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栖凤轩2013 2021-08-14
早搏脉与房颤脉不同
(文章来源:《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12期)

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

金栋按:心脏节律失常临床常见有过早搏动(早搏)和心房颤动(房颤)等,若发生后脉象亦随之变化,出现脉有间歇、歇止的多种异常脉象。由早搏而形成的脉叫早搏脉,与中医的促、结、代脉相同,已得到中医界共识。由房颤而形成的脉叫房颤脉,与中医的哪些脉象相同呢?目前尚未统一。笔者认为在常见的28病脉中当与中医的散、涩、短等脉相同。
  
  1、早搏脉与房颤脉不同
  
  早搏脉与房颤脉绝不相同,现在许多中医学者,将早搏脉与房颤脉多混为一谈,并称“结代脉”者多,何也?因早搏脉与房颤脉虽同属间歇(止)脉,但间歇不同。另外房颤临床常见有两种,即阵发性和慢性持续性,二者脉象亦不尽相同。房颤脉特别是慢性持续性房颤脉,最易与早搏脉相混。

  早搏与房颤心电图可确诊,而脉象要靠三指体会。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和临诊经验差异,对脉象体会和描述不一,所以诊断的脉象则各异。当确诊早搏与房颤时,此时切脉可以获得客观、规范、明确的脉象信息,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脉象很有帮助。为医者若感兴趣,可作对比仔细探寻、钻研二者是否一样。
  
  2、慢性房颤脉相当于中医的涩、短脉
  
  慢性持续性房颤,此时的心室率在60~100次/min之间,脉率缓慢,至数虽不齐,但可数清。脉象显示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特别是心室率在60~80次/min的脉搏跳动中,指下短小无力、难以接续,间歇之感甚为明显。故而形成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参伍不调的间歇脉象。此间歇脉当为涩短脉,因“参伍不调名曰涩”(《濒湖脉学》),而“短脉涩小”(《诊家正眼》),实则涩脉,非结代脉,但此时最易误诊为“结代脉”。那么涩脉(慢性房颤脉)与结代脉(早搏脉)到底不同在哪里?
  
  3、慢性房颤脉与早搏脉之区别要点
  
  慢性房颤之间歇脉,属异位节律,其强弱大小不一,快慢不匀,指下参伍不调,无序杂乱,涩短并见。早搏之间歇脉,属窦性节律,其强弱大小一致,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律相同,无涩短之象。此正是区别之关键。朱文锋《中医诊断学》云:“涩脉与结代脉均有脉来缓慢,脉律不齐的特点;涩脉往来不利,其势艰难,三五不匀,似止非止,与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或代脉止有定数者,显然不同……涩脉与结代脉实非类同。”
     
  4、快速房颤脉相当于散(涩)脉,非促脉
  
  另外,在阵发性快速房颤时,因心房快速不协调的乱颤,导致心室率快速而乱,脉率>100次/min。此时脉象显得既脉律不整,又脉力不匀,而且快慢不一。即浮大散漫,无序杂乱,至数不齐,快慢不匀,长短不一,如“杨花散漫无定综”(《濒湖脉学》),此阵发性快速房颤脉当与中医的散(涩)脉同。因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脉率>100次,故有的学者将此快速房颤脉称为促脉。如《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促脉可见于心率较快的各种早搏、快速房颤等。”因促脉只是“数中一止”,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律相同,强弱大小一致,无散乱(涩短)之象,故称促脉亦欠妥。
  
  5、结语
  
  综上所述,由早搏与房颤而形成的早搏脉与房颤脉,二者脉象不同。在常见的28病脉中,早搏脉与中医的结、代、促等脉相同,已得到中医界共识。而阵发性快速房颤脉,因脉率在100次/分以上,则与中医的散(涩)脉相同;慢性持续性房颤脉,因脉率在60~100次/次之间,则与中医的涩(短)脉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