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竹|说柳

 中诗报 2021-08-13

关注天安门文学,用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小传】毛竹,西安蓝田人,生于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著有文集《灞水扬帆》。始终坚信人生就是奋斗撞响的钟声在宣告自己的存在!

说柳

/毛竹

艳阳天,艳阳天,桃花似火柳如烟

——题记

“春天来了!杨柳不约而同地第一个向人们报告了这一喜讯。”

这是杨庄的杨新发华胥中学高二时作文里边的第一句话。杨新发不是77就是78考上了不知什么大学,反正是大学。这句话的好处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好之处是有些失实,因为他把迎春花给忘记了,把梅花也给忘记了,更把腊梅花也给忘记了。腊梅是花也是树。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我们不必对杨新发求全责备,他在当时作文能出现这样的句子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当时他作为应届生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能过五关斩六将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一炮打响,已经是非常的难能可贵了。因为那年月考上大学是非常高兴并光荣的,一点也不亚于洞房花烛夜,确实是金榜题名时。所以乐得家人晚上还要包一场露天电影好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也庆祝庆祝高兴高兴。那会上大学为啥光荣呢?因为鲤鱼跳过龙门之后国家全包,不仅包学费包吃包住而且还包分配。那时的大学生是真真正正的天之骄子。好了,让我们再回到柳树吧。

柳树这玩意,好事里边有它,坏事里边也有它。红事里边有它,白事里边更有它。农村人家庭院落讲究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当中不载鬼拍手。因为“桑”“丧”同音不吉利,“柳”“溜”同音,金银财宝容易从后门溜走。而杨树的叶子在三更半夜时的哗哗作响让人感到阴森恐怖。总而言之,古人的讲究是非常大的。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一般都生长在靠近水的河边湖旁,生命力很顽强,非常容易成活。不必连根栽只要折一节柳枝随便插入泥土中就可成活。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田野里坟墓上的高大的柳树,几乎是坟不离柳柳不离坟。这样的柳树越高大说明坟墓的年代越久远,时间长了坟墓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会被夷为平地,这极有可能与风吹日晒雨淋特别是人的耕作有很大的关系,更不排除解放后特别是“文革”中的破除迷信的平坟运动。

我小的时候,白鹿原北坡原棱有一颗特别高大的不知什么树,反正从相隔三里多的水磨村都能望见。村里的老人都说这是坟头的一颗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柳树,而树底下是一个几百年前在蓝田作过官的南方人的坟墓。当我长大后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这颗树已经没有了。幸运的是我十五六岁时和伙伴们割草曾经亲自来到了这颗大树的下边,确实是颗高大古老的柳树,我们两个人手拉手勉强才能合抱它。无独有偶,我们水磨村东头的坟坡50年代有一颗千年的古树,不知到它有多高,反正水磨村人逛蓝田县城出了蓝田西城门相隔30里都能望见这颗老树的树梢。但这颗树不是柳树,而是千年的古槐。千年的柏,万年的槐,不信了你问老柿来。

古城西安的灞桥是古长安的东郊,古代送别去西北的客人往往从这里启程,或者从古城长安西北的咸阳出发,并有折柳相送的风俗,因为“柳”“留”同音,主人通过折柳相赠非常希望能把客人挽留下来。这是有诗为证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折柳送别还有一个用意,就是主人希望远去的客人到达目的地后,能够像柳枝一样随处都能迅速地生根、发芽、成长。这种折柳相赠的习俗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采薇》里面的两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其实就是古人赋予柳树特别是柳枝以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灞桥镇的柳树从古代一直到现在都成林并且成荫,远望灞柳苍茫迷蒙好似虚无缥缈的青纱帐或绿窗纱,尤其在阳春三月纷纷扬扬的洁白的柳絮漫天飞舞得几乎让人睁不开眼,伟人也描绘这种动人的景象: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这就是非常著名的关中八大景之一的灞柳风雪扑满面。灞桥镇是陈忠实的第二故乡,是他工作生活写作的又有一个根据地,可以说他的后半生与灞桥镇结下了难分难舍的不解之缘。杨花榆荚无才思,惟知漫天作雪飞。其实作雪飞的最厉害的应该是柳树,简直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似的。

