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家太极之:矛头指向陈家沟——陈长兴的太极理论来自何方?

 tjboyue 2021-08-13

文/李通国

创作了陈氏拳术的陈王廷,他的《拳经总歌》是最早时代出现的陈氏功夫理论,我们已经知道其改编自戚继光《拳经》,并无丝毫原创的痕迹。其后历史一致绵延到陈氏十四世的陈长兴,后来的著作中又有了署名陈长兴的《太极拳十大要论》与《用武要言》,这是否意味着它们是陈氏太极拳理论的成熟篇章?

陈长兴(1771-1853)在请乾隆三十六年到咸丰三年,在此期间相应出现的理论著作中并没有发现“太极拳”一词,倘若它们真是陈长兴的作品,那真是独创之作了。

陈长兴《十大要论》与《用武要言》最早见于陈绩甫(陈照丕)在1935年出版的《陈氏太极拳汇宗》,其中首次出现了署名陈长兴的《太极拳十大要论》与《用武要言》等篇章。

1985年,陈小旺《陈氏世传太极拳》根据陈绩甫(陈照丕)在1935年出版的《陈氏太极拳汇宗》的记载,原文收入。

那么陈照丕辑录的《太极拳十大要论》与《用武要言》又来自哪里呢?

可能来源于陈鑫的《三三拳谱》。

别家太极之:矛头指向陈家沟——陈长兴的太极理论来自何方?

太极拳塑像

一、陈鑫的《三三拳谱》

唐豪在《行健斋随笔》之《形意拳鼻祖与谱》中说,在民国21年(1933)他在陈家沟调研时在陈春元(也有写作“陈椿元”)家借阅陈鑫著作,见到了陈鑫手写《三三拳谱》。三三就是内外各三合,即六合之意也。

唐豪读后,写到:“读序所云云,则知形意原名六合,为明末山西姬龙凤所发明,他谱称隆风者已讹。”形意拳原名六合拳,那陈鑫抄录的《三三拳谱》就是《形意拳谱》。但是陈春元当时只允许唐豪抄录目录、题记,不许抄录内容。

其目录如下:一曰双手。二曰拳经总序。三曰解法必用。四曰手足妙用。五曰锦囊。六曰短手。七曰十九问答。八曰十大要序。九曰总打。……其中的“十大要序”是:一、三节;二、五行;三、四梢;四、身法;五、手法;六、步法;七、上法;八、截法;九、三性调养法;十、内劲。与陈长兴《十大要论》相比,只是顺序上稍有不同。

可以想见,陈鑫抄录的《三三拳谱》即《形意拳谱》,其中的就是形意拳的《九要论》和《交手法》。

《太极往事》【1】中收录了一件事:1927年陈鑫的一个族孙愿意帮助他出版著作,陈鑫便将书稿交付于他联系出版,然而不久他从南京来信说“来时渡江,因遇风险,致将携带衣物全部失落江中。”谎称书稿遗失。后来署名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是1929年陈鑫去世前,将平生所著《安愚轩诗文集》《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及《太极拳图画讲义》留存资料一并交给过继儿子陈春元。这也是唐豪在陈春元家看陈鑫遗留作品时,陈春元小心翼翼的原因所在。原镐遗失内容七年后被陈绩甫(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名义收录其中。《陈氏太极拳汇宗》主要内容其实源于陈鑫著作原稿。

于志钧说:陈长兴《用武要言》全文用“要诀云”“古人云”“战斗篇云”,说明全文非陈长兴之作,乃引用他人的著作,是毫无疑问的。《用武要言》基本引自《九要论》的第九要论,故称“要诀”。《战斗篇》基本引自《交手法》,故曰“战斗篇云”。【2】

陈照丕辑录的《太极拳十大要论》与《用武要言》可能是陈鑫从《三三拳谱》改作,也可能是陈照丕的改作。

那么陈鑫的《三三拳谱》又从哪里来?

别家太极之:矛头指向陈家沟——陈长兴的太极理论来自何方?

形意拳

二、抄录《岳武穆形意拳论》

吴文翰【3】说:“《九要论》原与太极拳无关,自1930年才公开在赵堡等地抄传”,“正式印入书中公开发行首见于刘会峙的《武当赵堡传统三合一太极拳》”;“《太极拳十大要论》最早见于陈绩甫之《陈氏太极拳汇宗》(1935年南京版)”。

《形意五行拳图说》,为靳云亭(尚云祥徒弟)传授,其学生凌善清整理,约成书于1928-1929年,其时靳云亭在沪上教拳。书中《总论》部份收有《岳武穆形意拳要论》,共九篇,与刘会峙本《太极拳九要论》、陈绩甫本《太极拳十大要论》相比,内容大同小异。

综合三本《要论》之文字、年代来看,《岳论》最为原始,其余二本均为在其基础上加删改录而成。【4】以此而看,《三三拳谱》的最终来源可能是《岳武穆形意拳论》,所有的不同之处,是传抄过程中误写或者加上自己的理解造成的。

吴文翰说《九要论》1930年才公开在赵堡等地抄传,那么私下传抄的时间会更早,因为1929年陈鑫离世时都已经把手抄本《三三拳谱》传与陈春元了。

别家太极之:矛头指向陈家沟——陈长兴的太极理论来自何方?

吴文翰

三、结语

关于陈长兴太极拳理论的讨论可以落幕了。它仍然不是陈氏太极拳的原创理论,也非陈长兴所作,而是后人对形意拳理论的挪用。陈氏太极拳原创理论的出现要待陈鑫完成。

注释:

【1】季培刚.太极往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p:273-274

【2】于志钧.中国太极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50-259

【3】吴文翰(1928-2019),政法教育工作者,武派太极拳第五代传承人。著有《太极拳书目考》《武术文存》等

【4】 也说《九要论》的来历——代吴文翰先生拾遗。

https://www.sohu.com/a/445338220_1207543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