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40724

 新用户3160VUiy 2021-08-15

关于老家具,在下从前基本是敬而远之,因为毫无根基,直到后来的2008年在苏州自家亲戚的宅子里不经意间踏破铁鞋,陡然发现,上世纪七十时代中就骑跨过的那两张四旧榉木骨牌凳竟然是暴风骤雨的土改过后留下的“劫后余”,面对着这样的传承可靠可考的解放前的“长物余”,于是言之有物。自然地也就颠覆了京城某些专家名嘴的所谓“苏工惜料如金”之器形纤细空灵说,以及夸张的完工之后剩余的废料之短小只可以做牙签的张口就来。

传统家具这个领域,大概依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尤其是当朝专家名嘴之中张口就来人云亦云者众,不靠谱之滥竽充数层出不穷。这样误人子弟的行径,窃以为是人世间最大的恶。何以误人子弟?因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比如前些日子,当朝一品造诣卢沟桥,竟然不知道放下屠刀的日寇当年在煌煌神州各大战区清一色地都是向国民政府投降,这玩笑就大了去了。可见伟大领袖当年张口就来的“不抗日的蒋介石躲上了峨眉山,日寇投降后再下山抢夺胜利果实”之说影响之深。在下的幡然醒悟,始自公元1995年。那一回,全世界庆祝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电视上看到境外记者访问彼时仍健在的蒋纬国将军。小蒋在回答境外记者关于老蒋不抗日的天朝正统教育时说了这么一句:八年抗战,国军折损的将官超过二百员,八路只有一个左权加新四军的彭雪枫。这话在下听得明明白白,于是疑窦暗生:怎么会差距得这么悬殊。于是一根筋地刨了下去,这才陡然发现,从小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之《南征北战》中面目狰狞的反面角色张军长,竟然是历次对日恶战都冲锋在前的民族英雄张灵甫将军。远了。远了。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这样的大江南北,莫不是万里膻腥如许?


好好读一读历史,大概多少可以明白,如今江南地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的这许许多多的所谓“明代黄花梨家具”是如何的不靠谱。明末的江南繁华地之后,经历过的玉石俱焚绝不仅仅是满清的七屠八屠九屠十屠。八旗铁蹄过后,大江南北的人丁户数从约摸五千万下降了将近三分之二。不见了的这三分之二,都是累累白骨。城破后的视死如归,谓之“屋无虚梁,木无空枝”。洪杨之乱,苏浙安徽是主战场,生灵涂炭,概莫能外。什么叫做生灵涂炭?《投名状》里可见一斑。经历了满清八旗的屠与洪杨之乱的涂之后,然后是血色的公元1937,从淞沪到南京。国民政府最精锐的三个德国装备之德械师,玉碎金陵。本朝版本的关于那一段历史之主旋律,叫做小米加步枪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拜托好好看一看大导演张艺谋烧钱无数,拖累到投资人张伟平冲冠一怒报复性地踢爆前者葫芦娃超生之后果的前因,谓之国产大片投资之最的《金陵十三钗》。影片前半阕峥嵘地展示了什么叫做焦土抗战。影像中的那一片焦土,所在之地叫做石头城。

窃以为这多少可以旁敲侧击地印证了为什么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有古典家具学者沿着传统的京杭大运河考察明代黄花梨家具的来龙去脉时在源头的苏南一地竟然收获无多。不客气地说,即便是退回三四十年前,苏州也好,东山也好,认得黄花梨的传统苏作老工匠也没几个,那时候尚可以上溯民国。因为早早就断了香火。那位自费考察调研的古典家具学者,或者准确一点说,叫做“玩家”,就是后来以《明式家具研究》名垂青史的王世襄先生。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包括这些从前并不受人待见的“长物余”。

所以,在下在老家具面前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苏州姑母的婆婆年轻时的照片,时代:民国)

(老人家2008年的模样)

(老人自家厨房下人用的榉木骨牌凳,厅堂的红木家具土改时全被抄没)

(民国榉木骨牌凳底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