陕西人在为死去的亲人送别(举行葬礼)时,常常把一二尺长的擀面杖粗细的用两寸宽的麻纸斜斜缠裹的柳木棒拿在手中为死者送行,或蹲在地上一手或两手拄着柳木棒哭泣死者,而这种拿在手里的哭泣或送行的柳木棒就是所谓的“丧棒”。下葬时,这一大堆丧棒百分之九十九连同棺材一起埋在坟墓里,待坟墓成为一疙瘩高高的土丘时就把剩余的那一根丧棒深深地插在坟顶,如果季节合适风调雨顺的话,就会成活为一颗小柳树,然后慢慢长大。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坟不离柳柳不离坟的现象的原因了。当然不是所有插在坟顶的丧棒都能成活为一颗柳树的。这要看季节和天气。坟墓前边有些松树或柏树是后来人们在祭奠死者时专门栽植的,而不是下葬完毕插在坟顶的。记住,坟顶只能插丧棒,而坟墓周围可以栽种松柏等树。专门为死者栽种的松树柏树一般比较小,成活后往往成为宝塔形状,在黑夜里极像一个个站立着的穿着黑色长袍的所谓的鬼,而且你越看越像,怪吓人的,再加上那些花花绿绿的东倒西歪的花圈。有时还会出现一团团绿色的火苗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真像是所谓的鬼在打着灯笼。送葬的人拿着丧棒拄着哭或手持丧棒送行,我想还是因为“柳”“留”同音想把死者复活并让他(她)留下来不进坟墓。

据我所知,柳树一般分为下垂的与不下垂的两种,下垂的当然比不下垂的好看多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有名的咏柳诗。伟人也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人们常常用柳树枝条在风中的摇摆来形容美女那柔软而苗条的腰身,所谓的走路就像风摆柳是也。人们也常常用细长的弧形的柳叶来比喻美女那弯弯的双眉,现在的美女非常爱美都忍痛用夹子拔掉原有的眉毛而用眉笔为自己随心所欲地重新画柳叶眉。风摆柳是形容窈窕淑女走路时的美好的姿态,这种动态的走姿如果再加上双臀一上一下的稍微而自然的扭动和摆动那真是太性感太迷人了。你看那柳树(特别是垂柳)的枝条多像美女那乌黑发亮的粗壮而柔软的丝丝缕缕的发香袭人的正在用木梳梳着的长长的披肩秀发。

不过有一个词叫做“残花败柳”,这个词是贬义词,它比喻那些生活放荡的有着一定姿色的而且上了一些年龄的基本上没人问津的娼妓以及娼妓式的视贞操为儿戏的女人。最早姓“柳”的人都和柳树有关系吗?不得而知。像那个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柳下惠。而从古到今的性病常常被民间含蓄委婉地称作“花柳病”。多美的柳树啊,却被用来形容比喻那些身体与灵魂肮脏的人与肮脏的病。

当然了,柳树的枝条也可以用来制作“柳笛”或柳条帽,而我村的一个顽童头戴柳条帽嘴里噙着柳笛爬上了柳树的最高处,先是吹了一阵柳笛,然后就高喊着自己创作的一首顺口溜:上柳树,吹喇叭(柳笛),我把鸿运捏扁扁。鸿运给我二分钱,我把鸿运捏个圆又圆。这个顽童就是答义,不过他现在已经60多岁了。我们水磨村的柳树本来就很少,再加上白事情时被砍作丧棒,所以现在的柳树简直是越来越少了,少到几乎要灭绝的地步。自古柳木也被人们作为木板制作成棺材,因为柳木有一个特点就是耐腐蚀,但比起人家柏木来就差得太远了。记得知了这种昆虫都喜欢爬在柳树那光光的柳枝上一边死命吸食着柳树的汁液一边死命的叫唤,恐怕是用那聒噪的叫唤掩盖对柳汁的吮吸。

