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拟想中的华州唐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禅修寺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8-17

邮箱:3125136050@qq.com


唐文化生态旅游区
作者 徐梦春

华县唐文化生态旅游区位于箭峪河河川段,北起寺前村,南到北候村长约三公里,东西宽约一公里,总土地面积三平方公里。这个区域的特点是:区域内的四个村庄,保留了我国六十年前的原始生态,并有丰富的唐文化遗存。其主要景观有:禅修寺、北侯村。

早期的禅修寺 选自治水新论

禅修寺原名兴国寺,相传是一位唐公主在这里创建的。元代重修,后改名禅修寺,是我省保存比较好的一座古寺庙,现留存有后殿五间,其建筑学特色是:中间三间正殿共用一根大横梁,仅从这根大横梁的质量分析,它历经千年不朽,可见它不是民间之物,有可能是皇家从外地调来的专用木材。从禅修寺现存的遗址看,这个寺庙在古代是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皇家寺院,和在唐代曾有一个公主在这里出家的传说相一致。

陕西是我国佛文化发祥地之一,但现在的西安慈恩寺、宝鸡法门寺都难以恢复历史上的生态美,可将禅修寺恢复为陕西生态最美的一座古典佛教寺院。

重修后的禅修寺 张文拍摄

现禅修寺的周围已建满民房,在原位置已无法恢复,禅修寺的生态环境,可将寺院由箭峪河以西搬迁到箭峪河以东,河畔小土台以南的位置。

重修后的禅修寺仍恢复唐代兴国寺的名称。寺院按标准的佛教传统的风格设计。寺院座北面南,第一进建筑物是山门,走进山门是一条小河,过河修一座石拱桥,小河从西侧的箭峪河引水,围绕寺院转一圈,过桥后有个小院落,院落的两侧建钟楼和鼓楼。

第二进建筑物为天王殿,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中间是弥勒菩萨,背面是手持宝杵的韦驮菩萨。

重修后的禅修寺 张文拍摄

步出天王殿又是一个院落,院落的中央竖立一尊宝鼎,宝鼎两侧各设一个香炉,是寺院的香火圣地,名曰丹墀。

院落的西侧是伽蓝殿,供奉的护法神是关云长。院落的东侧是客堂,是寺院接待贵客的地方,东侧面积很大也可建一座佛学院。

第三进建筑物为大雄宝殿。走过丹墀,顺阶而上就到达大雄宝殿,走出大雄宝殿,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土台,以这个土台为依托,在土台中间修藏书洞,在土台以上塑观音菩萨三面像,在土台的四周用石料砌七级台阶,在每层台阶上都用石料砌很多石洞,每个洞内安放一尊用石料雕成佛像,形成一处七层独特的千佛塔建筑景观。

兴国寺西侧规划为水景公园,公园的人工湖位于箭峪河上,由人工湖的西岸看,兴国寺位于人工湖的半岛上,从清澈的水面中能看到千佛塔和观音菩萨倒影,随着太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观音菩萨的位置在水中不停的移动,成为佛文化寺庙的一处独特景观。

重修后的禅修寺 张文拍摄

有一首代表此处景物的诗,诗名“兴国寺”。“兴国湖水明如镜,菩萨现身湖水中,分明看见菩萨影,游船随着菩萨行。”

原文来源:《治水新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