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厉内荏诚小人——《论语》悟读【436】

 新用户97560OBk 2021-08-14

外和内刚方君子,色厉内荏诚小人。

《论语》第十七篇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色厉而内荏(rěn,虚弱),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洞)之盗也与?”

【译文】

孔子说:“色厉内荏,用来比方小人,其实就如那种穿壁翻墙的窃贼而已!”

【悟读】

这条路谁人不走?那件事劝你莫为。

对联出自邯郸广府城的城隍庙。通俗易懂,望而知意。“这条路“指人生归途,哪个也逃不脱,必须走这一回;“那件事”,指哪件事?知者自知,明者自明,此言如当头棒喝,希望某些人能悬崖勒马。

君子品格,儒家所求。夫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又曰,“刚、毅、木、讷,近乎仁”。“色思温,貌思恭”则不“色厉”,“刚、毅”则不“内荏”。因此外和内刚方君子,色厉内荏诚小人。

“色厉而内茬”,外表强凶而内心虚怯,后被用作成语“色厉内荏”

浅层理解“色厉而内荏”,谓之外强中干。此等人外表是假的,内心是虚的,他们试图借助严厉之言色壮壮自己虚伪之内心。

真正的生命强者,内心强大,外和内刚,云淡风轻。

深度理解“色厉而内荏”,即那些满口仁义道德,道貌岸然,威严异常,实则口是心非,装腔作势,表里不一,以权谋私,作奸犯科,诚可谓欺世盗名之流,沽名钓誉之辈

如此小人如同穿壁翻墙之盗贼,既有为非作歹的强凶外表,又有悖礼违法的虚怯内心,正如本章夫子所言“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夫子一生之孜孜以求的梦想是天下大同;中山先生把国家权力分为“政权”和“治权”两部分。他强调,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

论何时何地,人民才是国家的真正主体,是公权力的真正主人。因此,任何人试图窃取公权力,谋取一己之私利,必将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蒲松龄在另一篇小说《胭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断案的官员把四五个嫌疑人关到城隍庙里,骗他们说:“城隍爷会在杀人者的背上写字。”利用凶手做贼心虚和迷信的心理,找出了真凶。

举头三尺有神明,俯仰之间存良心;

堂堂正正做个人,夜半梦来心不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