无两,成为中原首霸。然而,齐国的霸权受到楚国的强劲挑战,齐桓公率领八国联军打算攻打楚国。楚国派出大军应战。齐桓公看到楚军势力强大,衣甲鲜明,担心两败俱伤,在楚国稍微低头认错,也就坡下驴,撤军回国了。

齐桓公

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因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很快也在

周襄王十六年(

前637年

在战争中受伤死去。结果此时的周王室又因为分封的问题爆发了“子代之乱”,周王室陷入危急状态。

周襄王十八年(

前635年

,刚刚即位的晋文公亲自率兵勤王,因为王弟太叔子带勾结狄国军队赶走了周襄王。晋文公很快打败狄军,活捉太叔子带,护送周襄王回洛邑,立下了安定周王室的头功,被视为齐桓公再世,在诸侯中建立了威望。然而直到5年后,即

周襄王二十年(

前632年

,晋楚爆发城濮之战,晋国击败楚国才取代齐国成为霸主。

此后2年,晋、楚为争夺郑国大战于邲。晋军将帅对和战问题争论不休,步调不一,迟疑不进,在楚军突然进攻下,晋军主帅荀林父不知所措,下令先撤退到黄河者有赏。这条命令致使中、下诸军争舟渡河,自相砍杀;仅上军在士会(随季)的率领下殿后而不败。

周简王三年(

前583年

,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晋国军队不仅击败了楚军,攻破了楚国的盟国蔡国和沈国,侵入楚国本土,俘获了楚国大夫申骊,俘获沈国国君揖初,这标志着晋国在晋楚争霸中已完全占据了上风。

周简王八年(

前578年

,晋国在取得对秦的麻隧之战的胜利后,完成了“秦、狄、齐”三强服晋的部署,中原诸国实为晋国之属国。晋国解除了对楚国作战时,秦国趁机自西出击的后顾之忧,而楚国未按盟约援秦,陷入被动。至此,晋国的霸权达到顶峰。

晋文公

此后,晋国与楚国作战,一直都稳占上风。在整个春秋中后期,一直到

周灵王二十六年(

前546年

,弭兵大会前,晋、楚先后作战11场,晋胜9场,而楚胜2场。楚国多次战败,甚至给后世留下了“楚客”、“南冠客”和“楚囚”等典故。

这11场晋楚战争先后为:城濮之战、北林之战、柳棼之战、颖北之战、邲之战、晋楚绕角之役、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鄢陵之战、彭城之役、焦夷之战、湛阪之战。

晋国获胜9场为:城濮之战、柳棼之战、颖北之战、晋楚绕角之役、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鄢陵之战、彭城之役、焦夷之战、湛阪之战。

楚国获胜2场为:邲之战、北林之战,皆在楚庄王时期。

晋国虽然多次获胜,却始终不能彻底征服楚国,楚国的附属国众多,即使被晋国瓦解了一部分,楚国依然是南方最为让强大的国家。楚国为了避免与晋国直接冲突,就发明了“国家游击战术”。晋军来了,楚军就走;晋军走了,楚军又来。

因为宋、郑等国都在中原,晋、楚每次争霸都会被波及,因此小国非常希望能够晋楚能够缓和下关系,于是在

周灵王二十六年(

前546年

召开了一场“弭兵大会”。

申包胥

但是晋国和楚国都没闲着,他们发起了代理人战争。晋国在楚国的后方扶植起了吴国,楚国因为北进道路被晋国压制得死死的,因此只好向东发展,直面碰上了民风彪悍的吴国,楚国就开始扶植吴国背后的越国。吴国当然不满意楚国的做法,因此楚、吴两国争端不休。在半个世纪的拉锯战中,吴国攻取了楚国的淮河一带的土地,并在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

发起了攻楚战役,以三万人长驱直入,攻破了楚都郢。申包胥哭秦庭,求来秦国救兵,这才得以复国成功。

不过楚国自此之后,国力大减,威风不比当年,已经从一流大国沦入了二流大国的行列,春秋后期及战国初期的历史,楚国都缺乏存在感。直到

周安王十六年(

前386年

吴起变法,楚国国力稍振,这才再一次用兵黄河。只是,当年的晋国霸主,早已不在,如今横亘在楚国军队面前的是魏国军队。

然而,楚国的这一次复兴,也只是昙花一现,在攻灭越国后,楚国国力短暂达到顶峰,结果楚怀王时期却被秦国诱骗,客死秦国,楚国的上庸等地也被秦国攻占。到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

前278年

后,楚国都城都被秦国攻下,疆域损失接近一半。楚国远避江右,以江淮为主要领土范围,战国进入到了下半场。

所以,在春秋五霸中,早期的“三小霸”霸权只及中原,当时的晋、秦、楚、齐等国还没有发展起来。齐桓公首霸之后,因为继承人等问题,齐国霸业一代而终。宋国的霸业就如镜中花、水中月,从来没有过。秦国东出被晋国压制,只能向西发展,称霸西戎。因此,在中原长期争夺霸权的,只有晋楚两国。历史上的很多成语故事,都来自于晋楚争霸的战争。

楚庄王

相对楚国“蛮夷”的身份,霸业长期是靠晋国来维持,晋国才是同根同源同宗的周王室名符其实的有力拱卫者。楚国的霸业只在楚庄王时,借助秦晋之争,晋国无暇争霸,才能够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楚国的霸业只维持了不到20年,且晋国仍在中原维持有相当的霸主地位。

其实,晋国在

周定王十年(

前597年

邲之战中失利之后,处境并不理想,齐国、秦国、楚国三个大国都与其存在矛盾,北方又有狄戎侵袭不断,然而晋国最终却成功将三个大国全部压制住,同时不断向北兼并狄戎之国,最终实现了晋悼公独霸中原。

在春秋时期,从出于抵抗游牧势力的需要,出现霸主国家的

周僖王三年(

前679年

开始算,齐国维持霸业36年,宋国勉力经营7年,秦国没有确立过中原霸权,楚国维持霸权20年,晋国维持126年,直到公元前486年吴国会盟,霸主归吴。实际上,那时候的晋国的注意力早已不在国际事务,其内部的六卿的争斗已经逐渐白热化。

在吴越争霸的20年中,韩赵魏也完成了“三家分晋”,三晋之一的魏国率先强大起来,以晋国的三分之一称霸中原长达百年,这也算是晋国霸权的惯性吧。

魏国跌落霸主地位后,“秦、楚、齐”三强格局开始形成,维持了70年时间,尔后赵国再度崛起,成为战国后期能够独当秦国的东方国家。

如果算上战国时期的魏、赵之霸,晋国的霸业,可以说一直贯穿了春秋战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进取心之强,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