记得家乡的人在踩高跷时,都喜欢用柳树这种木头来制作高跷,这样制作的高跷都被人们称作“柳木腿”,所以我们这里的人都把踩高跷叫做“走柳木腿”,这真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啊!柳树的叶子绿的最早而落的最迟,所以柳树是非常耐冷的一种树。人们剁肉用的木墩子无一例外的都是用粗壮的柳树的树身锯下来做成的,之所以用柳木就因为柳木再剁也不出现裂纹,即使出现裂纹也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弥合或神秘消失,就像传说中月宫里吴刚砍伐的桂树一样。这就犹如人们用梨木或杏木作擀面用的案板一样。

古代的诗词歌赋里在描写形容柳树时“烟柳”一词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艳阳天,艳阳天,桃花似火柳如烟。这是现代诗。而“斜阳正在烟柳断长处”则是古代的词作里面的名句。关于烟柳,我的理解是从远处观看柳树时看到的柳树是虚无缥缈的好像一团团如烟似雾的绿窗纱一般。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情形。

南方多水自然也多柳树特别是垂柳,因为柳树喜欢水,经常生活在河边湖旁,而我国南方何况是河湖港汊纵横交错的水乡泽国呢!京剧现代戏《沙家浜》军民鱼水情那场戏指导员郭建光唱得多好: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沙家浜》的故事发生在江苏常熟附近,而那一带柳树是最常见的树种了。所以柳树特别是动态的垂柳由于其姿态非常美好,所以常常作为首选的风景优美的树种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与宠爱。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作家刘蕴华由于非常爱柳所以笔名取作“柳青”,据我所知有一个美术编辑他的笔名叫柳成荫。这都是起的非常巧妙、浪漫、美好的笔名。

“足下”一词的来源与柳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晋文公重耳发现自己对救命大恩人——忠臣义士介子推忘恩负义之时,便亲自带人到绵山寻找介子推,但介子推及其母亲对晋文公避而不见,晋文公找不见介子推,便以放火烧山的办法迫使介子推母子出山,谁知介子推与其母不知何时双双抱着一颗大柳树已经被活活烧死。晋文公在柳树附近厚葬了介子推母子,并令人伐下了这颗柳树做成了一双木屐穿在脚上以表示对大臣介子推永久地不忘、纪念及感恩之情。第二年晋文公又来到介子推母子坟前祭奠,发现那棵大柳树的根部竟然起死回生绿意盎然,以为是介子推母子显灵,就折下柳枝分别插在两个坟头并自制柳条帽戴在头上以示祭奠。

中国从古到今不仅有折柳、戴柳而且还有插柳的习俗,给门上插,给门前插,给车、马以及轿子上插。这多半是为了在寒食节与清明节祭奠介子推罢了。除过祭奠介子推外还有一种祝愿并希望自己和别人四海为家随遇而安安贫乐道万古长青的美好用意。

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也与柳树有关。据说从前灞河岸边的王家斜村有一个种西瓜的名叫土儿的小伙子,他与灞河龙君的一个名叫柳儿的姑娘,一见钟情并相知相爱,但龙君派出的虾兵蟹将极力阻挠并破坏他们的爱慕与结合。最后柳儿在灞河岸边为了挽救土儿的性命,便化作一颗皮厚中空的柳树深深地扎根在土儿身旁,但龙女的作为很快被龙君所识破,龙君对这颗柳树拔呀拔摇呀摇,既拔不掉也摇不动,就气急败坏地用宝剑把躺在柳树下的气息奄奄的土儿砍死了,又把这颗柳树砍成了无数节柳枝。最后王家斜闻讯赶来的人们含泪埋葬了土儿,并在土儿的坟上插上了一节柳枝。余下的柳枝全部插入了王家斜村灞河北岸的泥土中,没想到这些柳枝很快生了根发了芽并且长高变粗,远看非常的婀娜多姿。王家斜的人们都说这是柳儿那柔软的腰肢、窈窕的身材和披散的秀发。

