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韩端发||苗子湖的回忆一一七夕节感文(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1-08-14
  主编:非   
1975年,我在武汉后勤部队工厂卫生所工作。
3月的一天,卫生所所长告之让我去一趟厂政治处。是杨主任、曹书记找我谈的话。要我去沙洋苗子湖部队农场一连报到,当知青带队干部。并说一连耕耙班是由我厂职工子女组成的,一直是农场的老大难,影响极不好,希望我去后迅速改变面貌。我是一名当个兵的共产党员,二话没讲,只能说保证完成任务。
经过两天准备,我打起了背包,踏上了前往沙洋之路。
               “韩书记”
在一连连部接待我的是周连长(3506工厂车间主任)、邹指导员(3510工厂中层干部主职)、马副连长(3604工厂技术员),简单寒喧后由邹指导员宣布了农场政治处决定,由我任农场一连团支部书记,代副指导员职。晚饭前的大会上向全体知青宣布了这一决定。
第二天上午利用一小时的时间召开了一连团支部委员全体会议。在会上,知青委员们分别发表了意见,主要是对青年们没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他(她)们从学校毕业到农场已是五个年头了,需要得到领导们的理解和支持,比如说文艺活动、谈情说爱方面等等。一点也不夸张,他(她)们过的是原始人生活。在此,我代表带队干部表了个态,决定接受、支持同学们提出的正确意见和要求,改善文化环境,开展文体活动。同时以团支部书记的身份表示,愿意带领大家当好党支部的得力助手,争当优秀团员,开展“一帮一”“ 一对红” 活动,积极发展新团员,争创先进连队,讲话获得热烈掌声,“韩书记” 由此出名。
我老伴是武汉下放知识青年,基本上与他(她)们同届,可说是有共同语言。我把自己当作大哥的身份,知道他(她)们想的什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说实在的,五年农场生活,只要没有其他重大事情发生,都应该是共青团员,不应该更不要把他(她)们关之门外。仅10个月时间,团支部发展了11名同学入团、1人入党,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演出队”
团支部建立建全、开展工作后,连队工作有了起色,在农场里也有了一席之地。如何巩固,如何发展,客观地摆在面前。在连队党支部、连里领导的支持下,把废旧仓库开办成了连队图书室,利用旧木箱当桌上面铺层塑料布,一共搞了6个,加上各排、班捐赠的简易板凳,简易图书室成功了农场组织各连领导到一连开了现场会。
会后,成立了以一连团支部名义的文化演出队,我担任该队顾问,亲自参与演出队组织的宣传活动。如“学习雷锋”“ 纪念五四”“ 庆祝七一”“ 庆祝八一” 等。我记得最凊楚地是学习雷锋活动,我还写了《献给你一一雷锋战友》的朗诵长诗,与同学们一道到厂部政治处、有线广播站作了汇报演出,我半土半洋的表演受到厂领导的赞扬。自演出队成立,同学们于晚饭后至晚上9:30为图书室开放时间,参加集体活动多了,打架扯皮吵闹乡邻少了,基本上没发生。连队由后进变为先进,也让农场和地方刮目相看了。
               “耕耙班”
 一连耕耙班大部分同学由七四三五工厂子女组成。或者是连队个儿较大、身体较强壮的同学组成的,担负着连队耕耙平整田地的任务,可说是担子重,责任大。
我利用回武汉的机会拜访了耕耙班胡班长的父亲。他是武昌区公安局一名负责干警,工作多而杂,压力也不小,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事,希望得到组织上的关怀。回到农场,我几次和他谈心,他表态也好。我就主动和他一起上下班,参加力气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也愿意和我接触了,高兴之余,我们两人还小酌二两。班里的同学,排里的同学都说小胡变了。九月的一天,小胡被光荣地批批准为共青团员,所在的耕耙班各项工作也走在前面,受到了连队领导的认可和表彰。
                知青安排
临近知青分配也是应该面对的实际问题。有的领导甚至说,到农场谈恋爱,就是不要把他(她)们分到一起,让他尝尝不听话的后果。在会上我据理力争,谈到知青从十五、六岁下放,至今5年,应该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为什么不让分到一起呢!我们不应该当王母,用金钗划银河,人为地拆散鸳鸯。我们今天来农场带队的知青干部都有夫妻分居,希望全家团圆的期盼呢!在此我还写了《遥天吟》一一于274部队农场学生分配时的三十句五言诗。希望带队干部"若知离别苦,勿乱鸳鸯琴"。
同年11月,由于学生分配,我结束了带队工作回到工厂。听说农场领导采纳了我的建议,分配时照顾了有情人,让他们工作生活在一起。有几对知青后来还给我写过信,表示感谢。今七夕节将临,无限感慨,我真想回到从前,可事实上将永远成了苗子湖的回忆。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韩端发,笔名天发,1947年生,湖北汉川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退休干部。现任世界艺术家联合会文学创作部副部长,湖北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文化寻根委员会副会长,海南省周易协会名誉副会长,汉川市老年作家协会主席,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汉川分院名誉院长,《汉川文采》杂志名誉主编,主编有《魅力汉川》,与马兰合编有《中华周易名人集》,任《千里湖乡味美汉川》执行主编,主持编辑《汉川文采》2O期。多年来撰写赋文近3O篇,多篇为《中华诗人年鉴》等刊物、书籍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