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学文研】张载在宜川创立人性二元论

 CHAWEIRENSHENG 2021-08-13

     张载,字子厚,眉县人,祖籍大梁(河南开封)。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出生于长安,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逝世,享年58岁。因为家居陕西眉县横渠镇,并在横渠镇设立书院讲学,故学者称其为“横渠先生”。他在陕北云岩当县令时间不长,却让这边远荒僻之地经历了文明洗礼。他在距云岩二里的下虎峪寺办起学堂,提出的“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云岩小学大门上的牌匾就刻有“横渠遗风”四个大字,校园内保留着纪念张载的“张夫子庙”。丹州城内也修有二贤祠,专门纪念张载和宋代另一位大儒胡瑗。两位大师把文明的种子撒播在宜川,使我们从小就沐浴着这股暖风。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试验井田,渐变改革的政治主张,皆源于义理和智慧。张载总结了先秦以来的人性论,吸取了各家学说的优点和长处,创立了关学具有特色的人性学说,认为,人和万物都是由“气”产生和构成的。因为气有清浊、精粗、明昏、偏全、厚薄的不同,便产生了千差万别的物和人,所以,气的本性就是人和万物的本性。据此,可以肯定人和万物都是有性,而且人和万物的本性,同出于“太虚之气”。因此,性是永恒存在的。这就是人具有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与天道合一,因此天地之性是先天的,反映自然本来而且是纯善纯清纯洁的,但人生下来之后,都具有不同的身体条件、生理特点、家庭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些外在因素与人与生俱来,先天秉赋的天地之性结合,交互作用和影响而形成的后天之性,就是“气质之性”。气质之性中有善有恶,有清有浊,从而决定了人性具有千差万别,这样,张载创立了人性二元论。天地之性是诚明至善的,是善的来源,而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是恶的来源,是人欲的体现。至此,关学对于争论了一千多年的性善与性恶论,给了一个总结性的合理解释。

      人犯错误,作恶了,是气质之性中的恶性,人要成为圣贤君子,必须变化气质之性,去掉气质之性的遮蔽,回归和彰显天地之性。变化气质之性的方法,途径是接受教育,学习礼义道德,养气集义。“养浩然之气须是集义,集义然后可以养浩然之气……义者,克己也。”集义犹言积善也。通过积善,克已,而且坚持不懈,才能不断变化气质,获得正直刚大的浩然正气,从而达到圣贤君子的境界。关学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的学说,既为人性善恶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又为天理、人欲之辨供了理论依据,是对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贡献。朱熹称赞张载的人性论是“极有功于圣门,有利于后学……,前此未曾有人说到此”。(图文:袁金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