据说柳树是四大鬼树之一,因为柳树在丧事中被用来大量制作成丧棒。另外三颗鬼树是桑树、杨树和槐树。

据说陕西凤翔有四绝,这就是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和腊汁驴肉。

作为地名或城市,中国的X州特别多,其中就有一个“柳州”。我不知道这个地名是否与柳树有关系。从古至今中国人非常讲究住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为啥?住在在苏州,是因为苏州风景优美人才辈出,这不钟灵毓秀吗?;穿在杭州,是因为杭州丝绸非常有名;吃在广州,是因为广州以美食闻名天下;死在柳州,是因为柳州用作棺材的树非常有名非常好。但这种棺材用树却不是柳树,而“柳州”地名的来历与柳树也没有什么关系。“文革”期间,在红色风暴的席卷下,连“西红柿”都要改名为“东红柿”,全国各地的地名当然是在劫难逃。所以柳州所有的地名也不例外的变成了一片红海洋。而柳州用来作棺材用的一种树木不是柳树,而是一种叫做油沙杉木的树。该树生于深山老林之中以及悬崖之上,这种树木的树龄如果不超过百年的话,是不适宜被制作棺材的。这种树龄超过百年的木材,入水则沉,入土难朽。香如梓柏,色如古铜。用这种木头制成棺材后,再刷上几遍熟桐油或生漆等干燥后就大功告成了。这些杉木直径大,制作棺材的上下左右4块木板分别是不加拼合的一整块木板。据此可想而知人们为何要死在柳州的真实原因了——竟然都想不朽!

古代人们制作弓箭的常用木头,有梨木、柳木、桃木、枣木、槐木、白蜡木、丁香木、青冈木等,总而言之木质坚硬的都行,但最好的特别是辟邪效果最好的当属桃木弓与柳木箭。有道是,桃木弓配柳木箭,一下射到你后院。

记得柳树还叫做“杨柳”,“垂杨”,好像也可以直接叫“杨树”。据说是隋炀帝南游时命令沿运河遍植柳树,又赐姓“杨”,所以又叫“杨柳”或“垂杨柳”了。《水浒传》中鲁智深曾倒拔垂杨柳。柳永词中有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后来上网查找资料,才知道柳树属于杨柳科,品种繁多,竟然有三千多种而且遍布世界各地。而我国的柳树品种也多达五十余种,尤以垂柳、河柳、旱柳、杞柳、黄华柳居多。

柳树的用途很多,可以说它的全身都是宝。柳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晒干后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泡茶。柳芽茶色如碧泉,清香可口,长期饮用有防病治病作用。柳絮可做枕芯,也可作鞋垫。因为它柔软性凉,作枕芯可以帮助失眠的人渐渐入睡。柳叶、柳皮、柳根都可以入药,能除痰、明目、消热、防风。夏天柳树还可以乘凉并观赏,枝条能编成结实的箩筐,还可以把捕获的小鱼串联起来。用柳木做成的家具不仅硬,而且不易翘裂变形。柳皮和柳根除过药用还可以当柴烧。

致敬柳树!

2019327、家中

本文编辑:韩晗

天安门文学纸刊视作品质量优中选优刊发,所有来稿均在天安门文学平台展出,纸刊选稿无关打赏、无关点赞,就一个纳入海选的范畴,即文章浏览量达到600者,就可以纳入选稿库,从选稿库中选取优秀作品上刊。

来稿除诗歌外,只要不涉及政治和宗教,其它文学裁休均不受限制,来稿请连同作品和详细地址发送到收稿人微信韩晗h15101221693,紫色玫瑰hudongmai ,作品一旦采用,即送一本样刊作为稿费免费赠阅,赠阅外每本收30元工本费和快递费。

天安门文学杂志,集文学、文艺、文化三位一体,主要刊发原创首发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故事、剧本、摄影、书法、绘画等体裁,欢迎投稿。打赏10元以内不发放,10元以外,一半赏金作稿酬(10日内结算),其余赏金作为平台运营,请加稿费发放人素素微信j13603499693。自愿参与,适度打赏。投稿说明:要求原创,文责自负。拒绝抄袭剽窃和一稿多投。如发生任何纠纷,与本平台没有任何关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