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判性思维-诉诸「人」的谬误

 思维观察员 2021-08-17

-- 共1200字 / 阅时3min --

上期 [周三] 栏目我们对诉诸同情、恐惧、愤怒,三类诉诸情感类谬误做了介绍。这期我们介绍诉诸“人”相关的逻辑谬误。

01.

诉诸人身把提出断言(观点/建议/理由…)的人的特征,与该断言本身的特征混为一谈。

A:没有证据能说明他说的这个观点是错的呀。

B:还用证据?他这人做事经常不靠谱、不着调,这次也准瞎说。

将“他”拥有的“不靠谱、不着调”的品性,作为“论证”其观点错误的理由,就是对这个人本身的攻击,而非他的观点的评论。

M的观点和他之前的说法相矛盾

------------

所以,M的这个观点不成立

以M先前的说法(或者行为),与当前他的观点相矛盾,因“他自相矛盾,所以其观点就来错误”——这种方式也犯了诉诸人身的谬误,不可取。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表达观点的人,与他所提出观点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参考,但不能依此就断言他的观点是真实或不真实的。

一个人身上的缺点、行为,并不等同于这个人的观念、建议。

要断定某一观点的正确与否,必须寻求与其相关的、真实的、全面的信息做论据,通过正确地证明形式来论证。

02.

诉诸权威指论证时只引用或凭借牛人、专家、名人的判断来证明某个观点,却不辨别权威们的判断是否可信。

A:我将来一定能成为艺术家。

B:为什么这么说?

A:因为我很有艺术天分。

B:怎么说?

A:我们体育老师打前年就一直给我这么说的。

B:……

如果体育老师判断“A将来是个运动员”,可信度一定比“A将来是个艺术家”高。

权威在自己领域之外的断言,可信度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理性对待权威的判断。

大佬:第四次财务自由的机会大家一定要抓住!

群众:怎么抓,是什么呢?

大佬:股票+理财动态组合致富……

群众:真的?

大佬:我们机构刚分析了一家涨势迅猛的股,大家可入手……

群众:呃~

权威在下判断时,心存偏见,或者断言与他自身利益挂钩,则他的判断会失去信用。说出来,没人信;引来支撑结论,也无效力。

当然,术业有专攻恰当地引用权威的意见来支持某个结论,是一种合理地论证方式。

但前提是:这位权威是在他自己深耕的领域,做出的断言,且没有直接(或明显)地利益关联。

03.

诉诸大众,指的是凭借“人数”——“大家都这样看、这样做”作为理由,推出“这样看、这样做就是正确的”,而忽略了论证本身。

新冠病毒传播期,网上盛传板蓝根中药制剂可以预防、抑制新冠病毒

于是,一下子全国疯抢板蓝根。

这个时候,你抢不抢?大家都说它能预防病毒、大家也都在疯狂地抢够。

似乎“大家都…”了,这个判断也就是“真的”了。既然这个说法是真的,那还不赶快去抢。

至于“板蓝根能抑制新冠病毒”是不是真实的,却被抛在了脑后。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没啥关系。

这种现象慢慢地有改观,但不否认这一行为背后的逻辑:

因为大家都这么看、这么做,所以这种看法或做法就是正确的。

跟着“大家”,总没错;即便错,“法不责众”;最差,也是“大家”一同受罚。

诚然,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接纳,不希望被排斥、否定。

但不要因此,就不假思索地认同“'大多数人…’就是正确的”,而不顾论证本身。

以上就是我们对诉诸人身、权威、大众三类谬误的介绍。下期 [周三] 栏目,我们再介绍与转移论题相关的谬误

# [周三] 推荐——

批判性思维-虚假理由的谬误

批判性思维-含糊不清的谬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