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才,也要在实际的基础上规划,才能真正的发挥才能,否则也只是纸上谈兵

 六月的自留地 2021-08-15

01

记得几年前,有一位同事入职不到一周,就对公司的各种工作规范和流程提出种种质疑。只要一有机会就说公司的规范、流程是一堆老古董,限制了大家的思维,只会在既定的框框下工作,这样下去,不可能有什么创意,公司也没有什么前途,之后就是自己的一番高明见解。

每每听这位同事的见解,总觉得好象很好道理,再细细想来,又觉得他说的话好象都是一些理论性的,蓝图指导方向性的,根本无法落地,无法实施,但是又想不到他的问题出在何方。

这位同事工作不到一个月,就给领导写了一份27页的Word文档公司规划书,领导看后不了了之,不到两个月,这位同事就离职了,据说走时扬言公司这座庙太小,盛不下人家这尊大神。当进看到那位同事离开,还有遗憾,觉得那么有才,走了多可惜。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见这位大神的那份高屋建翎式的公司规划书,全篇都是公司应该走什么什么路子,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每年广告多少多少万,销售人员需要谁谁(国际大咖)来指导,两年公司业绩提升几倍,按照什么什么路线规划,两三年公司将成为行业领头羊,然后还有五年公司上市之类的各种预言。

咋看之下,这简直是一份完美的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书,如果不知道公司实际情况,只看这份规划书,能让你看的热血沸腾,打鸡血似的嗷嗷往前冲。

02

直到看了《大秦帝国》,看了战国时间所谓的名士犀首和洛阳苏秦在秦国国君赢驷面前献上自己的霸国方略,自以为是一个统一天下的雄才伟略的指导策略,必定能被秦王接纳,按自己的策略来整顿国家,准备大举统一天下,完成一统的霸业,结果两人的统一天下的方略都未被采纳,都灰头土脸的离开了秦国。

犀首,原名公孙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秦国国君赢渠梁病逝,赢驷即位,车裂了商鞅,正需要人才的时候,犀首恰在此时学成出山,来到秦国,向赢驷献上了自己的秦国霸业的方略,具体方略即是:立即称王,一年内攻取三川,三年内吞灭三晋(即当时的赵国、魏国和韩国),五年内统一中原,十年内廓平四海。

看看这份方略,真是具有大气魄,赢驷刚刚即位,五年就完面了统一中原,想想这是多么大的伟业,是任何一个男人梦寐以求的辉煌。可是这份让人激动万分的方略真的可行吗?

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二十年间从一个贫弱国家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隐隐有着大国的势头,也仅是隐隐成为大国,而不是真正的大家。再说军队,当时秦国精锐之军仅有五万,而其他六国仅魏国、齐国、楚国三个一流大国,虽然当时魏国有着滑坡之势,但是国力还是不可小觑,而齐国和楚国二三十万军队那可不是说着玩的,韩赵燕那三个国家看似小国,但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特别是燕国的兵器制造为各国之首。

再说仅仅一个五万精锐之国的军队要吞并六大国加起来一百多万的军队,人家军人站那不动,你一个一个去杀,也要累死了,何况人家那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壮之士。

虽然说打仗,可以征兵,可以增加兵力,但是临时征来的兵有什么战斗力,当时秦国有几个名将,好象没有,只一个司马错也仅仅与义渠打了一个胜仗,还被赢驷封为国蔚,可想而知秦国的名将就像魏惠王王车上的夜明珠一样,绝对的稀世珍宝。连一个好的将领都没有,打什么仗,还不得好好的先培养几个可打大仗的将领再说。

其次,秦国变法二十年,虽然国力雄厚,可是新建了咸阳这个国都,又建立了一支五万人装备精良的军队,这两件事情可都是花钱如流水,秦国的国库还能有多少钱?所谓的国富也是外人看着好看而已,实际什么情况也只有当权者知道而已。

俗话说,打仗就是打钱,一个积蓄了二十年的国家,与魏国和齐国三十多年积累,楚国更是幅员辽阔,不知道几辈子积累的财富,能打过人家吗?

所以犀首的策略看似宏伟,实际上照此攻打山东六国,自己先灭亡了都不知道怎么灭亡的,何谈统一六国,所以在民间磨练了十几年的赢驷看出了此策略的不可行之处。

犀首的策略未被采纳,自己离开秦国,另谋他国去也。

03

前脚走了一个犀首,后脚来了一个苏秦。

苏秦,洛阳人,家里几代商人,到了他父亲苏亢这一代,深受商人的苦,就把几个孩子送去求学,希望能够获得功名。苏秦不负老父重望,少年得名,成为名士,几经思考,决定到秦国谋一个高官厚禄,于是拜别老父家人,辞别妻子,来到秦国。

苏秦,前面嘲笑了犀首的策略,回头又给了秦王几乎与犀首一样的策略,新瓶装旧酒而已,只是说法不一样,同样是没有考虑秦国的实际情况,而仅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象着秦国富有强大,想象着其他六国就像纸糊的一样,随便打打就灭国了,完全是自己的臆想。

现在再细细琢磨,再想想之前的那位同事,犯的不也是同样的毛病吗?一切都是在自己的想像之上,想出一个自认为完美的规划书,实际上完全是胡说八道。

实际上,当时公司只是一个十几个的小公司,一年收入上不了千万,结果那位大神的规划书中每年广告都要一两千万。这么一个小公司,还请国际大咖来指导,业绩提升好几倍。关键问题是如何请得那位国际大咖,怎么说服人家来指导,有什么建设性的操作,怎么做让公司业绩翻好几倍,是要提升业务人员的能力,还是扩大公司规模,还是有什么其他好的可执行的落地的建议,统统没有,就是一堆理论。

那位同事,也就是和这些所谓的士子一样,对着一国之君夸夸其谈地卖弄着自己的策略,卖弄着自己认为的雄才伟略,结果人家听了之后只是象征性的恭维两句,同样的不了了之。

04

反观战国的商鞅,也是一个名士,但是他在向秦孝公献出自己的强秦计策之前,在秦国实地考察了三四个月,走过秦国的每一方土地,对秦国的国情、民情有了充分的了解,然后才针对秦国的具体情形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等许多策略,并且针对秦国男女混住的情形,专门提出了移风易俗的文明制度,都是在秦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有了强秦、富民的奇计,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自己也成了一个流芳百世的政治家、改革家。

所以,有才,有能力,也不能空口说白话似的想当然,而是要在实际的基础上,依据实际谋划出来的策略,建议,规划,才是好点子,好建议,才能够被人认可和接纳,否则也只能被人说成是纸上谈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